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编制及要点解析

2013-10-19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0006赵阳薛玲孙嵘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类别医疗器械试剂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0006)赵阳 薛玲 孙嵘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101111)张宏3

(接1月下)

1.1.3.2 第二类产品 除已明确为第三类、第一类的产品,其他均为第二类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3.2.1 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1.1.3.2.2 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1.1.3.2.3 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1.1.3.2.4 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1.1.3.2.5 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1.1.3.2.6 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1.1.3.2.7 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1.1.3.2.8 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1.1.3.2.9 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1.3.2.10 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药敏试验的试剂。

1.1.3.2.11 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1.1.3.3 第一类产品

1.1.3.3.1 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1.1.3.3.2 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从2007年至今的几年来看,该原则比较好的解决了很大部分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管理类别的划分问题,为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监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课题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进,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原则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III类产品与II类产品在分类上存在交叉,一些样本处理用产品分类界定不清,造成不同地区按不同的类别审批,部分国产和进口产品类别不同的现象(见附表)。

为了解决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类别划分混乱的问题,2011年4月,国家局医疗器械司到各省局调研。对北京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体外诊断试剂数据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希望以此为基础编制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2011年6月,国家局正式下发了“关于委托(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

该项工作是在现有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框架下,采用穷举法列举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体明确其管理类别。统一进口、国产审查的一致性,统一不同地区审查的一致性,促进体外诊断试剂监管工作的规范性。

2 编制过程

2.1 资料收集和数据整理 承担国家局任务后,北京市局领导非常重视,于2011年6月底召开了项目筹备会,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制修订工作起草工作小组,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带头、北京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组织、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协助共同完成该项修订工作。

2011年6月~10月期间,课题组收集国家局、北京局以及其余地方局审批有效的产品信息共1.58万余条,进行逐条梳理、整合和排列,并按照免疫学、血液学、临床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五个专业领域进行了初步划分。按照国家局的要求补充了管理类别、产品分类、产品分类名称、预期用途等内容。经工作组内部初步筛选、合并形成共约800余条信息。

2.2 专家讨论及企业座谈 2011年10月~2012年5月间,分别召开12次各专业组目录讨论会,分别聘请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相关领域专家20余人,对产品名称、预期用途、管理类别等信息逐条、逐项讨论确认。

在2011年底已明确产品分类600余条,部分有争议的产品信息近200条,形成初稿上报国家局。

经专家多次讨论,对部分有争议的产品提出分类建议后,于2012年年初将汇总后的初稿发给国内外代表性生产企业近20家,征求书面意见,并与企业召开座谈会,现场征求意见和建议。会后整理企业新增产品信息100余条,反馈意见20余条,对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邀请器械司、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标准管理中心领导召开专题研讨会。

2.3 各省局调研及反馈 2012年4月,向广东、河南、福建、浙江等11个省局发送征求意见稿,并到上海、浙江、福建等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省局调研,收集针对分类目录意见近20条,并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分类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4 报批稿形成及网上征求意见 2012年6月14日北京市局组织召开了国家局《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课题完稿汇报会。

附表 相同产品存在管理类别不同的现象

会上,课题组就自2011年6月国家局委托北京市药监局承担制定《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工作完成情况以及课题组解决的问题等事宜,逐一向国家局器械司领导作了汇报。

2012年6月28日《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征求意见稿)正式在国家局网站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

2.5 意见反馈和处理情况 公开征求意见截止2012年8月1日,共收集到43家单位近200余条反馈意见。反馈单位包括国家局审评中心、部分药监省局、检测中心、进口和国产企业。其中进口企业11家,国产企业22家。

2012年9月,课题组对200余条反馈意见逐条分析、合并后共110项,各项内容如下:涉及法规政策问题15项、对分类存在异议32项、新增产品63项。

2012年10月,课题组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再次召开专家讨论会,对这些反馈意见逐条讨论,逐一落实。最终采纳35项,并对分类子目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

2012年11月,修改后的上报稿已经上交国家局医疗器械司,将于2012年年底前发布执行。

3 要点解析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编制工作经历了长期且困难的过程,也得到了包括中美商会、中欧商会等众多单位的关注。从调研、研讨会和网上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各方面对于子目录的重视,并且对编制原则、如何使用以及一些具体信息也存在着疑问。有必要对子目录编制理念和编制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做一些解释说明。

3.1 分类子目录制定的原则: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是在现有《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编制的,符合现有的分类原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细化。此外,为了保证与以往政策的协调性,对部分产品管理类别的划分还参考了国家局以往发布的一系列分类界定通知,如《关于培养基类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8〕535号)。

3.2 分类子目录的结构及作用:子目录的框架结构不同于目前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它是根据体外诊断试剂的特点编制而成的,目录中设置了“序号、产品类别、产品分类名称、预期用途、管理类别”等五部分字段内容。

产品类别对应注册管理办法中的产品亚类,如“III-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II-1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产品分类名称描述该产品的通用名称;预期用途描述了该产品在临床上最主要的用途或诊断意义。

但需要说明的是,产品分类名称和产品预期用途的描述仅是为了识别某个具体产品而进行的适当描述,主要作用是确定产品的管理类别。在注册申报时可以作为参考,但不一定是注册申报和审批时的标准描述,实际注册过程中应根据产品实际情况具体描述,也可以参考其他规范文件执行[6]。

3.3 关于部分肿瘤诊断类产品的分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二条规定,“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按III类管理。同时,第十三条还规定,“第二类产品中的某些产品,例如蛋白质、糖类、激素、酶类等的检测,如果用于肿瘤的诊断、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的检测,或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等,则按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

分析已审批数据发现,肿瘤检测相关产品的管理类别不一致的情况最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厂家为了避免按III类申报,掩饰该产品具备的肿瘤检测用途,仅宣称II类的用途,但在临床使用上却不加限制,大量的超范围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将该类产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规范。

3.3.1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卫生部医政司)[7]或教科书中明确具有特异性肿瘤诊断标志物特征的产品(如PSA、CEA),归入分类子目录中III类管理产品。

3.3.2 除明确的肿瘤标志物外,经临床专家一致认可或其他教科书中认为产品主要临床预期用途与肿瘤诊断或治疗检测相关的试剂(如酸性磷酸酶、AFU),也归入分类子目录中III类管理产品。

3.3.3 部分项目(如HCG、AFP)其主要用途一方面是肿瘤检测,另一方面有明确非肿瘤疾病筛查或检测用途的,根据其主要预期用途,分别在分类子目录II类和III类中进行描述。注册申报时,可根据申报人宣称的临床预期用途来决定管理类别。

3.4 微生物鉴别及培养基类产品的分类: 培养基类产品已有明确分类界定[8],本次子目录编制参照2008年535号文件进行归类。其中作为Ⅰ类医疗器械管理的培养基产品包括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通用增菌培养基、运送培养基、保存培养基。作为Ⅱ类医疗器械管理的培养基产品包括一般鉴别培养基、选择性鉴别培养基、专用/选择增菌培养基、分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3.5 子目录产品是否与方法学有关:根据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产品的管理类别与被检物的临床意义相关,与方法学没有关系。所以编制子目录时大部分项目未规定具体产品的方法学,对于不同检测方法,只要其检测的待测物相同,临床预期用途相同,管理类别就相同。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目录中有两类产品涉及了方法学,一类是Ⅲ-9“与流式技术相关的试剂”,另一类是与免疫组化检测相关试剂。

国家局关于与流式技术相关试剂曾发布过产品分类界定,明确该类试剂均按III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故该类产品单独列出。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类别医疗器械试剂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服务类别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