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经济对福建经济的贡献研究

2013-10-20张松滨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13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福建福建省

张松滨

(西北大学 西安市 710127)

福建省作为海洋大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潜力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11) 第十四章论述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国务院在《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2009) 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提出福建将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海洋产业将成为带动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 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全国海洋工作会议(2013)明确福建将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并逐步形成“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开发格局。“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72%,居全国前列。《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指出“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对福建海洋经济历程和产业结构进行现状分析,通过TOPSIS法计算福建海洋经济竞争力,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建立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线性关系模型,预测2015年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数值及占比,从而判断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区域海洋经济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作为区域经济研究在海洋经济方面的补充。

1 国内外研究

国外相对国内较早开始区域海洋经济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都是较好的范例。美国罗德岛大学的诺豪姆(1967)研究13个产业对新英格兰南部地区的经济影响,提出用投入产出法计算衡量海洋经济评价指标。前苏联布尼奇(1980) 的《海洋开发的经济问题》和《世界大洋经济学》对海洋经济的效益和前景做了分析。芬兰Virtanen(2001) 等分析了2个地区渔业对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1]。韩国Kwak SJ等(2005) 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区域海洋经济对经济总量的影响[2]。挪威Tveteras R等(2006) 研究认为区域海洋经济对当地经济有较强的正面促进作用[3]。J.T.Kildow和A.McIlgorm(2010)提出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意义巨大,对不同国家估算海洋经济方法进行比较并指出海岸带经济重要性[5]。爱尔兰Karyn Morrissey等(2012) 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爱尔兰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影响[4]。

我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蒋铁民(1982) 《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是中国第一部海洋区域经济学专著。栾维新(1997) 《我国海陆经济一体化背景、机理与典型地区调控研究》提出陆海经济一体化理念。周福军(2006)分析陆海经济有边缘效应、枢纽效应、依托效应、扩延效应和复合效应。何广顺和王晓惠等(2006) 提出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即GB/T 20794-2006。刘大海(2011) 从科技水平、经济状况和资本实力等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6]。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研究相比国外研究起步晚,研究不够深入,这和我国历史以来重陆轻海的意识有关。

国外的研究普遍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海洋经济对当地区域经济有明显促进作用。我国辽宁、山东和江苏的海洋经济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福建省海洋经济的研究不多。

2 福建海洋经济现状分析

海洋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属于区域经济学。区域海洋经济是指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海洋空间的相关产业指定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增长极理论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区域的集聚而使经济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福建海洋产业可以带动周边地区乃至福建省经济发展,从而起到福建省经济引擎的推动作用。

2.1 海洋经济多年持续增长

由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2006) 开始采用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所以本文数据使用2006—2011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从2006—2011年的6年期间,福建海洋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1 743.1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4 419亿元,总量增加了2 675.9亿元,年均增长19.8%。对比福建年均GDP增长率为18.2%,海洋产业的增长率略高于GDP的增长率,有持续上升趋势。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图1 2006-2011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2 福建海洋经济产业比例

图2 福建海洋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

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形成的若干生产部门。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我国海洋产业划分为3部分。第一产业即海洋农业,第二产业即海洋工业,第三产业即海洋服务业。《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福建省计划到2015年将“海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44.5∶51.5”。2006年福建省海洋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10∶40∶50,随后逐步发展到2011年的8∶44∶48。在过去6年的发展期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下降,三者占比如图2所示。截至2011年福建海洋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占比较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各占据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的44%和48%。

3 福建海洋经济的实证分析

3.1 区域竞争力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期限为2011—2020年),“东海海区海岸线北起江苏启东角,南至福建诏安铁炉港,大陆海岸线长约5 700 km,东海海区包括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的内容,因此本文选择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合计4个地区作为比较对象。

收集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四省市的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经济占区域经济比重、海洋就业人数占海洋全国比例合计6个指标,通过趋势化、归一、选择最优和最劣方案、计算各指标距离,从而得出四省市历年的TOPSIS值。在东海海区,浙江省超过福建成为竞争力最高的地区,但是与福建差距不大。福建省海洋经济竞争力高于江苏省,明显高于上海,属于海洋经济竞争力较强的省份。福建省海洋经济竞争力呈现快速上升,从发展趋势看,预计未来福建省海洋经济仍将保持较好竞争力增长,如图3所示。

图3 历年四省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3.2 海洋经济总量预测

为了对福建海洋经济总量进行预测,收集2006—2011年的福建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和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建立方程模型,预计2015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

