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传奇女间谍
2013-10-18伊北
伊北
沈安娜,掌握大批的第一手情报
沈安娜,在国民党机要部门做间谍十几年,她左右逢源,从未暴露,最终全身而退。
沈安娜17岁与中共党组织接触,19岁入速记学校学速记,20岁打入当时的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当速记员,21岁因为为人正派、业务过硬而取得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信任和好感(后来朱家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23岁在朱家骅的帮助下,“特别入党”(指入国民党),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任机要秘书,听尽国民党高层会议。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资深速记员沈安娜担当速记工作。她坐在离蒋介石三四米远的桌子旁,埋着头,只听不看,不动声色地弄到一大批第一手情报,为我党揭露蒋介石的反共阴谋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指导“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宋美龄,经常要发表演讲,身怀速记绝技的沈安娜应邀全程陪同,该记的记,该外送的外送,两份工作都做得干脆利落,宋美龄满意,我们党也满意。
1945年,国民党六大召开,沈安娜担任记录员。
1946年3月、6月,国民党高层的军事会议,沈安娜都亲临现场,蒋介石下令不让记的话,她就用心记,散会之后再用笔记录下来,传递给党。
与其他披荆斩棘、出生入死的女间谍比,沈安娜的得天独厚之处在于她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但又不扎眼的岗位。14年卧底,血雨腥风都未曾动摇她的信仰。1949年4月,沈安娜接到上级指示:不必随国民党南下。
她如释重负。一个没落的蒋家王朝在她身后,渐行渐远。
黄慕兰,最美女间谍
在众多女间谍中,黄慕兰最有明星相,最有“大姐大”范儿。
首先,黄慕兰生得好。出身湘中名门的她,天生一副明星相,皮肤白,鸭蛋脸,眼睛大大的,笑起来,顾盼神飞,如此标准的美女,走到哪里都是焦点,这是她的天生的优势。
其次,黄慕兰参加革命早。她敢闯敢拼,少年成名,是中共早期的妇女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1926年,年近19岁的她就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在革命队伍中冒尖。1927年3月8日,武汉举行庆祝妇女节大游行,国共两党名流纷纷到场,在包括宋庆龄在内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注下,将近20岁的黄慕兰主持了大会,风头无俩。
1931年4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关向应在上海被捕,所幸他当时用的是化名,身份没有暴露。危急的是,这月21日,顾顺章在汉口被捕,这个中共历史上最大叛徒提供的“情报”足以毁灭上海所有的党支部。十万火急,关向应危在旦夕。周恩来找到黄慕兰,希望她出手相助。黄慕兰不负重望,通过其密友陈志皋(后来成为她的丈夫)的父亲陈其寿走上层关系,救出了关向应。也巧,1931年仿佛注定黄慕兰要大显身手。6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在即将调往江西中央苏区前夕,于上海法租界被捕,他随即“交代”了情况,致使与其同住的周恩来深陷险境。黄慕兰在与丈夫一起喝咖啡时无意中打探到了“某共产党大头子”被捕的消息,在与潘汉年一起分析情况后,确定被捕的人就是向忠发,并把这情况及时报给了周恩来,帮助恩来同志逃脱陷阱。
黄慕兰有过4次婚姻。第一次是老家“包办”,对方“又吃又喝又赌又嫖”,结婚一年她就逃出来。第二次是在董必武和瞿秋白的撮合下,与《民国日报》总编辑、国民党官员宛希俨结婚,后来宛在赣南牺牲。第三次是她在上海任中央书记处秘书和交通员时与中央委员贺昌结婚,周恩来批准的,属于典型的“革命夫妻”,贺1935年牺牲。第四次是与她的“工作对象”法租界律师陈志皋结婚,两人有感情,但当时黄慕兰根本没想与他结婚,因为她的丈夫还在苏区。后在组织的“安排”下,与陈走到一起。建国后,陈利用去海外搞贸易的机会出国,一去不回,她则留在国内,独自挨日子。1955年她因“潘杨案”被捕,出来之后,“文革”爆发,她再次被投进监狱,其间陈从海外托人带信让她去香港,她坚持留在内地,直到1980年才在邓颖超的帮助下被平反。
陈修良,不寻常的“寻常”女人
