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2013-10-18李福军
李福军
审美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层面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而广义上的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客观事物、社会生活与物质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其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一、注重教师引导,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
1. 教师要用高超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教师要想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转变成学生的审美情趣,靠灌输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独特身份所产生的影响力,引导、带动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是“敬佩师为先,方能亲其之”。作为高中生,只有遇到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教师,才会产生敬佩感,才会津津乐道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和理念。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勤学善思、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当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美学知识渗透到学科内容当中,把审美观念作为情感目标之一,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教师的美主要体现在人格美和才能美这两方面。一个在人格上有所缺失的教师,在世界观已基本形成的高中生眼里是无美可言。有德者方有言,育人者德必高。所以,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高雅的情趣、情操和高贵的气质、风度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永远做不完的功课,他们收获人格美的同时,也会让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开花结果。
3. 教师要用高雅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俗话说:“为人师表”,其中“表”是指外在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的外在美绝不容忽视。教师要注重用服饰和举止来美化自身。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尽收学生眼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给孩子们的审美观念打下深刻的烙印。学生善于模仿,如果教师穿一身前卫、时尚的露背装,浓妆艳抹、披头散发地去上课,他会给学生怎样的感受?服饰太过不好,不修边幅也不好,如果某位教师穿着拖鞋、短裤背心去上课,试想一下,学生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反应?得体的衣装会使人风度翩翩,谈吐自如,举止优雅从容。作为教师,就应该把身上一切优秀的东西展示给学生,感染、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熏陶。
4. 教师要用生活中的美引领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充满幸福感。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就不乏美。反之,一个人可能就生活在一切不如意当中。上网、看电视、读报纸,是更多地欣赏生活美、社会美和自然美,还是更多地关注那些阴暗的现象。如,哪里的车出事了,桥塌了,大楼着火了……目有所视,心有所想,情就有所感。所以,平时在组织学生收看视频、阅读书报杂志等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多去关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让美好占据一个人的心灵。审美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报效祖国之志。
5. 教师要用正确的审美观引领学生。探讨审美观,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美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情感;审美是指用心领会客观事物的美。审美观是指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观点去看待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以真为美,是指尊重科学、崇尚真诚。宇宙万物,真的未必都美,但凡美必真。任何虚假的东西都与美无缘。比如:真诚做人,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形神一致,这都是人格的美。以善为美,是指尊重教化、崇尚伦理。如果说“凡美要必真”,那么“无善则不美”。一切邪恶、不善的事物都无资格说美、道美。以纯朴为美,是指尊重本色、崇尚自然。万事万物,未经人为的原始状态,就是事物的本色,它们具有质纯形朴,淡雅高洁之美。庄子说:朴素者,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也。纯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追求外在美、完善内在美
1. 要摒弃另类美,追求仪表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最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审美观尚未完善时期。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刻意表现出另类的追求。在衣着打扮上以“怪、异、奇”为美,如奇装异服,烫发染发。男生留长发,女生留海像门帘;校服上乱写乱画,拿手机招摇过市,背单肩书包,戴宽边眼镜,神态吊儿郎当,走路没个人样。这样做,确实能唤起别人的注意,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多看上几眼。但这种审美观太可笑了,因为奇丑无比的怪物也是具有观赏性的。
那么,什么是仪表美?周恩来总理有一幅仪表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的一生风度仪表堪称楷模,为世人所敬仰,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
2. 要摒弃扭曲美,追求行为美。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完整,因而对“美”的理解往往存在着某种偏差,甚至有些人存在着审美错位和扭曲的审美观。他们的审美心理往往是自以为是、自我炫耀,并不在乎他人的评价,甚至不顾礼仪廉耻。常见的现象有:遇到矛盾就动手觉得很威武;打仗做帮凶觉得很仗义;满嘴脏话、下流话觉得很酷;拿别人缺陷开玩笑觉得很幽默;上网打游戏、吸烟、喝酒觉得很时尚;顶撞师长、持强欺弱觉得很有个性;更有甚者,大庭广众之下,男女生拉拉扯扯、搂搂抱抱,根本没有羞耻之心,等等。解决这样的问题,光靠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要用严明的纪律进行规范和斧正,有时这种手段要严厉一些,甚至要强硬一些。
3. 要摒弃包装美,追求内在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达了一种没有任何修饰的自然美;“家贫多扫地,贫女勤梳头。”表达的是一种清新整洁的朴素美。自古以来,这种没有任何包装的美一直被人们所赞誉。然而,时下有些中学生就是喜欢包装自己,化装、假睫毛、染指甲、戴首饰等,把自己打扮得不像自己的样子,不像学生样子,甚至是已不再年轻的样子。退一步说,如果这样的包装式打扮确实能够让人增添几分姿色,作为中学生也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这方面上。歌德说过:“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所以,引导学生关注内在美,追求内在美,崇尚内在美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是内在美?内在美就是品德美。而遵守社会公德是内在美的最低标准,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试想,一个打扮得光鲜亮丽的人,上车不排队,随手扔垃圾,就很难让人觉得美跟她有什么联系。中国人只要能够解决排队和扔垃圾问题,国民素质就提升了一大步。所以,培养内在美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