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八月的周日》的思想内容初探

2013-10-21王录

卷宗 2013年9期
关键词:维娅亚诺帕特里克

摘 要: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法国文坛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八月的周日》描写了的主人公“我”与情人西尔维娅得到钻石后的一段离奇经历以及我们的相识过程和钻石的来历,整个故事扑朔迷离,留下众多疑问。作者通过这篇作品要表达什么呢?本文以为,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得到钻石后的经历及内心惶恐不安的描写,说明生活本身经常会夹杂着惶恐、担忧和不安,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当今法国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从第一部小说 《星形广场》(1968)开始,他连续获得了包括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八月的周日》(1986)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仅七八万字的小说。小说描写了的主人公“我”与情人西尔维娅得到名贵的钻石后,在美丽的度假圣地尼斯的一段离奇经历,以及我们的相识过程和钻石的来历,整个故事扑朔迷离,留下众多疑问。

小说开始写到,在来到蓝色海岸尼斯后,我和西尔维娅受到她前夫的不断纠缠,她的前夫似乎无处不在,难以摆脱,这使我们感到非常不安,感觉似乎在这座城市里落入了陷阱。好不容易摆脱了西尔维娅的前夫,我们认识了自称是来自美国的尼尔夫妇。尼尔夫妇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午餐,我们感到恐惧,因为我们对他们一点都不了解。在餐馆里,西尔维娅项链上的大钻石引起了尼尔的注意,“这是颗真的钻石吗?”尼尔问。我告诉他,是真的钻石,它名叫南十字,我们很希望把它卖掉。走出餐厅,尼尔又请我们到他家——名为蓝色城堡的豪华别墅——的花园里喝咖啡,尼尔又谈到了那颗名为南十字的钻石,他说,他想买下来送给妻子做结婚十年的礼物。离开别墅后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感觉有梦中的虚幻感,这颗钻石会给我们带来不幸吗?尼尔夫妇又请我们共进晚餐,我们无法推辞,但感到不安,感觉他们像西尔维娅前夫一样纠缠不休。尼尔用手轻轻抚摸着西尔维娅带的钻石,眼中闪射出冷酷的目光。饭后尼尔提议再到戛纳去喝一杯,我们不想去,但最后还是上了尼尔的车。在行驶途中,尼尔夫人说没有香烟了,尼尔请我下车帮尼尔夫人买香烟。当我买完香烟出来时,发现尼尔的车已杳无踪迹,车上的西尔维娅也一同失踪了。我四处寻找,没有结果。后来发现,尼尔不叫尼尔,而叫保尔,他并不是美国人,而是当地的地痞无赖,那豪华别墅也不是他的,他只是园丁的儿子,而且他与西尔维娅的前夫早就认识,我们完全掉进他们设计好的陷阱里。

小说的后半部分回叙了我与西尔维娅的相识及钻石的来历。我与西尔维娅是在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海滩相识的。我作为摄影师准备拍一些照片,我被西尔维娅的美丽所打动,我请她为我做模特,她微笑着答应了。逐渐熟悉之后,她带我到她家,见到了她的婆婆和丈夫。她的丈夫是个流氓阿飞,他带回一颗名为南十字的钻石,希望他妈妈同意买下这颗钻石,以便将来赚大钱。可以看出,西尔维娅的婚姻并不幸福。一天深夜,西尔维娅突然来到我的房间,脸上带着刀伤。她说和丈夫吵起来了,她拿了他的钻石要和我一起走。我们一起离开,从那时起我们感到了惶恐。带着惶恐和逃避,我们到过各种地方,直到在尼斯结束。

整个故事由于采用倒叙的手法,因而悬念叠生,扑朔迷离。为什么西尔维娅的前夫会纠缠不休?为什么感觉似乎在这座城市里落入了陷阱?为什么尼尔夫妇会这么热情?为什么我们会有惶惑和不安的感觉?宝石会给我们带来不幸吗?西尔维娅和钻石究竟被带到那里?结果如何?……这些疑问紧紧抓住读者,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读下去,以便知道最后结果。但是故事并没有给读者提供答案,这也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特色,这样反而给了读者充分联想的广阔空间,吸引读者去想象,去补充。那么,通过这样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呢?

我和西尔维娅来到尼斯是为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呆上一段时间就可以抹去以前的一切,不再感到压在我们身上的重负”,“一切从零开始”。但看到西尔维娅脖子上的南十字钻石,我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可以看出,得到名贵的钻石后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而是自始至终“感到了惶恐,一种模糊的犯罪感和我们应当回避一些事情——但不很清楚是什么事情”。为了逃避我们到过很多城市,最终还是落入了西尔维娅前夫和他的同伙设计的陷阱,西尔維娅与宝石都失踪了。也许在作者看来,得到南十字钻石后的生活已经变了味道,就如同我们租住的旅馆中的无所不在的霉味一样,这种潮湿和霉味与注入我们心中的是孤独感,而“这种惶恐不是来自和这枚冰冷的闪着蓝光的宝石的接触,而是来自生活本身。”与此相反,作者极力渲染的是大自然以及普通人生活的美好:“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到阿尔萨斯—洛林公园的滑梯与秋千旁的一张长椅上读报纸。在那儿我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冬日下午,天空非常的蓝,棕榈树非常的高……漂浮着金合欢花芬芳的空气。”而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再次暗示了他要表达的思想:“那个夏天我们走到海滩上,寻找一片小小的自由空间,以便躺在我们的浴巾上”,“我们从来不曾如此幸福,在我们周围,孩子在造沙塔,流动商贩跨过人们的身体向我们兜售冰激凌。在这些8月的周日,我们像所有的人一样,没什么把我们与别人区别开”。

由此可见,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宝石会带给人不幸这种浅层的内涵上,他要表达的也许是这样一种思想:人类的生活本身经常夹杂着惶恐、担忧和不安,人们希望改变这一切,他们热切的向往过一种自由、安宁、舒适、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八月的周日”就是这种美好生活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八月的周日》.刘自强译.花城出版社1992版.

[2] 《八月的周日》译本序.吴岳添.花城出版社1992版.

作者简介

王录(1965—),女,学士学位,黑龙江省佳木斯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维娅亚诺帕特里克
遇见奥兹(节选)
名人名言
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拥抱5G时代
哄睡师,为你编织一段睡眠的童话
二〇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诺贝尔讲演
粉红色的小企鹅
白苍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