1946年4月,南京城来了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女人。她面无修饰,衣着陈旧,看上去跟普通的市民妇女没什么两样,甚至,因为她很少与人交往、聊天而显得特别木讷。她说她是从淮安来南京做生意的。是一个叫朱启銮的男人的“姑妈”,姓张。张姑妈来到南京后,仿佛也没做什么生意,平时很少出门,偶尔在街头走过,也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侄子”家住了一阵,张姑妈又搬去和一个叫金展辉的女人住。她们两人都没有固定职业,整天晃晃荡荡,也不知道在搞些什么。又过了一阵,张姑妈再次“投亲”,跑去南京一个叫“武学园”的地方,住进南京兵工厂技师柏炎夫妻的家,做起了柏家的姑妈,每天就是带带孩子,烧烧饭,不读书不看报,这位姑妈解释说是因为她斗大的字都不认识。
第二年秋天,这位柏家姑妈再度“离家出走”,搬至南京著名的湖南路,做起了林征夫妇的“姑妈”。她依旧说自己是文盲,依旧不与人交往,与世无争。但这第三次的“姑妈”生涯,也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1948年,这位淮安来的“姑妈”似乎发了一笔意外的横财,瞬间从一名不识字无工作少言寡语不善交际的中年女市民,变身华德电料行的股东——坐吃股份的老板娘“张太太”。成了张太太之后,这位曾经的姑妈脱去了旧式朴素残破的衣服,穿上锦缎旗袍,不变的是她依旧安分守己,依旧缺乏文化素养,她的所有兴趣,仿佛都只在饮食男女、家长里短这些事情上。作为股东,她却很少来柜台,即使来了,也一副甩手掌柜的架势,账单、报表一律不看。大家都知道,张太太“胸无点墨”,从不关心国家大事,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瘾上来了恨不得通宵夜战。
可正是这个“寻常”的女人,用了3年多的时间,在一片白色恐怖的南京城,策反了国民党军政部联勤总部技术委员会副署长汪维恒,并通过他弄到了许多秘密情报,直送延安。国民党南京轰炸大队飞行员俞渤,在“张太太”的规劝下,于1948年12月16日起义,落在燕子矶的巨型炸弹吓得蒋介石不轻。就连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重庆号”巡洋舰,也在“张太太”的运筹帷幄中,由舰长邓兆祥率领官兵起义,从吴淞口出发,开往解放区烟台。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张太太”出现在第八军团35军军部门口,面见何克希政委,共同庆祝胜利。
“张太太”在南京3年,搓了一年多麻将,顺带把国民党的帝都闹得天翻地覆。她叫陈修良,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l93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被任命的女市委书记。
英茵,自杀身亡
英茵只活了25岁。而这25个年头,大致也刚好跨越了从“五四”到抗战后半段,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突变、英雄辈出的一段。
家庭的衰落使得英茵的生活变得艰难,但同时,也给了她自由。她需要谋生。从北平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不久,英茵报考了来北京演出的上海明月歌舞团,并凭借姣好的容貌和艺术才能中选,南下黄浦江边,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大气的北方女子英茵稳扎稳打,成为上海滩声名渐起的新星。1936年,英茵进入明星电影公司,她很快得到了机会,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先后在《十字街头》和《压岁钱》、《梦里乾坤》、《赛金花》等影片里扮演吃重角色,并辗转于上海、重庆,为抗战出力。
英茵在战火中收获了爱情。平祖仁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八·一三事变”后,赴上海做地下工作。他与英茵相遇,一见如故。不过此时,平祖仁已经结过婚,并且是3个孩子的爸爸,他和英茵的相爱,完全源自于精神上的相知。两人一直以男女朋友的身份相处。
1941年4月,平祖仁夫妻被日本宪兵队逮捕,英茵得知后一方面迅速展开多方营救,一方面还不忘去平祖仁家,抚慰吓得手足无措的佣人和无可依靠的孩子。面对残忍的76号魔窟,英茵的营救最终没有结果。在1942年1月8日,平祖仁死于日寇枪下。英茵强忍悲痛,领回平祖仁的尸体,将他安葬在万国公墓。
1942年1月19日,日本侵略缅甸,《申报》记者去英茵的公寓探访,她住的是法式风格的克莱门公寓,对面是上海跳水池,中间夹着个小广场,英茵跟记者说她在生病,要吃药。当晚9时,英茵入住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间,吞下大量鸦片和安眠药。晚饭过后,有人听见708房里有痛苦的呻吟,后服务生和领班敲开房门,发现英茵躺在床上,不省人事。被送进宝隆医院后,英茵深度昏迷,20日凌晨3点,经抢救无效去世。
电影《风声》上映的时候,英达说:“《风声》算是向我的姑奶奶致敬的片子吧。”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可以暴烈 可以温柔:私房阅读女间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