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2013-10-21周贝

卷宗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自然和谐

周贝

摘 要: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现代设计经常提到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不仅要滿足人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自从以人为本这一观点的提出,它或许是近几年来出现在媒体上频率最多的词之一了。社会建设,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对以人为本都非常重视。设计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又需要怎样去辩证的理解,这值得我们每个设计师思考。

关键词:设计;以人为本;自然;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其核心在于注重人的价值和肯定人性,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自从以人为本观点的提出,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大力倡导,无论是党建,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公共建设等都体现着对人的关怀。设计中也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这里面的“人”,不分阶级地位、关系亲疏,我们都应该同等对待。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之所以开始都是围绕着人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为了方便生活,为了愉悦精神等,它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装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总是本着填补自己青春已逝的失落感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的想法;年老的消费者则怀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曾说过 :“设计对我而言 ,并不意味着我受雇于那些有趣或无趣的工厂 ,把一些造型或明智或愚蠢地放在一些产品上。设计应该是对生命、社会、政治、食物以及设计本身的探讨。”其中 ,对生命、社会、政治、食物的探讨本身就是对设计与人的关系的探讨。而今天 ,意大利的设计几乎成为“优良设计”的代名词。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在设计的许多方面,可以从产品的造型,装饰,材质,甚至人机,工艺等方面。就产品设计而言,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无论是绿色设计,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非物质设计,趣味性设计,情感化设计等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例如,一群学生为失明的儿童设计的一些玩具,让盲童在触摸的过程中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快乐。他们不仅是在设计一件产品,更多的是他们关注,关心弱势群体。绿色设计考虑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给人类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们采用环保的自然材料,引导着消费者进行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消费者对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再利用。甚至很多国外的设计师直接利用一些废品进行创作,把废弃的垃圾变成了艺术品。这大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成功向消费者传达了环保的理念。无障碍设计考虑的是有身体残疾的群体怎样才能更方便生活和消除心理的自卑感,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的卫生间和特殊的走道,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同时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因为他们不必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借助自己的力量他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趣味性设计也都从不同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减轻生活压力。例如,异形茶具的设计,通过它夸张和打破传统的造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活力张力。趣味性的产品无论在造型还是使用过程中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比起一件冷冰冰的物件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个富有情感的活物,它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和使用者互动。还有壶的把手和壶嘴的设计都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中对人的关注。情感化的设计更是能与使用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日本设计的胶水,采用了米粒的形状,把它碾碎了就可以粘东西了,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它让使用者想起来生活艰苦的年代,人们更倾向于这种让他们产生各种心理体验,引起各种美好回忆的东西。

对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很多人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以人为就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忽略了很多问题。认识左右设计的核心,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甚至可以忽略一切。结合当前人类开展的以赢利为目的工业活动和过度消费的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我认为设计界有必要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反思和修正。设计以人为本关键要看站在何种角度,如果就设计谈设计,“以人为本”的提法并没有错,但是孤立地讲“以人为本”,就潜在这样一种危险:在设计中仅仅追求人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为了吸引用户不择手段采用对环境有污染对人体有伤害的材料,并把这些作为设计活动的唯一尺度,从而产生误导,使人和自然相互对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以及自我认识的愈发深入,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类自身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得渺小和柔弱,人类属于自然,而自然并不属于人类。人在自然中生存,只能选择和谐共处,否则自然会报复人类。从这个角度来讲,“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将这一问题作辩证的思考,提出 “以自然为中心”或者“以自然为本”的指导思想,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理念。我们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盲目的破坏自然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这个状况,不能为了利益而设计,而应该真正的为人类,为人类的生存去设计,改变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的一个小小的设计可能带来很大的回馈,减轻很大的自然压力,意义深远。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我们的设计改善人与人的关系,让人们能够和睦相处,减少社会暴力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另外,现代设计高度提倡设计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从而设计出有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产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设计师应该多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本土的文化和现代设计更好的融合起来,不应该停留在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依赖自然的思维层面上,而应该改造人的思想观念,即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并借鉴东方哲学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业设计20年反思》童慧明《装饰》2001 3

[2]《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胡飞 杨瑞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设计学概论》尹定邦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梁克珊 复归人性的女性化设计[J] 装饰 总第140期 2004 12 06~07

[5]《设计心理学》柳沙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社会自然和谐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