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出路

2013-10-19潘丽英胡学振

体育科学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村庄农民农村

潘丽英,胡学振

(1.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向前推进和文明优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为了加快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在201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具体的措施包括开展“文明户”和“文明村镇”等各种体育文化活动,通过影响农民体育文化意识,形成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思想,改变农民对体育文化活动的认识。虽然国家在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和实施措施,但由于农村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体育环境内,农民对体育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加之农民聚集区人口密集、地域宽广、体育资源设施薄弱,致使人均体育资源占有率偏小,资源环境条件的限制使得体育文化要想建设以全社会为单位的服务体系困难重重。

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政府发展该地区的体育文化生活提供一些调查资料;为政府建设新农村供给体育文化产品和体育设施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状况、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搜索、查找,整理了大量的相关论文、信息等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供给情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到2013年3月,在新乡市凤泉区、周口市马头镇、鹤壁市鹤山区、许昌市魏都区、开封市鼓楼区5个村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每个村庄发放40份,总共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79份,回收率为89.5%。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全部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2.1.1 服务对象流失情况

经过调查与访问后发现,大多数农民为了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逐渐增多,造成人口流动比较大。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大规模拥进城市,使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滑坡和人才流失的严重危机。由于是农村,文化教育质量不是太高,许多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外出务工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多。从总体来看,外出务工的农民中大部分是青壮年,其接触社会的时间比较长,拥有的知识技术比较高,而且个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超前,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留守在家中的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弱小的儿童和妇女,使现在农村的人口结构出现了老龄化、儿童化及女性化的现象。

2.1.2 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情况

在农村中,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相对较少,而且部分年久失修。村庄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通过村庄的体育环境、体育器材、体育用品、体育场地、体育服装表现出来。通过在村庄走访与观察发现,大部分村庄中仅有一片篮球场、几台乒乓球台,以及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社区内所建立的公共体育活动设施非常有限。

2.1.3 体育文化服务形式情况

农民的休闲活动非常有限,体育文化服务形式单一化。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休闲活动排在前面的是:看电视占28.2%,打牌占26.8%,上网占15.1%,串门聊天占10.1%,逛街和赶集占9.1%,晨练占6.1%,跳健身操占5.2%,旅游占3.3%,读书、看报占2.1%。其中看电视、打牌上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他活动的比例非常小,显然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2.2 河南省体育文化服务发展困境

2.2.1 组织、指导力量薄弱

调查发现(表1):娱乐活动的开展情况不是太好,只有文体活动占25.5%、庙会等自发性的文体表演占24.5%,开展的较多。而且相关的组织部门对娱乐活动的组织力度薄弱,在农民选择的结果中可知乡政府主办的甚少,社区村庄主办的也比较少,庙会等自发性的文体表演占23.4%、放电影占24.5%,只有农民自发参与组织比例比较大,文体活动占35.4%、庙会等自发性的文体表演占33.3%、放电影占43.5%。

表1 农村体育文化与娱乐活动的开展情况及组织形式 %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政府对体育文化服务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组织或很少有专门的人员到镇级或村庄宣传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由于上级没有下达强硬的任务指令,各村也没有把过多的工作重心放在这一方面;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所配套的经费不足,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培养或聘请体育指导员上,使很多村级体育文化指导工作开展受限,也很难找到人员参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中的青壮年大量外流,而这些青壮年都有超前的思想理念,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精英层,在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外出务工,很少回乡,导致这些精英层的人员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指导或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中。

2.2.2 健身观念意识淡薄,缺乏体育文化知识

该地区农民健身意识相当淡薄,大多村民认为农活、工作劳动就是锻炼占75%,认为锻炼太累占62.7%,锻炼太浪费时间占67.4%(见表2)。外出务工的人员大量涌入城市,但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在无形中被排斥在城市发展之外。虽然身处城市之中,但是能够融入到城镇中的人是少数的,通过与城镇的对比,不仅加速了农民的自卑心理,同时也厌倦和排斥城市中现代体育文化。只有少数农民通过一些手段或渠道进入城市中,感受现代体育文化,以满足个人的需要。而在乡村中,留守的村民受传统思想的禁锢,普遍认为不需要刻意去锻炼。

表2 农民体育健身观念意识情况 %

表3 农民体育文化知识掌握情况 %

在农村中,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体育文化知识有限,大多数为中、小学文化程度,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他们了解和掌握体育文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普遍缺乏相关的健身知识、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对一些相关锻炼健身的知识、要求、注意事项了解较少(见表3),在农民的选择中“不太了解”和“不了解”比例占到66.3% ~95.4%。

2.2.3 经费短缺,体育基础设施不足

专项经费用于体育文化服务的村庄不多,即使有经费也是非常有限,这些经费大都在春节开展活动时使用。在开展活动中,由于经济水平不同村民所用的活动设施和服装有的是村委会提供,有的是村民自己购买。而这些设施和服装都是年复一年的使用,导致有些村庄基本上不去开展相关的体育文化活动。在与村级文化负责人访谈中得知经费不足的一些原因,乡(镇)政府财政比较紧张,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中,而且村级中能够组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人员又非常有限,导致用于村级体育文化服务事业的经费捉襟见肘。

