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的效果观察
2013-10-17张海雁
张海雁 马 忠
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进行性的慢性全身疾病[1-3],类属于血清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4]。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现阶段还没有明确结论,此病包括患者周围关节以及非骨性结构的病变[5]。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人群以男性居主,且多发于青壮年患者,高发年龄为17~30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以及僵硬,资料显示患者出现重度疼痛的比率达到了45.00%[4],多数患者还会表现出非对称性的下肢关节肿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外病理症状较为突出,主要有主动脉炎、前眼色素层炎、肺部病变、心脏传导阻滞等。目前中医针灸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专业的中医针灸综合疗法,对比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病情状态,观察晨僵时间、臀地距、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等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康复科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参加研究,实施专业的中医针灸综合疗法。其中,男79例,女21例;年龄 13~32 岁,平均(24.35±6.77)岁。 所有患者无合并精神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
1.2 诊断标准
本文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全部符合Ankylosing spondylitis西医诊断标准,该标准依托于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1984 年)[6]。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基于电针背部华佗夹脊穴:患者体位取俯卧位,取银针,首先明确患者双侧华佗夹脊穴(颈部至骶部);具体实施方法为在华佗夹脊穴上,每间隔2寸直刺纯银针1根,将艾炷套在银针柄部位,此后燃烧艾炷直至艾炷烧尽,每根银针配合燃烧艾炷1壮,每日实施电针背部华佗夹脊穴1次,每个疗程持续1个月,电针操作在每天日中时分实施,每个疗程间适当暂停2 d休息。
1.3.2 在电针背部华佗夹脊穴基础上,配合实施药物灸法,药物使用自拟方温肾强督药物,药物具体配方为:制草乌取60 g,制川乌取60 g,在此两药基础上,取淮牛膝15 g、鹿衔草 12 g、续断 15 g、狗脊 40 g、熟地 15 g、杜仲 15 g、没药 30 g、桂枝 15 g、乳香 30 g、红花 20 g、细辛 6 g、白芍 15 g、当归15 g、黄芪30 g。所有中药药剂首先实施制粉,以粉剂混与艾绒,两者相匀。所取治疗穴位仍然是背部华佗夹脊穴,药物灸法每日实施2次,患者于晨间、晚间各实施1次。药物灸法维持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适当暂停2 d休息。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首先判定临床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指导原则》[7],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3个类型,治疗显效定义为: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不存在,患者没有疼痛,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C反应蛋白(CRP)指标正常,血沉检查结果指标正常,CT以及X线检查患者骨质改变没有恶化甚至逐渐有改善;治疗有效定义为: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疼痛感有好转,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CRP指标趋于正常,血沉检查结果指标趋于正常,CT以及X线检查患者骨质改变没有恶化;治疗无效定义为: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CRP指标没有改善,血沉检查结果指标没有改善,CT以及X线检查患者骨质改变出现恶化现象;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例数+治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症状积分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
1.4.2 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以及胸廓活动度的改善情况,观察包括患者实施旋转、侧屈、后伸、前屈几项,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患者皮带和脊柱的交点确定实施点,也就是双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与其上10 cm处一点相连做一垂直线,测量患者治疗前后在实施前屈动作时两点的延伸距离,以上即为改良的Schober实验。臀地距指的是患者实施下蹲动作时地面与肛门的垂直距离。
1.4.3 观察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RP。
1.5 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后,42例患者达到了显效的状态,占42.00%,50例患者达到了有效的状态,占50.00%,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00%。
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患者治疗前晨僵时间为(33.78±28.85)h,治疗后晨僵时间为(11.28±12.72)h,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为(42.76±22.60)分,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为(19.73±14.2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s)
时间 例数 晨僵时间(h) 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治疗后P值100 100 33.78±28.85 11.28±12.72<0.01 42.76±22.6 19.73±14.2<0.01(分)02
2.3 治疗前后活动能力比较
患者治疗前改良 Schober结果为(3.65±1.65)cm,经过治疗后改良Schober结果为(4.76±1.4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臀地距结果为(16.54±11.98)cm,治疗后臀地距结果为(12.55±10.7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脊柱活动度为(37.98±15.33)cm,治疗后脊柱活动度为(44.11±11.79)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胸廓活动度为(3.76±2.01)cm,治疗后胸廓活动度为(4.72±1.6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活动能力比较(cm,±s)
表2 治疗前后活动能力比较(cm,±s)
时间 例数 改良Schober 臀地距 脊柱活动度 胸廓活动度治疗前治疗后P值100 100 3.65±1.65 4.76±1.46<0.05 16.54±11.98 12.55±10.76<0.05 37.98±15.33 44.11±11.79<0.05 3.76±2.01 4.72±1.66<0.05
2.4 治疗前后活动ESR、CRP结果比较
患者治疗前 ESR 指标为(35.11±22.76)mm/h,经过治疗后ESR指标为(18.23±15.25)mm/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治疗前 CRP 指标为(1.73±1.44)mm/dL,经过治疗后 CRP指标为(1.09±1.02)mm/d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反应涉及软骨关节、滑膜关节以及肌腱、韧带附着于骨的部位[9-10]。目前此病的发病原理还不明确,有资料显示超过96%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人类白细胞组织抗原HLA-B27含量变高[11]。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骨痹”、“肾痹”以及“痹症”,主要的病因属于“感受外邪”以及“肾虚督空”,患者湿热浸淫,部分患者可能受过跌打损伤,气血不畅乃至肾经亏虚[12]。
本文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理,实施以电针背部华佗夹脊穴为主,配合温肾强督药物灸法的治疗方式,不但能够调和经脉、补益气血、通阳强督,所用中药中没药、制草乌、乳香以及制川乌可以畅通经脉、舒经活血,其余药物如当归、杜仲、淮牛膝等可以温阳壮督、补益气血,诸药合用,可以将通阳强督的效果发挥最大。过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后,患者指标结果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中医针灸治疗综合疗法效果显著。
表3 治疗前后活动ESR、CRP结果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活动ESR、CRP结果比较(±s)
注:ESR:红细胞沉降率;CRP:C 反应蛋白
时间 例数 ESR(mm/h) CRP(mm/dL)治疗前治疗后P值100 100 35.11±22.76 18.23±15.25<0.05 1.73±1.44 1.09±1.02<0.05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在电针华佗夹脊穴的基础上配伍使用自拟中药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通阳强督,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1]蒋定荣.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4):2243-2244.
[2]霍凯玲,黄庆忠.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2):58-59.
[3]罗珊珊,马宗仁,鲁国英.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2):50-51.
[4]曾晓智,彭庆.热敏灸配合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8-99.
[5]储改铭.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39-40.
[6]中华医学风湿病学会.强直性脊炎诊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10):641-644.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123.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9]杨戈,陈雪,司英奎,等.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2011,9(24):161-162.
[10]陈艳红.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11.
[11]张建英,杨继国,王海军,等.补肾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系统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71-73.
[12]张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