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天使启示录
——第二十三批援外医疗队员的心声
2013-10-20朱铖
2013年7月16日上午,北京新大都饭店二楼会议室内,刚刚从几内亚回国休整的11名援外医疗队员,统一身着嵌有国旗的橄榄色队服,逐个向北京市卫生局和派出单位(北京安贞医院)做述职报告。他们的述职报告,虽然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朴实无华,却无一不流露着对祖国重托的忠诚和对非洲兄弟的大爱。
医疗队长孔晴宇:带好医疗队要有高度责任心
我是安贞医院的副院长。北京市援助几内亚的第二十三批医疗队,所有人员都是从我们医院抽调的。组织上让我担任专职队长,是对我的高度信任。近一年来的援外实践让我深深感到,带好医疗队要有高度责任心。
要对组织和所有队员高度负责。为此,我对医疗队要求十分严格:天气再炎热,上班也不许穿短裤、穿拖鞋;外出必须及时请假,女同志不许单独外出,没有特殊情况不许在外留宿。与此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每个同志,医疗队的文娱生活、体育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从而使每个同志都把医疗队当成了自己的家。
要对几内亚人民和患者高度负责。为此,我特别注意调节医疗队与几内亚卫生部、中几友好医院和几内亚医务人员的关系,加强与他们的工作沟通。医疗队刚到中几友好医院,我就与卡马拉院长交谈了好几个小时,共同商量怎样在医疗业务上加强合作。在日常工作中,无论几内亚院方或个人提出什么请求,只要力所能及,我们都尽力支持。我们的队员坚持24小时开机,医院有紧急情况随叫随到。我们的门诊24小时开放,患者来了随时可以就诊。
朱铖 摄
医疗队翻译罗丽:大家说我是医疗队的“拐杖”
朱铖 摄
我刚出校门分配到安贞医院不久,就有幸成为第二十三批援外医疗队的一员。虽然我不直接从事医疗工作,可大家都说我是医疗队离不开的“拐杖”。
作为医疗队唯一的法语翻译,我的工作从离开北京那一刻就开始了。在飞往几内亚的法航班机上,我帮助大家理解飞机上的各种提示,寻找巴黎机场的转机地点,到达几内亚后又忙着协助大家出关。随后只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陪同队长去拜访几内亚的卫生部领导,接着去银行、邮局熟悉情况,晚上又去总统府参加交接相关工作,因此遗憾地错过了当晚中几友好医院为我们举办的欢迎仪式。
我日常主要做医疗工作翻译。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都要陪队长去参加医院的例会,把会议内容翻译给队长。随后就要到相关临床科室,帮助医疗队员与当地病人交流、与几方医生讨论病例。除此之外,我还翻译了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工程合同、经营报告、财务报告,以及内窥镜检查规范、内窥镜清洗流程、神经内科脑卒筛查表、中成药使用说明等等。除了医疗工作翻译、对外沟通,还要负责队内的一些杂物工作,并向曹大夫学习了如何发电、如何上水。由于我积极参加帮厨有时还主厨,厨艺也有一定增长,队长和大家还送给我一个“罗小刀”的绰号。
医疗队总务人员宋佳:我是北京援外医疗队的首个总务人员
此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是第二十三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中的专职总务人员,这是以往历届医疗队中都没有设置过的职务,因此我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我的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在中几友好医院进行物资统计和管理工作,第二是医疗队驻地的建设维护和安全保障。
过去医院库房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还出现过物品丢失的情况。于是我向医院建议完善管理制度,由中国医疗队、中方维修组和几内亚院方各持一把钥匙,三方同时在场才能打开库房的门。这个制度实行后,库房安全很快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杜绝了私拿私用现象。
另外在物资管理方面,原来的管理模式许多物资实行零库存,有需要时才临时采购,因此有时会来不及采购耽误使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有效管理物资,我设定了出入库表格和登记本,并且协调院内同事共同遵守制度。这样库存有什么、有多少随时心里有数,避免了临时来不及采购耽误使用。希望我在工作中获得的这些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下一批医疗队相应职位上的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医疗队主管护师王文静:工作从主动宣传无菌意识开始