各村庄的体育文化设施明显不足,能够真正体现体育文化元素的文化设施不多,大多村庄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文化广场,广场中包括一个很旧的篮球场,两三个乒乓球台和几件健身器材,有的广场旁还有一个文体阅报栏,但是内容很久无人更新。由于文化广场比较开阔、光线好,文化广场成了村民凉晒玉米、小麦或衣服的地方,有时还成为临时停车场,一些人把健身场所当成聊天聚集地。网络大都被用来上网聊天或者玩游戏,观看学习体育文化节目的较少。能够普及到村级的体育文化设施比较少,并且设施的使用率偏低(偏低)。

表4 农村公共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的数量和使用率

2.3 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的出路

2.3.1 增强健身意识,增加体育文化知识

就目前情况应从各方面增加农民的体育文化知识,增强农村农民健身的意识。在村庄中,村文化室的负责人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农村中宣传体育文化;定期更换阅报栏中的相关报纸;通过有线广播向村民播放一些体育文化新闻,宣传体育健身活动带来的好处;组织村民观看一些科普讲座、体育赛事等,特别在重大比赛期间例如:奥运会、世界杯、全运会等集体组织村民进行观看,增强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并提高农民投入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2.3.2 壮大农村体育文化服务队伍

首先,乡(镇)部门或村委会要对该村及该地区内体育文化人才进行管理。对农村中体育文化精英进行深度的调查和登记,发挥他们的特长并组织他们对其他人进行宣传、培养、教育。其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并培养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完善相应的工作激励制度和评估制度,单个村庄或者多个村庄联合成立体育指导员委员会,定期进行农村体育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体育志愿者的培养,并充分结合农村体育教师和返乡大学生等体育积极分子,共同加强体育文化服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基层职工干部的体育技能培训,通过招聘形式吸引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体育文化服务指导力量薄弱的问题。

2.3.3 筹集资金组织体育文化活动

如果仅靠乡(镇)政府、村委会或者农民自发出资组织文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些力量也是微弱有限的。各政府部门在持续提供财政支出的同时还应对农村中各类公益性体育和非营利性的体育文化组织进行财政帮助,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和体育设施,积极地开展更多的体育文化活动。

单个村或几个村联合建立一个基金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招聘一些有才能的工作人员专门进行资金筹集,形成专款专用专管的体育文化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社会幕捐、企业赞助等等。并安排人员进行资金运作,在举办体育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应加大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

2.3.4 有针对性地开展老人和妇女群体的体育文化活动

在农村中,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大都为青壮年,老人妇女留守居多,应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和妇女群体的体育文化服务活动。建设一些适宜该群体锻炼的场地、器材,普及一些科学健身知识,并推广一些简单易学、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方法,例如:传统太极、大众健身操、健身舞、羽毛球、乒乓球、中国象棋、踢毽子等,在乡村体育中有较高“人气”的体育活动;或者组建一些社团,让老年人和妇女在社团中找到共鸣,提倡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3.5 多元化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

乡土社会中,农业的季节性变化决定了农民闲暇生活的季节性变化。我国传统的节日大部分分布在农民闲暇时间,与农民闲暇生活的季节性变化相契合。在节庆日乡村举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文体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娱乐需要,也提升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应该多元化的开展文体活动:农村学校的场地设施在课余或放假期间有效地开展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农村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将成为农村体育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开展的各种小型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年青人的社会资源和先进理念来夯实农村体育文化的根基;多个村庄可以联合举行一些小型的“农运会”,项目以贴近农民为主,包括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中国象棋比赛、羽毛球比赛、秧歌队比赛、锣鼓比赛、舞蹈队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感染群众、带动群众,让更多留守在家的农民从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受益。

3 结论

1)河南省新农村体育与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包括:服务对象集中在老人、妇女和儿童;服务设施数量少且年久失修,并存在着安全隐患和服务形式单一化等问题。

2)河南省农村体育与文化服务发展困境包括组织指导力量薄弱、健身观念意识淡薄且缺乏体育文化知识、经费短缺和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等三个主客观因素。

3)河南省农村体育与文化服务发展出路是增强村民的健身意识、增加村民的体育文化知识、壮大农村体育文化服务队伍、扩大筹集资金路径、多元化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等。

[1]郭修金,虞重干.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29-33.

[2]钟晨,孟凡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建设理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20-23.

[3]刘纯献,岳新坡,王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体育文化资源特征及整合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3):90-93.

[4]何淑敏.从文化需求的视角论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J].体育与科学,2011,32(6):49-52.

[5]刘玉,田雨普.后现代行政视角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02-204.

[6]周波.结果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16-19.

[7]梁华伟.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战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44-47.

[8]姚磊,田雨普,余涛.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14-18.

猜你喜欢

村庄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我的小村庄
饸饹面“贷”富农民
村庄,你好
村庄在哪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村庄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