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
2013-10-17赵颖王梅翁秋瑾
赵颖 王梅 翁秋瑾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2.中国中医药报社,北京 100192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新近统计资料报道,其发病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为育龄妇女的30%~95%[1],在国内为育龄妇女的41%~57%[2],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工作。医学家们在PMS的治疗上做了不少尝试,但西药治疗远期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对PMS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体质类型与本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探讨PMS的好发体质,以期通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PMS的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1400份问卷,回收1351份,并剔除98份回答不完全者,总计收集1253份合格量表。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PMS患者共179例,作为PMS组。并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从剩余未患此病的人群中,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179例作为对照组。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4月广州两所医科高校PMS患者179例,选择年龄和病程匹配的正常女大学生179例作为对照。将PMS患者依据《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并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制订中医体质分型标准[3]。PMS组患者年龄最大24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对照组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8岁。PMS组与对照组各179例,PMS组平均年龄(20.79±0.5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0.89±0.69)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1,P=0.2282>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应用王琦教授制订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进行体质调查,并收集患者年龄、病程、既往病史、用药史等信息。问卷时注意环境、方式,保证保密,尽可能达到100%应答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9种体质类型中,PMS组以气虚质为主,其次分别为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48.6%、37.4%、32.4%及30.2%。对照组以气虚质为主,其次分别为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9.1%、25.1%、21.2%及19.0%。两组间各体质类型经比较,PMS组平和质所占百分比小于对照组,而余下8种体质类型PMS组所占的百分比大于对照组,两组人群体质分布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体质类型分布比较[n(%)]
2.2 PMS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的关系
用经前期综合征总分以及九种体质转换分数做PMS对体质的回归分析:对于PMS组,经过回归分析,血瘀、气郁两种体质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PMS=7.06+0.16气郁-0.08血瘀,结果见表2:经检验 D-W 值为 1.56≈2,说明残差相对独立,残差的直方图与P-P表明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做标准化预测值与学域残差的散点图表明残差相对独立,结合共线性诊断说明本样本适合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可以认为血瘀、气郁两种体质类型的个体更易患PMS。
表2 PMS组与体质的回归分析
对于对照组,经过回归分析,阴虚、平和、特秉三种体质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PMS=13.78+0.12阴虚质-0.11平和质+0.08特秉质,结果见表3:经检验 D-W 值为 1.89≈2,说明残差相对独立,残差的直方图与P-P表明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做标准化预测值与学域残差的散点图表明残差相对独立,结合共线性诊断说明本样本适合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可以认为阴虚、平和、特秉三种体质类型的个体更不易患PMS。
表3 对照组与体质的回归分析
2.3 PMS症状严重程度受体质类型的影响
PMS症状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受到体质类型的影响。如表4所示,经χ2检验,在PMS患者中,同属平和质,症状为轻度者多,与中、重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属气虚质,症状为中度者多,与轻、重度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于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郁质的PMS患者,症状为中度者多,与轻、重度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4 PMS组气虚质兼其他体质的情况
PMS组气虚质兼其他体质的情况显示:气虚质兼特秉10例,占11%;兼湿热30例,占34%;兼痰湿30例,占34%;兼阴虚30例,占34%;兼血瘀38例,占44%;兼阳虚41例,占47%;兼气郁46例,占53%。见表5。
表4 PMS组不同体质类型的症状严重程度[n(%)]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体质类型与PMS的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PMS的发病来看,气郁、血瘀体质者更易得PMS,而阴虚、平和、特秉体质者更不易得PMS。从PMS的症状严重程度来看,体质为气虚、阳虚、气郁的患者中症状属中度者多,而平和质患者中症状属轻度者多。
体质在中医学说中是指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4-7]。通过对于体质分类的有关认识,王琦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使得体质类型得到更为合理而全面的反映[8]。从而使疾病的体质分型得到规范化,为更好地认识和诊断疾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此外,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决定了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有着易感性、趋向性,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PMS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掌握PMS的发病以及转归规律,从而为PMS的诊治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结合中医“治未病”的观点,通过中药、教育和情感支持等调整妇女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有望成为防治PMS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1]Mortola JF.Issue in the diagnosis and research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J].Obestest Gynecol,1992,35(1):587.
[2]乔明琦,张惠云,姜坤,等.经前平颗粒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403例[J].中药新药杂志,2002,11(5):389-392.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 303-304.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54.
[5]王琦.中医体质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6]王文锐.王琦中医体质学说“体病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501.
[7]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37.
[8]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