朱铖 摄
作为医疗队唯一的护理工作人员,我的工作岗位在中几友好医院手术室。手术室需要无菌环境、无菌操作,因此我特别注意主动宣传无菌意识。
手术室里只有一张麻醉床,不但没有紫外线灯,而且清洗地面也只能用洗衣粉。由于当地的卫生教育还有待完善,因而几内亚当地的有些医护人员对环境消毒重视不够。于是,我带头做好每次手术前的环境消毒和手术器械消毒,还主动向几内亚同事介绍自己对做好消毒工作的切身体会。尽管与他们在语言上存在一些障碍,但我还是努力通过简单的法语单词和肢体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无菌操作,以及在各个操作环节上怎样才能做到无菌操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保障了住院患者的手术安全。
由于手术室人员的无菌管理意识逐步提高,近一年来,我配合我们医疗队普外科的曹广和麻醉科的车昊做了将近150台手术,包括阑尾炎、下颌肿物、腹沟疝气、腹腔肿物、卵巢囊肿的摘除等等,较好地做到了安全无事故。
影像科主治医师陆立:我们的友谊在工作中慢慢建立
此照片由医疗队提供
刚刚开始工作时,医院影像科的负责人对我不是很热情,她同我说话的口气就像是命令下属,这让我很困惑。
工作中我慢慢观察,这个CT室在医院内充当着重要角色,先不说它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单单就机器的先进性来说,在整个几内亚也是屈指可数的。而这个科室的领导并不是医生,业务水平不高。我曾问过她一些基本问题,她并不是很清楚,于是CT检查之后的诊断就成了难题。但是这个负责人十分好学,她一方面不知道我的专业水平如何,一方面又怕我不教她,所以她的态度才不是很客气。
清楚了这些,想让同事认可我,首先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是来帮助她的。于是我就教他们如何使用CT的扫描程序和很多软件功能。起初医院只能做头颅检查,现在全身部位都能进行扫描了。设备需要干燥低温的环境,我为他们提出建议:必须安装大空调,领导听了立即更置了两台空调机。
渐渐地我们的工作协调得越来越好,与此同时彼此的关系也融洽起来,同事之间不再生疏。就在我这次回国轮休临走前,这位领导还在晚上冒着大雨给我送来了一套华美的非洲民族服装。
主管药师龙小云:药品管理就应该“锱铢必较”
朱铖 摄
我在几内亚的工作一部分是承担中几友好医院药剂科的日常工作,另一部分是对驻几中方人员的服务工作。整体涉及药品管理、药品补充、药品调剂等内容。
当时,开业仅半年的中几友好医院病人并不多,随着中国医疗队的进入,医院逐渐变得名声在外,门诊处方量也由原来的每天二三十张增长到七八十张。药剂科承担了全院的药品管理、处方调剂以及其他科室仪器设备的接收管理工作。药品有八成来源于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另外两成由几内亚政府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但整体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医院需求,有些药品甚至敷料还需要由病人从院外购买。
刚到几内亚,我们就对医院药品库房和门诊药房进行了盘点,将所有药品和器械清点入册,并对药品效期进行全面统计。在几期间,我们共接收到国内发来的药品和医疗器械36个海运箱,516个品次,包括2012年10月和2013年3月、7月分别发来的药械。无论接收海运箱,还是清点药品,都需要很大工作量,这些药品,我们都是一个一个品种清点,一个一个品种入库摆放,经常忙得不亦乐乎。
普内副主任医师吴素萍:改造胃镜室是当务之急
朱铖 摄
2012年8月16日,我们来到了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随即就开始了在中几友好医院的工作。记得我第一次去胃镜室,屋里只有一台胃镜,而且镜头已经比较模糊,上面还有霉斑。此外还有一个洗手盆,一张检查床,仅此而已。当时,那里的医生已经用这个胃镜做了大约30例检查。
在工作之余,我总是反复考虑着胃镜室的改造问题。医院虽然有三台胃镜洗消机,但一直处于闲置。再三考虑后,我提出了改造方案:建议院方换个大点的房间;把圆形的洗手盆换成方形的,以便于冲洗胃镜和其他备件;开展胃镜操作、洗消机操作、诊断以及清洗消毒方面的培训。同时,在与安贞医院领导协商后,我们又把一台安贞医院的显微胃镜从北京运到了几内亚。
在安贞医院的胃镜运来之前,我一直坚持要求把胃镜室的改造完成,确保洗消机功能完备后,才让新胃镜投入使用。
骨科副主任医师刘昌平:实干成就未来
朱铖 摄
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的大夫,我和我的队友都有两个上班地点,一个是中几友好医院,一个是在我们的驻地,两方的工作量都非常大。近一年时间里,仅在驻地我们就接治了300多位骨科门诊病人。驻地的骨科大夫就我一个,每当遇到手术时,我都是在我们队里普外科的曹大夫、胸外科的马大夫、神经外科的杨大夫和麻醉科的车大夫的协助下完成每一次手术。
