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分开”大潮前忐忑不安的医院药师 北京地区部分医院药师心态调查

2013-10-18王婷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分业医药药师

□ 王婷婷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2 年,北京市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步伐不断加快,仅用几个月就发展到5 家三甲医院。2013 年,北京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将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市属公立医院乃至一、二级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已经成为所有公立医院的必由之路。

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取消15%的药品加成,所有药品实行进价销售,将使各大医院药房变成医院中的“零收益”甚至“负收益”部门,从而使医院药师在医院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人们不禁会问:既然医院药房今后不能再为医院创收,医院还会保留那么多药师吗?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付出代价,医院药师会不会成为实行“医药分开”的牺牲品?当前各大医院药师有没有意识到上述问题?他们对今后的发展前景是如何考虑的?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日前对北京地区部分医院药师进行了深入采访。

医院药师心态各异

2012 年12 月下旬,在北京市的一次药学学术会议上,记者对几十名来自各大医院的医院药师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您认为实行医药分开政策后,医院药师的职业生涯会发生何种转变?“医”和“药”在医院能否真正分开?您对医院药师的发展前途持何心态?医药分开将会对医院药师的职业生涯产生何种影响?

记得2009年我国新医改刚刚起步时,《首都医药》也对部分医院药师心态进行过一次调查,当时大部分医院药师都认为新医改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怎么改也不会改到自己头上。

而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却与2009 年截然相反,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医院药师都感觉危机已然来临,医院药师的职业生涯肯定会发生重大改变。但大家的心态又各不相同,有些人持忧虑观望心态,有些人持相对乐观心态。从本次问卷调查和记者近期对部分医院药师个别采访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医院药师对今后发展前景的心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徘徊观望、忧思满怀型

持这种心态的医院药师以年龄较大者居多。他们普遍觉得自己年龄已经大了,不具备与年轻人竞争和转行的优势,只想平安过渡到退休。一位50 岁左右的女性药师对记者说:“我们现在非常担忧今后的去向,可医药分开是大势所趋我们也没办法。大家平时有时候也议论这个事,如果医院真的不留我们,我们就去开个网店卖点东西,慢慢熬到正式退休。”

持这种心态的也有一些年龄较轻的药师,他们主要是对自己的专业水平、竞争能力不够自信,因而对今后的发展前景比较担忧。一位20 多岁的女药师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医院不少药师心里不踏实,大家都在猜测今后医院在药师使用方面会有什么变化。绝大部分药师都想继续留在医院,但也知道今后竞争会更激烈。我现在正在参加临床药师培训,也是想给自己今后参加岗位竞争加点分吧。”

第二种是信心满满、盲目乐观型

持这种心态的医院药师,以年轻药师为主,约占接受调查药师总数的一半。他们普遍对医院药师工作充满热情,并非常渴望提高医院药师的社会地位。他们认为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药师既是危机更是机遇,并相信只要顺势而为积极努力,自己就有可能转成临床药师继续留在医院,而只要能够继续留在医院,待遇和地位肯定会好于以前。

一位30 岁左右的男性药师对记者谈到了他对医院药师发展前景的设想,他说:“我觉得医药分开必然对药师队伍带来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业务水平高的药师会留在医院,业务水平低的会分流到社会上,这样才能让医院药师真正成为“药师”。而留在医院的药师大部分都应成为临床药师,对内负责审方和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对外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我觉得每调剂100~200张处方应该有一个药师,要保证药师有比较充裕的与患者沟通时间。现在卫生部门规定三甲医院至少配备5 名临床药师,我认为今后每20~30 张病床配备一名临床药师才算合理”

第三种是从容镇定、高度自信型

持有这种心态的医院药师只在记者采访对象中占很小一部分,他们通常都在各自医院的药剂科是佼佼者。不但专业水平高,而且对医改政策也比较了解。他们从内心里对今后的发展前途毫不担忧。因为他们觉得无论医改怎样进行,医院里总要保留一部分药师,医院不可能让他们这类人转岗。

改革设计者的目标在于医药分业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尽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医院药师面对“医药分开”大潮心态各异,却很少有人深入思考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设计者的终极目标。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位资深人士明确表示,他认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设计者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医药分业。

这位资深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过去10 年间,医院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近10%,但医院的总收入却增加了5~10 倍,这就使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也增加了5~10 倍,有些地方的医保资金已经出现亏空。这就意味着已经触到医保资金支付能力上限,要想让政府进一步加大医保资金投入已经很困难,只能想办法减少医保资金不必要的支出。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医院实行医药分业。而医院一旦实行医药分业,医院药剂部门就不会再用那么多人,相当一部分医院药师就会面临转换职业角色的考验。

