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10-16崔小平
崔小平
摘 要: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美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美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
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应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
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二、发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新潜能。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在表达自己意见和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表现创新的机
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其“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质疑是创造之母,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作为教师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标新立异,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在质疑中探索,也可以在质疑中创造。创造是对传统的反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在不疑处有疑,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也不人云亦云,从而最终产生发明和创造。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花中牡丹。”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重视学生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抽象说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办手抄报等。可以推荐优秀读物让学生传阅,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动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甘苦等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利用假日学当家,体会父母操劳的艰辛,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倡导最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积极寻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注重语言品味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美感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目标。但凡语文教材都是文选集结型的,有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作其语言的风格、情调、韵味都各具特色。细细加以品味,是培养学生创新美感的最佳途径。好词佳句的咀嚼,精彩语段的背诵,华彩乐章的领悟,深蕴内涵的琢磨,点睛妙笔的推敲,这些都是品味语言的好方法,应积极提倡并使之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镇黎家湾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