选择线性方程模型、多项式方程模型、半对数方程模型、幂函数方程模型、指数曲线方程模型和一阶自回归模型等来进行对比,最后择优选择一阶自回归模型作为海洋经济预测模型。

其中GOV表示福建海洋经济产值,LNGOV表示福建海洋经济产值的对数。计算结果如下:

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实际样本值与预测值的时序预测折线图如图4,在样本区间内,福建海洋经济产值的样本值与估计值非常接近,2006—2011年预测值的变化趋势也符合样本区间的变化趋势。

图4 福建海洋生产总值预测值GOVF与实际值GOV对比

以上可看出,模型拟合度达到98%,单个回归参数通过t检验,LM检查未有自相关性。基于此模型,预计2015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 575亿元。

3.3 海洋经济占比预测

福建海洋经济对福建区域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来说明海洋经济对福建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3.1 区位熵

区位熵是衡量地区专业化的重要指标,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是某地区某工业部门占全国该工业部门的比重与该区整个工业占全国工业比重之比。

图5 福建海洋经济历年区位熵值

如图5所示,2006—2011年福建省的海洋经济的区位熵值都高于1,平均为2.58,结果显示福建海洋产业在全国经济中较发达。

3.3.2 海洋经济比重

将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产值进行比较,经过查询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福建省海洋经济占福建经济的比重由2006年23%逐年提升到2010年的25%,高于全国9.8%的水平。

3.3.3 构建模型

通过散点图也可看出,福建全省经济增长与福建省海洋经济有较为明显的线性特点,尤其以国内生产总值与海洋经济总值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构建如下计量模型,假设GDP为福建国内生产总值,GOV为福建海洋经济生产总量,构建模型形式如下:

数据经过Eview处理后如下所示:

关于显著性F检验,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查F分布表,按照分子自由度为1,分母自由度为n-k-1=6-1-1=4,查出F分布上侧分位数F0.05(1,4)=7.71。从Eviews直接得到F统计量F-statistic=555.739,两者比较,F-statistic>F0.05(1,15),否定原假设H0,认为方程存在显著的相关。

进行相关性检验,由于样本容量小于15,所以采用LM检验,计算如下:

LM=TR2=6×0.023=0.138,因为(1)=3.841>LM,所以接受,LM检验说明方程不存在自相关性。

以上可看出,方程拟合度达到99%,回归参数通过t检验和LM检验。

3.3.4 回归预测与分析

输入福建海洋经济2015年预测数字6 575亿元,预计2015年福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5 431亿元,得出预计2015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将占福建区域经济总值的26%。

4 结论及建议

福建沿海地带经济区,即要北承环渤海经济区,南接南海经济区,更要凸显区位优势和对台优势,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福建省正迈向海洋强省,近10多年来海洋经济年均增长22%,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的44%和48%。福建海洋经济占福建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在24.8%以上。通过TOPSIS竞争力分析,得出福建海洋经济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海西经济区有望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之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从理论模型中得出,福建海洋经济与福建区域经济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海洋经济对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福建省海洋经济每增加1亿元产出,将带动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3.75亿元的增加值。随着福建省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预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6 575亿元,并带动福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 431亿元,预计到2015年福建省海洋经济对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将达到26%。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规划,2002年时任省长习近平阐述福建海洋经济时提及“要把海洋经济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充分认识海洋是国土、是资源、是通道,是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用好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将海洋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增长点,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同步发展,统一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海洋产业附加值,逐步形成以海洋为特色的产业群。近几年,随着海洋意识的不断增强,福建省等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很快,福建省可通过发挥海峡对台优势,吸收台湾先进技术和经验,扩大两岸在海洋产业方面的合作规模,同时继续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抓住契机,以高科技为依托,加大对海洋产业的资金投入,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实现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因此将海洋经济作为福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福建经济的新经济引擎,可达到建设福建省海洋强省的目标。

[1]Virtanen J,Ahvonen A,Honkane A,Regional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of fisheries in Finland[J].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2001,8:1029-1037.

[2]Kwak S J,Yoo S H,Chang J I,The role of the maritime industry in the Korean national economy:an input-output analysis[J].Marine Policy,2005,29:881-889.

[3]Tveteras R,Battese G E,2006,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productivity,and tech-nical inefficiency[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6,46:1633-1649.

[4]Karyn Morrissey,CathalO'Donoghue,The Irish marine econom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Marine Policy,2012,36:72-76.

[5]J T Kildow,A McIlgorm,周秋麟.测算海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意义重大[J].经济资料译丛,2011(2):37-45.

[6]刘大海,陈烨,邵桂兰.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7):26-33.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福建福建省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本地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