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 CBA总决赛北京、广东队技术统计分析
2013-10-19陈龙强
陈龙强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已经落下帷幕,双方经过五场激烈地对决,最终北京金隅队以4比1的总比分夺得本赛季总冠军,这是北京队在CBA历史上的首冠。[1]总决赛对阵双方是CBA队伍中成功的典范,尽管他们自身有许多不足需改进和提高,但对其它球队来说,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总决赛五场比赛的技术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队存在的差距,探求北京队胜利的原因,加深对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认识,也供CBA联赛各队的训练、比赛以及选择内、外援等方面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北京与广东的五场比赛。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参阅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篮球协会网站公布的各类技术报告,为本文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录像观察法。观看五场比赛的录像,通过录像观察分析,进行数据统计。
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运用Excel进行运算统计得出两队在指标上的差距。
比较分析法。对两队在数据上的差距进行对比,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得分能力分析
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共进行了五场比赛,除了第三场广东队以111-93胜北京队外,在第一、二、四、五场北京队分别以 108-101、109-106、107-98、124-121战胜广东队,从而北京队以4:1的总比分夺得首冠。从总体上说,本次总决赛两队竞技水平和竞争的激烈程度都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赛季,两队的技术、战术更为成熟。五场决赛其中有两场北京都处于落后的不利局面,最后艰难翻盘,表现出球队的顽强拼搏精神、较高的整体实力、实战经验及战术素养。[2]从本届总决赛中可以看出,两队在长期的比赛和训练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深入探析各队的优势和不足,是进一步提高球队水平的重要依据。从表1、2中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分析两队的得分方式和能力的不同,可发现双方的优势和不足。
表1 北京与广东队总决赛(5场)技术统计比较技术项目
2.1.1 投篮次数得分分布的统计分析
投篮及其命中率决定一支球队的得分多少和比赛胜负,是获取得分的根本途径,它对比赛的胜负起着重要的作用。表2显示,北京队总投篮数374次,广东队425次,双方场均差9.2次。说明广东队在创造投篮机会的能力相对比北京队要好。反之北京队在投篮总数上比广东队少命中率却比广东高了4个百分点,总得分也比广东队好,说明北京队球员的投篮手感较好,在出手的选择和把握性较好。在投篮点的分布上,北京队中距离出手243次,占总出手次数的65%,三分球出手131次,占总出手次数的35%;广东队中距离出手273次,占总出手次数的64%,三分球出手152次,占总出手次数的36%。从得分情况看北京队总得分541分,其中两分球272分,三分球135分,分别占总得分的50%和25%;广东队总得分537分,两分球282分,三分球150分,分别占总得分的52.5%和28%。这表明两支球队整体上都是全面进攻内外线相结合且实力均衡的球队。但可以看出北京队内线冲击要比广东好。
2.1.2 投篮命中率分析
从两分球来看,北京队场均比广东队少投6次,场均少投10个,但命中率还高出4.32%,这表明北京队强调自己的内线、中距离进攻命中率高,与对手广东队相比,在进攻次数相对少的情况下,命中率上还占据的优势。从三分球来看,北京队在场均投篮次数上也比对手少投4.2次,但命中率却比对手高2.98%,表明北京队在进攻选择上比较谨慎,命中率上占据优势。虽然广东队也是一支注重外线进攻的球队,并且创造的投篮机会更多,但命中率相比北京队还是较低。从投篮命中率情况分析看,北京队稳定的命中率是球队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2 北京与广东队总决赛(5场)得分统计表
2.1.3 罚球命中率分析
罚球在关键时刻往往会成为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从两队罚球情况来看,北京队五场比赛获得167次罚球机会,广东队有142次罚球机会,场均北京队比广东队多出5次罚球,说明北京队在进攻能力上突出,造成对手犯规较多,给予对手杀伤力较强的。从罚球的命中率,看出广东队在罚球上丧失了很多得分。北京队罚球命率高出广东队将近7个百分点。说明北京队球员的基本功扎实,投篮手感较好,而广东队还必须加强罚球训练,增强队员抗压能力,提高罚球命中率。[3]
表3 北京与广东队总决赛(5场)各位置得分统计表
2.2 北京与广东队各位置得分能力比较分析
由于现代篮球的快速发展,运动对抗范围已扩大到球场的每个区域和空间,攻守转化过程的行为都在高速移动中进行,而且位置瞬时变化,所以就要求场上每个运动员都必须具有全面的技术。事实证明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世界强队的运动员场上分工逐渐模糊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篮球理念。[6]通过录像观查和统计分析(如表3)可以看出北京和广东队的中锋、前锋、后卫的得分占全队得分比例为30.68%与 9.31%、26.43%与 52.88%、42.88%、37.80%。单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队各位置运动员得分分布比例相对均衡,从而使整体战术的可变性、灵活性、可塑性较大,从而在决赛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广东队中锋、前锋、后卫的得分比为9.31%、52.88%、37.80% ,充分表现出广东队各位置得分分布比例不均衡。说明广东队中锋攻击能力不强,得分能力较差。以至于过分依赖外线球员的进攻,这样必然暴露出战术变化单一,灵活性差的弱点。因而战术变化会很容易被对手掌握,较低的命中率使自己在关键时刻总是处于被动局面(见表4)。
