APP下载

甘薯田间杂草高效除草剂筛选试验

2013-10-22胡启国王文静储凤丽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乙草胺鲜薯甘薯

胡启国,王文静,储凤丽,杨爱梅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杂草一直是影响甘薯优质高效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不仅与甘薯争光争肥,而且还增加了病害传播几率。在甘薯生产中,每年因杂草减产为5%~15%,严重的减产达50%以上,给甘薯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1-3]。目前,防除杂草最常用的办法是使用除草剂,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除草剂品种选择和使用不当等原因,经常发生防效不理想或药害而造成损失[4-7]。因此,选择高效、广谱、安全的除草剂,已成为当前甘薯生产上重要的环节。

笔者通过5种除草剂16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品种或剂量的除草剂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效和鲜薯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品种和剂量,为提高甘薯除草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甘薯品种为商薯19,由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选育。大田栽培,6月12日栽植,9月22日收获,生育期102 d。

供试除草剂为市场上常见的5种旱地除草剂(表1),共设16个处理。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内,前茬作物为小麦。小区面积40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起垄栽培,垄距为0.80 m,株距0.27 m。

1.3 施药时间和方法

1.3.1 施药时间 2012年6月12日种植,田间禾本科杂草2~3叶期(7月12日)除草剂处理。分别于施药后15 d(7月27日)、施药后30 d(8月11日)、施药后45 d(8月26日)调查杂草生长情况,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 m2,挖取整株杂草,将杂草洗净、晾干后用电子天平称其鲜质量。

1.3.2 施药方法 用水量为450 kg/hm2,对茎叶进行喷雾。要恒速、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对照喷等量清水。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药后田间药效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施药后15 d,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除草效果最好,33%二甲戊乐灵乳油6 000 mL/hm2和33%二甲戊乐灵乳油3 000 mL/hm2效果次之。10%精喹禾灵乳油1 125 mL/hm2除草效果一般,10%精喹禾灵乳油600 mL/hm2和50%扑草净3 000 mL/hm2,没有起到除草效果。

表1 除草剂药效调查

从表1还可看出,药后30 d,33%二甲戊乐灵乳油6 000 mL/hm2除草效果最好;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和33%二甲戊乐灵乳油3 000 mL/hm2的除草效果次之;10%精喹禾灵乳油1 125 mL/hm2和10%精喹禾灵乳油600 mL/hm2的除草效果比较一般。

施药后45 d,与对照相比,33%二甲戊乐灵乳油6 000 mL/hm2的除草效果最好,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和50%乙草胺乳油4 500 mL/hm2效果次之。10%精喹禾灵乳油1 125 mL/hm2除草效果一般,10%精喹禾灵乳油600 mL/hm2反而促进了杂草的生长。

2.2 收获期鲜薯产量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15个处理中有12个处理(比例占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药害,从而导致了减产,其中,24%乙氧氟草醚乳油600 mL/hm2减产最为严重,与对照相比,减产达59.6%;10%的精喹禾灵乳油600 mL/hm2和50%的乙草胺乳油3 000 mL/hm2+24%乙氧氟草醚乳油300 mL/hm2次之,分别比对照减产52.3%和51.9%。3个处理增产,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处理鲜薯产量最佳,与对照相比,增产18.1%;50%扑草净1500mL/hm2和50%扑草净3 000 mL/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6%和6.8%。

表2 收获期鲜薯产量

2.3 综合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第6处理(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6 000 mL/hm2)杂草防效最为明显,但鲜薯减产较为严重;第1处理(50%的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杂草防除效果较佳,防效在16个处理中位居第2,达82%。且鲜薯增产明显,在16种处理中产量位居第一,增产达18.1%。从防效和鲜薯产量综合考虑,50%乙草胺乳油1 500mL/hm2效果较好。生物量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不同灌溉定额不同生育时期冠层生物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3次曲线方程模拟最好。地下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与产量一致,这满足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1]王群,方小宇,张和喜,等.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83-86.

[2]吕桂军,康绍忠.不同灌水处理对盐渍土壤中玉米生长发育及水盐热变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3):408-412.

[3]王巧焕,马耀光,何春锋,等.灌溉条件下超根层黄土中水盐运移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6(3):61-63,80.

[4]陈丽君,魏永霞.玉米膜下滴灌不同补水处理对其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6):85-86.

[5]王全九,王文焰,吕殿青,等.膜下滴灌盐碱地水盐运移特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56-57.

[6]石元春.盐碱地的水盐运动 [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6:26-30.

[7]吕殿青,王全九,王文焰,等.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2001,20(1):28-30.

[8]王艳,廉晓娟,张余良,等.天津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2):95-97,101.

[9]贾志红,苗果园,杨珍平,等.春播玉米不同根群生长的解析研究(Ι)[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4(4):366-368.

[10]齐广平.膜下滴灌条件下盐碱地根-水-盐耦合机理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8:59-61.

[11]杨青华,高尔明,马新明.砂姜黑土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动态研究[J].作物学报,2000,26(5):587-593.

[12]孔庆利.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 [J].种子世界,2012(6):29.

猜你喜欢

乙草胺鲜薯甘薯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鲜薯储藏技术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60%氯氟吡氧·乙草胺·莠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鲜马铃薯淀粉含量变化关联因素研究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稻田如何合理使用乙草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