刚到中几友好医院时,我接到了一位膝关节骨折有8个多月的男性患者,在缺少电仪、电刀、止血带等手术用具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同事想尽办法成功完成了这台手术,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感谢,几内亚国家电视台也带着对我国医疗队赞赏、肯定的态度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现在中几友好医院的骨科门诊量比我们刚去的时候增加了近十倍。
在加入到中几友好医院骨科后,我还结合安贞医院的核心医疗制度,针对医院骨科现状制定了骨科的医疗原则和工作流程,我希望能在未来的援非工作中,通过我脚踏实地的做好援非医疗工作,力争把我们国家正确、规范的一流原则逐渐的交流给他们,让我的行为逐步地影响他们,使他们的医疗环境更加美好。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曹广:我的医术得到几内亚同事认可
朱铖 摄
到达几内亚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以来,我的日常工作分为医院临床工作和驻地医疗工作两个方面。在临床工作方面,我直接参与手术并为住院病人治疗。经过我们近一年的努力,目前中几友好医院普外科的手术量由一开始每月两三台上升到每月两位数以上,最多时可达到一天三台。我还帮助当地医生建立手术安全意识,完善了手术安全制度,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技术保障。
和我一起工作的医生有两位,科室主任曾在中国学习了八年,完全受的是中国国内的医学教育,工作态度非常认真,手术技巧也很不错。在我刚到普外科时,他对我并不认可,在我的努力下,我多次在突发手术、突发危险时帮他化险为夷,通过多次手术和平时的治疗,他渐渐信任了我的技术,直到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肿瘤病人在手术台上大出血,我快速应急帮患者止住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获得了他的认可。之后,在他们的配合下,我们一起完成了中几友好医院的第一台胆囊手术,第一台甲状腺手术,第一台小孩脾胆管切除手术。
麻醉师车昊:工作期间手术室内无一例死亡病例
朱铖 摄
从去年8月到今天,我在非洲已经工作了整整十一个月。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的配合当地医生,完成各种手术,并且努力完善当地的麻醉科建设。通过努力,我克服了麻醉药品数量少、种类单一,以及麻醉器械简陋的困难,尽量创造条件、想办法,为很多以前因为麻醉原因做不了的手术,提供了相应的手术机会。随着医院外科手术范围的扩大,手术例数的逐渐增加,麻醉科得到了医院的重视。在我们来之前的四个月里,中几友好医院仅仅完成了4例手术,而在我们来之后的这十一个月里,在我主持和参与下的手术麻醉已经完成了198例,其中包括全身麻醉81例,硬膜外麻醉112例,臂丛麻醉5例。
为了麻醉质量的提高和麻醉科远期的发展,我将国内先进的麻醉理念和严格的麻醉管理制度引入到科室,制定了麻醉术前访视制度、麻醉病例书写制度和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并认真督促工作人员按规章办事。正是这些规定的有效实施,保证了我在手术室工作期间没有发生一例手术室内死亡病例。
主治医师贺梅婷:我爱善良的几内亚人民
我在去年8月和大家一起来到几内亚,一直在中几友好医院的放射科和非洲朋友一起工作。中几友好医院目前没有几内亚本国的超声科医生,超声检查主要靠中国医生来做。超声诊断仪目前也只有一台,是由咱们国家捐赠的国产产品。
经过我们的超声检查,发现了不少病人急须治疗甚至急须手术,其中较多的是前列腺增生、脾脏肿大,其次是肝癌、子宫肌瘤、膀胱炎,以及胆囊息肉、卵巢囊肿等等。每当我看到这些病人,就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特别重大,为了帮助更多的非洲兄弟摸清病情,我们再苦再累也不在话下。
我在放射科的助手是一位几内亚小伙子,虽然他的专业技术还有待提高,但是他为人特别善良,对工作相当认真。他很爱整洁,几乎每天都要换一件衣服。他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每天上班都会把所有的检查报告打印出来,然后由我签字,并且把工作环境收拾得特别干净,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他知道我要回国述职后,特意自己花钱买了一块当地的传统布料,还挺贵的,一定要送给我。我问他需要我带回什么礼物,他却说什么都不需要。
朱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