表4 北京与广东队总决赛(5场)2分球得分方式统计表
2.3 篮板球控制能力比较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东队五场比赛中篮板球总数比对手多62个,平均每场多12.4个,其中,前场篮板球多9.6个,后场篮板球多2.8个,广东队占据较大优势。广东队积极地利用堵位、抢位去抢篮板球,从而得到了更多的进攻次数以及投篮数,但因为过于依靠外线以及命中率比对手低,所以不敌北京队。
2.4 助攻技术比较分析
助攻技术建立在娴熟的控制球、支配球和队友默契配合基础上,是对控制球、支配球、传球能力和配合默契程度的检验。表1可以得出,北京队与广东队场均助攻次数为13.8次和12.6次,说明广东队在控制球、支配球和球员、把握战机等方面的能力相对好点。北京队在马布里的发动下,以及队员的穿插跑位机动灵活,容易创造直接接球得分的机会,增加了助攻次数,为比赛取得优胜创造了条件。
2.5 抢断和失误技术分析
表1可以得出,北京队较广东队场均抢断次数多3.4个,从失误次数上看,广东队总计80次较北京队多18次。综合失误和抢断球上,虽然广东队打法快,在进攻上相对北京队更迅速,突破分球较多,但在传接球时机的掌握上和配合的默契程度上较差,也是失误增多和被抢断球次数多的主要原因,北京正是抓住广东队的失误较多,以及在抢断球后,能够较好的处理球提高命中率。这一点也是北京队能够夺取胜利重要原因之一。[7]
2.6 犯规和封盖技术状况的分析
比赛中犯规次数多少与队员能否合理使用技术动作密切相关。从表1可以看出,两队的场均犯规次数比常规赛明显偏高,分别为27.6次和31.2次。从这一情况看,两队的犯规都比较多,但明显广东队在犯规控制方面更差,也导致了让对手在罚球上多得了29分。这也是为什么广东队在投篮数那么多的情况下还输给了对方的原因之一。如果技术运用更加合理,完全可以降低犯规次数。在这方面两队还需加强训练,特别是广东队,他们输球主要是过于依懒外线,在比赛中总结经验,让队员更快地成熟。盖帽是影响对方投篮命中率的主要手段,成功封盖会对投篮队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会降低对手的投篮命中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队比广东队多出8次盖帽,场均1.6次。表明北京相对于广东队拥有比较强的内线整体防守能力,球员的个人身体素质较好,把握盖帽时机能力强。[8]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北京队在得失分、投篮命中率、助攻、抢断等技术统计中完全压倒广东队,并且失误和犯规次数控制较好也是北京队全面占据优势并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两队的投篮次数来看,广东队425次明显要多于北京队得374次,但总得分却低于北京队,命中率低于北京队是广东队失利的主要原因。
北京队在篮板球上场均比对手少12.4个,说明争抢与保护篮板球的能力与广东队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进攻篮板球争夺,还是防守篮板球的保护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广东队场均比北京队多抢了10个以上篮板球这也是他们投篮次数比北京队多那么多的原因,但却没有抓住机会转换成分数,也是失利的主要原因。
在罚球方面北京队的167次比广东队的142次足足多了25次,说明北京在对内线的冲击要多于广东队,也好于对手。而且仅罚球北京队就多得29分。虽然罚球命中率北京队也不高,但广东队更低。广东队没有很好把握罚球机会也是失利的原因。
外援的引进,马布里的引进除了能够在球场上帮助北京队,在场外他对北京市的面貌以及整个CBA的引援思路都带来了影响。
3.2 建议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合理运用技战术的水平,是提高命中率、有效减少与避免犯规、失误的最佳途径。
加强专项心理素质和合理运用技战术能力的训练,以提高球员在对抗状态下的命中率。[5]
广东队在进攻的整体配合以及有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不能过分的依靠内线与外线的个人进攻,必须强化球队内外线相结合的整体配合训练。
北京队和广东队队罚球命中率都不高,在日趋对抗激烈的比赛中,越来越多的罚球成为球队得分的主要手段,所以两队都得在罚球上加大练习力度,提高命中率
CBA其他球队在外援引进方面应该有新标准,新理念。
[1]新浪体育.中国篮球数据库[EB/OL].(2011-03-09).[2012-09-23].http://cba.sports.sina.com.cn.
[2]罗孝军.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参赛队技术统计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1):56-57.
[3]印文最,陈环.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技术统计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6):118-119.
[4]张孔军,顾春雨,郭永波,等.2004—2005赛季CBA总冠军争夺赛技术运用状况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65-267.
[5]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刘嘉.2009—2010赛季CBA总决赛广东、新疆队攻防技术运用特征分析[J].网络财富,2010(9):218-221.
[7]孙强,沈时明,尹力波.2008—2009赛季CBA总决赛冠亚军球队技术运用和能力对比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8-122.
[8]卢桂兵,董丹丹.2009—2010赛季CBA冠军争夺战技战术特点分析[J].内江科技,201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