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3-10-18杨永
杨永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很重要,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知行统一喊了这么多年,但二者确乎渐行渐远,许多教师只重视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关注得分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成绩受到瓶颈限制,学生不能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难以得到全面贯彻。第二,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重视不够。学生除了听课就是做题,特别是高考前夕,每天至少一套试卷,题目重复,没有新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教学方法滞后。填鸭式教学的现状一直以来没有真正改变。以上诸多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现状说明,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根本保证。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而高中地理是一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科学,地理教学具有培养创新思维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未来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责任意识。创新意味着发展,不仅是人的主观世界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改变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运动发展过程。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认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仅仅是理论,如果要把理论上升到实践,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从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中学到的,也不是在题海战术中学到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问题。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同时增加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又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2. 适当开展合作性学习。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集体的启发和影响。合作性学习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在学习中做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能够调动整个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合作性学习可以分为几种形式,如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与小组研究相结合、组织小组代表在班级里代表小组发言。这样,同龄人之间能够相互启发,能够激发出学生探索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学校的教学设备已经比较先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因素来进行备课和进行地理教学,同样要结合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第一,探究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与地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最后是归纳概括。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和学生一起总结反思,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启发式。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地理知识、地理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启发手段去开启学生的思路,通过提示、联想等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第三,鼓励创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提示,学生回答错误要给予学生继续思考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学生提出前所未有的、具有独创性的想法要立刻给予积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