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我院住院病人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2013-10-19北京民康医院102206梁素霞夏鹏
北京民康医院(102206)梁素霞 夏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发作致残性的终身性疾病,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其治疗原则应该是全病程、甚至终身治疗。选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应该是迅速、有效地控制症状、稳定病情、恢复受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1]。为顺利贯彻全病程治疗原则,全面实现上述治疗目标,对精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势必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候选的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更加严格。
我院为治疗精神病的专科医院,通过对近3年来我院住院病人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发展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通过His系统,提取收集我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药品用量、销售金额。
1.2 方法
1.2.1 DDD与DDDs ①DDD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标准,计算出用药频度(DDDs)[2]。本文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6版)、药品说明书以及医院临床实际应用常用剂量确定。②DDDs:某药一段时间内消耗的总剂量/该药的DDD值,并以此作为一项指标来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需分别计算DDDs再进行累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越大,反之则该药的使用频度越小。
1.2.2 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分别统计了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同一药物不同剂型,需分别计算其销售金额,再进行累加,即为该药的销售金额,分别统计了这三年来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1.2.3 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 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可用来考察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其值越接近1表明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性越好;>1表明药品价格较低;<1表明药品价格较高[3]。分别统计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及DDDs排序比,依据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1.2.4 药品分类 本文中所述药品按《新编药物学》(第16版)进行分类。①新一代抗精神分裂药物:氯氮平、奎硫平、奥氮平、利培酮;②传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氟哌啶醇。
2 结果与分析
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金额和构成比见附表1;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的DDDs及构成比见附表2;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及DDDs排序见附表3。
由附表1可见,药品总销售金额逐年增加,2010年较2009年增长1.27倍;2011年较2010年增长1.24倍。主要是因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新一代抗精神药物的药品价格远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由附表2可见,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总DDDs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其构成比亦由2009年的42.34%下降至2010年的26.73%,继而下降至2011年的23.28%。这表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下降。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DDDs由2009年的57.66%上升至2010年的73.27%,再上升至2011年的76.72%。这表明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在2009年、2010年使用率增长较快,2011年趋于稳定。氯氮平因其具有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使用量减少。
附表1 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和构成比
附表2 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DDDs及其构成比
附表3 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与DDDs比及其排序比
由附表3可见,比值最大的是氯氮平3.0,其次为氯丙嗪2.5~1.5,氟哌啶醇1.3~1.2,表明其使用率高,价格较低。奋乃静三年来比值均为1,舒必利2009年和2011年均为1,2010年为1.1,表明销售金额与使用率同步性好。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除氯氮平外因价格均远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2009年亦是除氯氮平外比值均<1,表明其使用率低,价格偏高。在2010年和2011年加大用量后,销售金额与使用率趋于同步。
3 讨论
3.1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与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存在区别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为代表。这些药物虽能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但对阴性症状如淡漠、孤僻、少语和思维贫乏等疗效差,且会出现坐立不安、颤抖、动作迟缓等锥体外系反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4]。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可见,传统的抗精神分裂病药物虽用量依然较大,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经典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标志着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因其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差和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其临床地位已受到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冲击。奋乃静、氟哌啶醇亦呈缓慢下降趋势,舒必利基本保持平衡。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是20世纪60年代后开发的氯氮平,利培酮等,可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损害,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减少[4]。
3.2 四种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三年来在我院的临床使用情况
3.2.1 利培酮 利培酮使用率已由2009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10年和2011年的第一位。临床试验证明,利培酮全面解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更有效。它引起的运动功能抑制以及强直性昏厥都要比经典的抗精神病药少。对中枢5-羟色胺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减少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可能[4]。利培酮在2009年和2010年金额排序均列第一,2011年位列第二位;DDDs排序2009年列第四位,2010年和2011年均列第一位。在2010年开始大量使用后,2011年使用量保持平衡,现已占据我院抗精神分裂病药物的主导地位。
3.2.2 奎硫平 奎硫平为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适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不仅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也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状如抑郁、焦虑及认知缺陷症状[4]。其销售金额排序已由2009年和2010年的第二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一位;DDDs由2009年的第三位上升至2010年和2011年的第二位。表面上显示其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其药品价格偏高。
3.2.3 奥氮平 奥氮平在减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方面更有效。不同于氯氮平,奥氮平不会发生粒细胞缺乏症,也没有迟发性运动障碍和严重的精神抑制症状的产生。适用于有严重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的急性期。亦可用于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常见的继发性情感症状[4]。奥氮平连续3年来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比均<1,表明其使用率低,价格偏高。但奥氮平不论是在销售金额还是在DDDs上,3年来上升最快,2010年销售金额是2009年的3.36倍,2011年使用金额是2010年的5.30倍;DDDs亦由2009年的96上升到2010年的829.4再上升到2011年的4391.6,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
3.2.4 氯氮平 氯氮平三年来保持平衡。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但由于氯氮平有引起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因此通常不作为此类病症的首选药物,而用于患者经历了其他抗精神病药充分治疗后,但无效或不能耐受其他药物治疗时[4]。从统计结果可见,2010年和2011年其销售金额与DDDs均低于2009年,表明其用药较为合理。
4 结论
锥体外系症状(EPS)这是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含氟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三氟拉嗪、五氟利多容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而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利培酮发生锥体外系症状较轻,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很少发生锥体外系症状。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药品用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虽其已不再处于临床领导地位,但其因价格远低于新一代,且存在个体差异,仍有一部分患者选择使用,故其仍有不可取代的临床地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是应该全病程,甚至终身治疗。服用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在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4],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我院使用率增长迅速。笔者认为,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用药较为合理。但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有些药物会产生低血压、癫痫、体重增加、糖尿病、高催乳素血症等不良反应[4]。因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价格适中的药物,才是抗精神病药物最终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