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要注重“两个面向”
2013-10-21张亮
张亮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编者、作者(实指教材课文作者)、教者、学者(指学生)四方之间的协调关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与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和控制论学说,全面把握,整体着眼,做到思路清晰,导向正确,不断把语文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注重“四个协调”关系的整体框架是:确立“编者主旨,作者主法,教者主导,学者主体”的指导思想,遵循“编者指路,作者明路,教者铺路,学者探路”的规律,体现“编者就是航灯,作者是就航船,教者就是舵手,学者就是载体”的特点,以期达到“与编者保持一致,跟作者情投意合,使教才驾轻就熟,让学者终生受益”的目的。“四者”协调之间,教者是至关重要的,既要驾驭“四者”全局,又要深入到处理“四者”协调关系的全过程,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那么,作为教者,怎样才能担负起这一重大的责任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两个面向”:面向教材、面向学生。
一、面向教材,认真研读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本人所说是指的狭义的教材教科书。
教者必须学好“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树立“立足编者,着眼作者”的观念,能够按编者意图确定自己的教学意向,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作者的词、稳中有降、段、篇即教材语言文字来具体实施,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教者要把自己看成是编者的媒介和作者的化身,要围绕编者来对待作者,通过作者来体现编者,具体地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理解和掌握大纲精神。语文教师要分别明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端正教学思想,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目的。
2、分别认真学好并吃透教材。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而系统地领会编者编排的意图和特点,必须明确各年段各年级各册各组的训练重点,比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段语文教师,必须搞清楚拼音、识字、学词、学句、析段、品篇等教学的阶段性重点直至一个年级一册教材一个组的训练重点。高段(七八九年级)侧重研究每一册的训练重点,每一单位的训练重点,每一单元的代表性课文的深度研读,着力在谋篇部署,古文诵读等方面的研究和拓展。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教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把握教材全局,掌握训练重点,增强驾驭教材能力和水平。
3、掌握课文的各种课型特点。教师要按照不同课型科学地设计教程和正确使用教学方法,实现大至整个七八九年级、一至六年级乃至一个年段一个年级一册教材至一个组,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4、精通各类文体知识。教师要充分熟悉教材各类文体的课文,围绕训练重点通过向学生传授各类文体知识教给学生学习各类文体知识的方法,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各类文体课文作者的语言文字,通过接受到感受再到欣赏评品,从而变为知识和方法的财富受益终生。
二、面向学生,认真了解
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他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但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者”和“学者”,教和学都要并重。最容易失之偏颇的是教师仍然把学生放在客体地位。教师一问到底,学生有问必答,依问而答,思维跳不出老师所布防的圈子,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抑制,主体地位形同虚设。我们应该把两者关系看作是导演和演员或是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把知识的传授与方法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的技能技巧,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讲是为了用不着讲,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归宿。那么,怎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能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2、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英语学习能力。高效率的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以往教师在过去“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喜欢把学生框在自己的主张、见解和意识之内。
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兴趣,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了创新意识,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语文的交际能力,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巴中市恩阳区玉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