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与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2013-10-20窦莉莉陈克明许旭峰付学敬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骨量前臂银屑病

杜 华,窦莉莉,陈克明,许旭峰,付学敬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寻常性银屑病根据其病情进展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及退行期。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常表现为旧皮损未消退,新皮损又不断出现,皮损浸润及炎症明显,鳞屑较厚,常伴有同形反应[1]。本文主要探讨银屑病骨代谢与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共入选兰州军区兰州总院皮肤科住院部88例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进行PASI评分,再根据文献 [2]将银屑病的病情严重度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PASI≤10分(A组),Ⅱ级为中度、10分<PASI<20分(B组),Ⅲ级为重度、PASI≥20分(C组)。诊断标准: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的诊断标准[3]。年龄25~50岁。排除标准:无性别差异及伴发其他可诱发骨代谢异常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等,女性患者排除已绝经、卵巢切除术后、内分泌紊乱等系统疾病。3个月内无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钙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未伴发其他皮肤病。

1.2 方法

1.2.1 血标本采集与保存 采集88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室温下静置2 h,标本在2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1.5 ml,各组集中置于-80 ℃冰箱保存备检。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同批次检测,血清Ca、碱性磷酸酶(ALP)均在清晨空腹抽取全血标本,送检验科检测。

1.2.2 骨密度(BMD)检测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骨密度仪检测88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3个部位BMD,并由专人负责。检测时患者体位:腰椎检测时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腰椎尽量伸直;检测股骨颈时取平卧,足尖内旋45度;检测左前臂时取坐位,左前臂平放即可。腰椎BMD及T值取(L1~L4)平均值,余取相应部位的检测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均数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LP、TRACP-5b、BAP和血Ca浓度检测

反应骨形成指标的ALP、骨吸收指标的TRACP-5b和血Ca浓度3组比较,A组和C组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皮损越严重,破骨细胞骨吸收越强,骨代谢失衡明显;成骨细胞活性标志物BAP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RACP-5b、BAP、ALP和血Ca浓度检测比较(±s)

表1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RACP-5b、BAP、ALP和血Ca浓度检测比较(±s)

注:表中A、C组间比较,*▲ P<0.05

组别(PASI评分) 例数 TRACP-5b(U/L) BAP(µg/L) ALP(IU/L) Ca(mmol/L)A组(≤10分) 24 4.31±1.609* 19.67±6.76 90.75±25.78* 2.20±0.17*B组(10~20分) 40 4.78±1.607 22.79±9.25 101.80 ±23.09 2.16±0.17 C组(≥20分) 24 5.42±1.608▲ 22.02±7.69 106.88±32.45▲ 1.76±0.26▲

2.2 腰椎、股骨颈、左前臂BMD检测

C组腰椎BMD分别与A、B两组BMD检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骨颈BMD分别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银屑病患者存在骨量丢失,同时皮损越严重骨量丢失越多。左前臂BMD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BMD检测比较 ( ±s,g/cm2)

表2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BMD检测比较 ( ±s,g/cm2)

注:C组腰椎BMD分别与A、B组比较,*P<0.05;A组股骨颈BMD分别与B、C组比较,*P<0.05

(PASI评分) 例数 BMD腰椎 股骨颈 左前臂组 别A组(≤ 10 分) 24 1.21 ±0.28 1.07 ±0.24* 0.84±0.19 B组(10<PASI<20分)40 1.07 ±0.13 0.91 ±0.12 0.83 ±0.16 C组(≥ 20 分) 24 0.73 ±0.45* 0.88 ±0.23 0.77 ±0.19

2.3 腰椎、股骨颈、左前臂BMD(T值)检测比较

C组腰椎、股骨颈T值分别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银屑病患者存在峰值骨量降低,同时皮损越严重峰值骨量降低越严重;左前臂T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BMD T值检测比较( ±s)

表3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BMD T值检测比较( ±s)

注:C组腰椎、股骨颈T值分别与A、B组比较,*P<0.05

(PASI评分) 例数 T值腰椎 股骨颈 左前臂组 别A组(≤ 10 分) 24 0.80 ±1.31 0.48 ±0.78 -0.43 ±0.98 B组(10~20分) 40 0.26 ±0.98 0.14 ±0.92 -0.33±0.90 C组(≥20分) 24 -0.62 ±0.95* -0.57±1.00* -0.30±1.00

3 讨论

银屑病可致代谢异常,研究认为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的活化、各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释放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其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导致骨吸收加快,促进骨溶解[4-6]。杜华等[7,8]研究表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骨代谢异常并致骨量减少,同时银屑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与病程有关。Kastelan 等[9]提出由于细胞因子IL-6、TNF- α的浓度增加而使银屑病与骨密度减少有密切联系。

本文各组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比较显示,TRACP-5b和ALP浓度升高,血Ca浓度降低,BAP浓度3组间无差异。同时结合3组间骨密度比较示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下降明显,说明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骨代谢的失衡及明显的骨量丢失。综合生化检测指标显示其原因是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较成骨细胞作用增强而导致骨量丢失;成骨细胞不能对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骨吸收造成的骨量丢失有恢复作用,同时皮损严重程度影响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骨代谢及骨密度流失量,且皮损越严重,骨流失量及骨代谢负平衡越高,患者甚至越容易出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提示临床工作中需要对银屑病患者骨代谢加以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给予必要的预防骨质疏松的钙剂及研发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以减少骨量丢失而致的骨折危险。

[1]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59-766.

[2]石继海, 夏隆庆, 王群, 等. 不同严重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 36(3):156-157.

[3]陈洪铎. 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9-110.

[4]孙青, 李春阳, 郭淑兰.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几种细胞因子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3):l67-168.

[5]陈先进, 张开明, 尹国华, 等.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白介素-8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4):293-294.

[6]李萍, 马骏驰, 张开明, 等.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白介素-8的影响 [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 33(4):272-274.

[7]杜华, 许旭峰, 陈克明, 等.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BMD、ALP、Ca、P、TRACP-5b的检测及其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 2011,(06):1163-1165.

[8]杜华, 付学敬, 陈克明, 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与病程的关系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12):1080-1082.

[9]Kastelan D, Kastelan M, Massari LP, et al.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psoriasis and reduced bone mineral density due to increased TNF-a and IL-6 concentrations [J]. Med Hypotheses, 2006,67(6):1403-1405.

猜你喜欢

骨量前臂银屑病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