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中药鲜药的研发和应用

2013-10-19王承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

□文 王承德

“鲜中药”包括鲜植物药和鲜动物药,它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到提出“中药鲜中药”以及“生者尤良”的观点,鲜中药的应用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具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临床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鲜中药的应用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精华的继承。

鲜中药源于天然,根据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生物体经过几亿年的进化,体内各有效成分之间达到了一个最佳状态。根据分子生态学的观点,最好地保持了其全部有效成分及生命体内分子网络的生理平衡。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观点看,生物体内只有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生理功能,因而鲜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比干品要高。

古代鲜中药的应用历久弥长,逐渐达到巅峰,《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本草逢原》等多部医药古籍中均有应用鲜中药的记述。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1100多条应用鲜中药的附方。《当代名医名方录》500余方生姜配伍近15%,生山楂6方、葱白4方、鲜首乌、鲜荷叶、鲜藕节、鲜芦根,鲜中药开方率近20%。还有许多适宜以鲜中药为方的品种,如:鲜茅根、鲜芦根、鲜生地、鲜藿香、鲜柴胡、鲜石斛、鲜麦冬、鲜沙参、鲜红花、鲜绞股蓝、鲜沙棘、鲜红景天、鲜何首乌、鲜芦荟、鲜当归、鲜川芎、鲜白菊、鲜党参等等。

近代以来,由于鲜中药的培养、贮藏及运输成本较高,鲜中药的应用方法加上药材保鲜技术落后以及历史原因和受环境等因素的约束,致使中药房无备用鲜中药。在解放后一段时间内,北京一些名老中医还有鲜中药应用的擅长发挥,但难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临床上主要以干品代替,鲜中药几乎不用或没得用。20世纪80年代,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的医药老前辈曾呼吁和努力传承、推广鲜中药,可效果未能持续。鲜中药应用呈现逐渐萎缩的状态,多年来的停滞,很难得到传承与发展。

鲜中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努力开发系列鲜中药的制剂能为中医药事业、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为此,我建议:

政府重视和支持中药鲜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让鲜中药在民众的医疗保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组织老医药专家总结并撰写系统的鲜中药历史和经验,编纂专著,编辑教学课本,编写科普文章。通过广泛的媒介宣传与讲授,让业内人士和社会大众认识鲜中药、了解鲜中药、使用鲜中药。

恢复传统鲜中药的使用。在政府指导下,明确相关政策,使之有法可依地建立起鲜中药生产、供应、使用的链条,包括采掘、整理、清洗、沙藏冷藏等措施保鲜、配方、使用等环节,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将鲜中药与农村新医疗体系相结合。给予一定基金和优惠政策,鼓励开办和建立以鲜中药种植、养殖相结合的鲜中药医疗基地。延续上世纪“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的成功经验,便于大众享受特色鲜中药医疗,与此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扶持中药鲜药新品种的研发。筛选、审核、指定有条件的企业,从资金和审批政策上予以支持,利用高新技术提取工艺,从鲜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保留鲜中药的生物活性,以现代鲜中药制剂方式保障临床使用。

制定鲜中药发展的规划。政府部门牵头或指导,科研单位、临床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联手,进行科学规范的鲜中药物质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实验研究。课题明确,把握进度,阶段总结,适时调整,以取得严谨真实的科学数据并不断推进。这是鲜中药事业健康发展所必须和必要的途径。

作者小传

王承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医保咨询专家,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国家中药品种保护评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

猜你喜欢

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证书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第五届中医药博(硕)士论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召开学习《中医药法》座谈会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