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蛇年说蛇药

2013-10-18李京生武博曹正青付万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乌梢蛇蛇类白花蛇

□ 李京生 武博 曹正青 付万敏

▲蛇莓原植物

▲生蕲蛇段

▲蕲蛇

今年是蛇年,蛇是十二属相之一,蛇在民间又称为“小龙”,属蛇的人往往不说自己是属蛇,而说是属“小龙”。龙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图腾。远古时代龙蛇同宗。历史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至今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蛇王庙”。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蛇的分布。

现今世界上的蛇类,已知的有3000多种。其中,有毒蛇600 余种。我国已发现的蛇类约200 种(或亚种)。有资料统计我国的毒蛇约有50 余种,如五步蛇、银环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等。这些毒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北京历史上,一直到上世纪60 年代前没有发现有毒蛇,但是自上世纪60 年代末期起,偶有被毒蛇咬伤的报道。蛇类分布以沿海到海拔1000 米左右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较多,1000 米以上的山地较少。我国地处亚热带及温带,气候温和,丘陵山地多,蛇的蕴藏量丰富。蛇类还是重要的药用动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特将这些蛇类及以蛇命名类中药品种进行梳理并加以介绍。

来源于蛇类的中药材

蛇能入药的部分有很多,如以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入药的有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等;以蛇的一部分入药的有蛇蜕、蛇胆等;中成药中有蛇胆川贝液、乌蛇止痒丸等;专门用于治疗蛇咬伤的蝮蛇抗毒血清等;从蝮蛇蛇毒中分离出的酶制剂——蝮蛇抗栓酶。

乌梢蛇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为无毒蛇类。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药材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 枚,第4、5 枚入眶,颊鳞1 枚,眼前下鳞1 枚,较小,眼后鳞2 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气腥,味淡。以头尾齐全、条大、皮黑肉黄,去净内脏者为佳。

乌梢蛇甘,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症。用量 6~12g。

临床应用多用酒炙乌梢蛇。过去北京用过“乌梢蛇肉(加工时去除骨骼)”,现在已无此种炮制加工规格。

金钱白花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药材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 对,鼻间鳞2 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 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 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 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 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 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以头尾齐全、色泽明亮、盘径小者为佳。

金钱白花蛇味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症。用量 2~5g。研粉吞服1~1.5g。

在市场上还有银环蛇的成体加工的商品。这种商品以金钱白花蛇作药用是与《药典》规定不相符的。

蕲蛇 本品原名“白花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药材呈圆盘状,盘径17~34c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 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 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明显、腹内壁洁净者为佳。

蕲蛇 味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症。用量 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

临床应用多用酒炙蕲蛇。过去北京用过“蕲蛇肉(加工时去除骨骼)”,现在已无此种炮制加工规格。

蛇蜕 本品别名“龙衣”。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实际为多种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地。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净去泥沙。药材呈圆筒形,多压扁而皱缩,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lm 以上。背部银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泽,鳞迹菱形或椭圆形,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和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气微腥,味淡或微咸。以完整、洁净无泥土者为佳。

蛇蜕咸、甘,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等症。用量2~3g。临床应用多用酒炙蛇蜕。

可作药用的蛇类还有赤链蛇、百花锦蛇、水蛇、虎斑游蛇、滑鼠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这些蛇类在某些地区或民间药用。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药用的蛇类中药材有些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野生的不能捕捉,需要大力发展人工养殖以满足药用。

以蛇命名的非蛇类中药材

中药中还有一些来源与蛇无关但是以蛇命名的中药,如蛇床子、蛇莓等。

蛇床子 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产于河北、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药材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 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 条,接合面平坦,有2 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以饱满、色灰黄、香气浓者为佳。

蛇床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功效。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等症。用量 3~10g。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 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产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地。夏季采收,干燥。药材全体表面灰绿色至灰棕色。茎细,质脆。叶对生,线形多皱缩破碎,易脱落;有托叶。花、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蒴果扁球形,种子细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用于肠痈、蛇虫咬伤、癌肿等症。用量6~30g。

蛇莓 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干燥全草。产于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山东、陕西等地。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药材全草多缠绕成团,表面被白色毛茸,匍匐茎,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多皱缩,完整者菱状卵圆形,长1.5~3cm,边缘有钝齿,表面灰绿色,两面散生柔毛,有托叶。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花托球形或长椭圆形着生多数瘦果,花萼宿存。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带果、无杂质者为佳。

蛇莓味甘、苦,寒。归脾、肺经。具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功效,用于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等症。用量9~15g。

蛇含石 别名“蛇黄石”,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或白铁矿)结核或褐铁矿化黄铁矿结核。主产于山西、江苏、浙江、河南、四川等地。全年均可采挖,筛选洗净除去杂质。药材为粒状或结核状集合体。呈类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直径约1.5~4.5cm。褐棕色或褐色,表面粗糙,具密集的立方体形突起,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质坚硬,不易砸碎,断面呈放射状或具同心环层纹,外层色较深,呈褐色或褐黄色,中央核层色稍浅,浅黄色或灰黄色,有金属光泽,味淡。

蛇含石味甘,寒。归经心包、肝经。具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功效。用于心悸、惊痫、肠风血痢、胃痛、痈疮肿毒、骨节酸痛等症。用量6~9g。

猜你喜欢

乌梢蛇蛇类白花蛇
乌梢蛇PCR快检试剂盒的应用与评价
乌梢蛇PCR快检试剂盒的应用与评价
白花蛇舌草茶饮料的研究与展望
蛇类发酵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乌梢蛇的本草考证研究△
蛇类食性及其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概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的抗癌机制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经济蛇类养殖与开发利用
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