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牙髓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2013-10-19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卫生院101405孟冬梅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卫生院(101405)孟冬梅
牙髓病是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种类,可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等,因此对于牙髓病的防治一直是口腔工作的重点,而要做到有效的控制,对于预防措施的详细针对性制定是必要前提,而要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牙髓病的高危人群的掌握是重点之一[1],故对于牙髓病的危险因素的调查极为重要。本文中笔者即就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社区牙髓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社区的852名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1名,女性411名,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9±6.9)岁,≥60岁者168名,35~59岁者402名,<35岁者282名;有牙髓病家族史者198名,无牙髓病家族史者654名;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0名,中专和高中286名,初中与小学416名;牙齿充填:未进行充填治疗者752名,较佳者64名,较差者36名;修复治疗:未进行修复治疗者787名,较佳者50名,较差者15名。所有社区居民均对本研究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852名居民的牙髓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年龄(≥60岁、35~59岁、<35岁)、性别(男、女)、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中专和高中、初中与小学)、牙髓病家族史(是、否)、牙齿治疗情况(充填与修复)的居民的牙髓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另将上述因素与牙髓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统计所得数据以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牙髓病发病率)进行卡方检验,另以牙髓病为因变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社区居民牙髓病发生率比较 852名居民中共171例牙髓病患者,牙髓病发生率为20.07%,不同性别者之间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60岁者发病率高于35~59岁及<35岁者,初中与小学者发病率高于大专及以上、中专和高中者,有牙髓病家族史者高于无牙髓病家族史者,充填及修复治疗较差者高于未进行治疗及治疗较佳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详细数据分析见附表1。
附表1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社区居民牙髓病发生率比较
附表2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者与牙髓病的相关性分析
2.2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者与牙髓病的相关性分析 以牙髓病为因变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为自变量,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与牙髓病有密切相关性,具体分析数据见附表2。
3 讨论
牙髓病在临床并不少见,其可不同程度地导致患者出现自发痛、阵发痛、夜间痛等严重的疼痛情况,并且此种疼痛可呈现放散性疼痛[2][3],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休息、工作及学习等,因此对于本病患者的诊治研究很多,而对于疾病的防控研究也相对较多,而要做到有效防控,对于引起牙髓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全面细致研究是必要的基础与前提[4],以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达到较佳地防控牙髓病的发生,保证人群的口腔健康状态。
本文中笔者就社区牙髓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牙髓病防治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852名居民中共171例牙髓病患者,牙髓病发生率为20.07%,说明牙髓病在广大居民中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应引起重视,而研究所得发病率也与其他较多研究显示基本一致,同时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显示,除不同性别居民之间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外,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及牙齿治疗情况社区居民的牙髓病发病率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进一步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牙齿治疗情况均是牙髓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年龄较高者其牙齿的健康状态相对较差[5],故发病率相对较高,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其口腔卫生意识及习惯均较差[6],故其发病率也较高,有牙髓病家族史者的口腔状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更易于发生牙髓疾病,而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尤其是治疗较差者则发生牙髓病的概率极大提升[7][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龄、低文化程度、牙髓病家族史及较差的牙齿治疗情况均是社区牙髓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对上述人群给予重点的口腔防治措施干预,降低社区牙髓病发病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