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2013-10-19丁立斌DINGLibin
丁立斌 DING Libin
中州大学,郑州 450044(Zhongzhou University,450044 Zhengzhou)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哺育和滋养华夏文化艺术的主体艺术。它的形态绮丽,种类丰富,内涵深厚,历史悠久,具有独立的美学体系和视觉造型风格,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族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在设计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阶段的设计师们都自觉地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丰厚的养分,创造出面貌独特、无比灿烂的艺术设计作品。从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许多特点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某些观念、手法、形态等息息相关。著名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艺术史并不是一部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而是一部观念变化的历史。”有基于此,传统艺术从形式、内容、内涵上都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现代艺术和设计,其融入现代设计是为了创造有时代精神、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有中国面貌和特色的艺术设计,并不是因为其历史悠久而显得观念陈旧,它独有的审美造型在科技时代依然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源于西方,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西方各种设计理念的传入,我国的设计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国际设计艺术的扩张与融合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及互动,诸如中国现代设计缺乏母题、缺乏艺术张力、缺乏文化蕴涵、缺乏文化影响力等许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只有立足于民族传统艺术才能求得创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广泛吸取西方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同时,我们在设计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学习传统艺术,完善教学课程、内容、方法及形式,推动设计教学向深层次、全方位的方向发展,使传统艺术美运用到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等现代设计之中,强化传统艺术在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传统艺术有着正确的认识,并由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合格的建设人才;使设计艺术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把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推向世界,则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鉴于此,结合教学经验与过程分析,笔者将论述传统艺术在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希望以此作为方向,能够引起我们对传统艺术的高度重视,并自觉地将传统设计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一、传统艺术表现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招贴设计思想,将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招贴艺术。立足传统,面向现代;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当代人的内在精神及其追求[1]。
在现代招贴设计中,我们要“寻根”,即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中为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与独特风采,从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出发,组合成潜在的深层的民族文化结构,以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而形成的民族心理和精神为基点,延继传统艺术元素的精华。
比如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代表人物有靳埭强等。靳埭强的作品把中国传统水墨表现融入设计,而水墨所承载的东方神韵更是其性灵之所依,他在《自在》系列花纹纸海报中表现了纸、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表现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草鞋、山石、落叶、睡莲等皆为其心的关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表现了心灵修养的至美境界(见图1)。另外,被邀请参展的台湾印象海报展中的作品《汉字》系列饱含着浓情的“山”、“水”、“风”、“云”磅礴大气(见图2),让人心仪,使其深感山之“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远”,及其天地万物潜藏的天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可谓将水墨的性灵发挥得淋漓尽致[2]。
图1 《自在》系列花纹纸海报 (靳埭强)
图2 台湾印象海报展中的作品──《汉字》系列 (靳埭强)
这些加入了传统艺术元素的精湛的设计构思,让人“一目了然”、“一见倾心”,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真可谓是“一以当十”、“以少胜多”。
二、传统艺术表现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书籍装帧即书籍设计。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书籍装帧艺术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除了达到保证阅读的目的,而且要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注重设计性,突出艺术性,还要赋予书籍美的形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书籍装帧设计是完整意义上的书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书籍的骨肉,为书籍注入了美的生命和活力。当代书籍装帧设计越来越注重提炼和融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其中中国古代书籍的书卷美正是在对装帧素材的巧妙、合理的运用上取得的,从而赋予了书籍一种质朴素雅之美。
比如吕敬人在构思《朱熹榜书千字文》书籍装帧时(见图3),他认为朱熹的大字遒丽洒脱,以原大复制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创造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态。于是,封函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仿宋代印刷使用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带串连,如意木扣合,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吕敬人的另一代表作《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盒函书脊将陶艺家高振宇的青瓷器皿归纳为图形,形成本书各卷的识别记号,此记号也渗透于文内、扉页、文字页、隔页和版权页中。全书的设计疏密有致,繁简得当,表现出浓厚的和谐之美[3]。
图3 《朱熹榜书千字文》书籍装帧 (吕敬人)
建立在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现代书籍装帧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书籍的书卷美,从而赋予现代书籍装帧以更深的文化内涵。
三、传统艺术表现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了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将传统艺术中的图形图像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并不是对传统图形图像进行纯粹的拷贝或简单地挪用,而是在认识和了解传统的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图像,使其成为我们设计的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制作出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标志。
比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的“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见图4)。该标志造型中的4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6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而标志中的10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无论是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上言,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流传许久的吉祥之气。又如中国邮政的标志也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形中的“势”。中国邮政的标志(见图5),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历史故事,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标志的造型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服务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我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北京2008申奥标志(见图6),可以说是现代标志设计的经典之作。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藉以表达标志的主题和传达民众的美好祝愿[4]。
图4 中国联通公司标志
图5 中国邮政标志
图6 北京2008申奥标志
上述现代标志设计巧妙地应用了传统艺术元素,不但很好地创新了中国特色的标志设计,而且还为进入国际性、现代性标志设计的典范之作树立了榜样。
四、传统艺术表现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包装原本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致破损,方便储存,而现代包装除了达到这些基本的目的之外,逐渐成了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优秀的包装设计,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品包装设计的魅力成为促进购买的重要因素。现代包装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经过传统文化艺术浸润而发展起来的更具科学和审美意义的设计[5]。
传承传统艺术文化,吸收外来先进理念,才能使包装设计既具有中国传统的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每一种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而珍视和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需要。只有在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关注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牢牢把握现代社会对视觉效果的重视与追求,这样才能使设计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稳定而且宽广的根基。
现代包装设计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土壤中挖掘、撷取精华,把握住“神”与“意”,传承传统精华——含蓄、意境与简洁,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粹自然而又清晰地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以现代设计语言反映传统文化,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的包装作品来。
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包装,每年的基本元素都离不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花开富贵”等传统设计元素,寓意为“圆圆满满”、“天赐富贵”等美好祝愿,给人以亲切感。特别是当代林林总总的酒瓶包装上,设计者更是绞尽脑汁只为别出心裁,力求创新而吸引消费者,其中御酒系列包装就是典型的代表,它运用龙凤图案、帝服帝帽图案等添加金黄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而尽显皇家气派。
五、结语
设计的民族化、现代化与世界化是一组关连密切的命题,没有民族化的设计体系,就不能从根本上完成设计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所以说,建立起一套以传统艺术文化背景为主体的全新的设计体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6]。
中国传统艺术是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形态多样,内涵深厚,蕴含着中华民族创造和审美的最本原的精神。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有其独特的审美习惯和传统文化内涵,发掘和提炼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元素,使中国的设计在国际化发展的轨道上更具民族特色,一直是众多设计者探索的课题,追求的目标。
[1]成朝晖.设计无疆界——综合设计教学研究刍论[J].中国美术馆,2006(7):115-117.
[2]张夫也.传统工艺之旅[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47,48,58.
[3]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1-4.
[4]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2005:1-2,36.
[5]黄强苓.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影响研究[J].包装工程,2007(2):162-164.
[6]王静,侯奔奔.浅谈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文艺评论,2009(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