这位资深人士认为,医疗服务是对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长期以来,正是因为我国的公立医院医药不分业,才为很多医务人员进行暗箱操作提供了温床,他们经受不住高额的药品回扣诱惑,造成大处方和滥用药物成灾。而只有真正实行医药分业,才能彻底切断医生与药商之间的利益链条,从根本上解决大处方、滥用药问题。世界上很多已经实行医药分业的发达国家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美国,医生只管开处方或制定治疗方案,药品要由患者自己去社会药店购买。如果说美国的医疗背景和模式与我国大相径庭,那么像日本、韩国这种与我国医疗模式相近的国家在推行医药分业方面的经验则完全可以借鉴。这些国家冲破各种阻力的医药分业改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一举改变了整个国家的滥用药难题。他们能够解决的医药混业问题,相信我国的医改也能解决,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位资深人士还认为,既然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设计者的终极目的是医药分业,那么实行医药分开只是一个过渡。否则,为什么2009 年国家医改政策提出设立“药事服务费”,现在北京市却变成设立“医事服务费”了呢?显然,这是设计者在有计划地弱化药师的地位和作用,使医院药师的存在失去正当理由,不给医院药师以口实,这正是在为今后实施医药分业做技术性准备。其实,医事服务费里怎么能没有药师的贡献?但设计者传递给医院管理者的信息却是:没有药师存在,医院也能得到医事服务费;有药师存在,医院还是只能得到这些收入,而且还得为药师存在付出高额成本。也就是想让院长们意识到,医院药房正在逐步成为医院负担,逼迫院长们将药房分离出医院,这就是所谓的倒逼机制。

这位资深人士还告诉记者,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就曾多次提出医药分业的建议,但由于阻力太大,这个建议一直无法实行。显然,实行医药分业困难相当之大,就好像想把一棵百年大树连根拔起,只有集合各种力量,只有具备充足的时间,一点点地将树根与泥土慢慢松动,拔出大树才能水到渠成。

药师或将面临严峻考验

记者采访过的这位业内资深人士还认为:公立医院一旦实行医药分业,很多医院药师在激烈的岗位竞争、市场竞争中能否站住脚还很难说。回想当年的国企改革,一部分国企职工从原单位分流下岗后能够陆续找到新的单位,但同时也有很多国企职工在下岗后难以就业,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国企工作时的养尊处优、丰衣足食生活,当他们重新面对社会的时候,很多人无法承受那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而当前医院药师的状况与之相似:医院药师在医院工作地位比较高,药厂的老板和业务员都有求于他们,他们动辄便可以发号施令。而他们一旦离开医院药师岗位走向社会,就不会再有这种优越感,他们就很容易产生从天堂落到人间的巨大心理落差,感到难以承受。

如果药师分流到企业去,他们就得接受企业的管理。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压力是巨大的,药师如果不能在新的岗位上为企业带来效益,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而且在平时工作中,还有可能遭到老板呵斥,这种情况在医院就很少发生。因为大家在医院都是知识分子,医院领导和科主任不会随意呵斥药师,到了企业就难说了。

如果药师分流到企业中去,经济收入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企业不会像医院那样看重学历,职工经济收入都与所创效益挂钩,如果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经济收入将非常有限。更何况一些企业经常加班,甚至周六周日也不休息,年龄偏大的人很难适应其超强的工作量。

此外,医院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长期在医院工作的药师对社会上的许多情况都不大了解,如果他们分流到社会,必然需要很长时间去经历、总结、积累社会经验,必然需要经受社会生活的各种考验。

相关领导的弦外之音

在此次采访调查中,记者隐隐约约发现不少医院的领导层都有意不让药师接受媒体采访,很多医院药师在记者进行问卷调查时都面露难色,记者当天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领导有交代,不让个人私自接受媒体采访”。记者采访一位三甲医院的药剂科主任时,他同样闪烁其词,不愿多说。而相关领导却对此比较坦率。

北京市首家实行医药分开政策的三甲医院友谊医院的刘建理事长,曾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谈到医院药剂科的情况,他说,整个医院药剂科的人力、库房、管理等成本,加起来每个月大约需要200万元。不管是否实行医药分开,这个成本都是存在的。医院实行医药分开不像取消药品加成那么简单,如果那样简单,早就万事大吉了。当问到实行医药分开后医院今后将如何化解药品流通、存储成本时,刘建说,在药品到病人手里之前,相关的事应该让医药企业管,这些成本不应该由医院承担。以此推想,成本不应由医院负担,自然就是要由医药企业承担了,医药企业承担成本后,“药师”们又该由谁管理呢?弦外之音也许正在于此。

友谊医院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每月用于药剂科的人力成本和药品储存、流转成本就需约200 万元,其他三甲医院也不会太少。在医院15%药品加成取消之前,这个成本没人在乎,而在15%药品加成取消之后,这个成本就已经成为医院很大一笔负担,医院愿不愿意长期背负这个负担,愿不愿长期留用这样多药师,也就很难说了。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封国生在被问到这一问题时对记者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探讨以不同形式进行药房管理改革的可能性是有的,要随着医改的深入逐步探索。

刘健理事长与封国生局长的谈话,并没有直接谈到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后将对医院药师的配置数量和使用方法如何调整,但我们仍然可以听出两位领导谈话的一些弦外之音:那就是医院对药房和药师队伍的管理模式肯定会变,医院对药师作用、药师数量的需求肯定会变。为了能够适应这种迟早都会到来的变化,广大医院药师还是应该在努力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多一份心理准备为好。

猜你喜欢

分业医药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韩药师交流签约活动在京举行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