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问题
2013-10-16于波
于波
摘 要:结合认知理论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母语迁移产生的影响。通过解决上述问题,以期做到积极利用正迁移、规避负迁移,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新参考。
关键词:母语;迁移;汉语;教学
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学习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中。任何一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技能以及自身学习态度的影响。本文旨在结合认知理论分析外国留学生的母语迁移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认知理论对母语迁移的解释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取决于三个变量:
1.在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有价值的观念可利用,即观念的可利用性
2.新的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原有的系统之间的可以辨别的程度,即观念的可辨别性
3.只有稳定且清晰的观念才会为新知识提供正确的逻辑关系和切入点,即观念的稳定性与清晰性
二、母语迁移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语言迁移一般分为三大类:正迁移、负迁移以及零迁移。语言迁移的影响体现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语用、文化等多个层面。
1.语音方面的影响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语音的时候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韩国语中没有[f]这个音,相较于欧美的留学生,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语音可能更快些,但也更容易犯错,这是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
2.词汇方面的影响
留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会将其母语与汉语对比着来学习,在一些基础的词汇学习中这种方法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但有时就会造成负迁移,用“比”造句时,就有了“我比我爸爸大。”这样的句子,这个句子没有语法错误,但逻辑上不正确。这个同学想表达的意思是他比他父亲健壮,该用英语中的“big”一词,而汉语里的“大”既可以表示在体积、面积、数量等方面超过所比对象,还可以表示程度深等意思,但所比对象有限制。
3.语法方面的影响
“We study Chinese.”是主谓宾结构,汉语中也有此结构即“我们学习汉语。”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种结构能对应的句子时,往往很快就能掌握。如果句子结构发生变化,如:“我们非常努力地学习汉语。”英语中则是“We study Chinese very hard.”汉语修饰动词的状语位置与英语不同,汉语初学者有时会将母语的语言习惯迁移到外语学习中来,这样母语就阻碍了外语的学习。
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材编写方面
若想有效地促进正迁移,在教材编写中应尽量做到:
(1)针对性
不同语种的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应该区别不同母语对象而编出符合语言文化心理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教材。
(2)适用性
教材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层次地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3)情境性
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为学生到社会中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际做准备。
(4)实用性
教材要考虑收入的语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常用,如果不考虑实用性的话,学生很容易学成“哑巴”汉语。
2.教学方面
为了促进语言知识的正迁移,将课本中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必须要采用适合的方法:
(1)初级阶段要打好基础,精讲多练
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示范要正确而规范。大量机械的练习是必要的,目的是使正确的语法结构等能重复出现。最后安排一些情境练习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要难易有序,循序渐进
尤其是语法教学,不要把一个语法项目的多种形态和规则一起来教,这样会分散难点。实际上,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是相通的,都是五种结构。所以,短语、句子的讲解可以参照词汇讲解,这样逐层递进,有条理的讲解,掌握先学的内容再学新的内容。
(3)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造字法入手,给学生讲解造字法以及每种造字法造出的一些有具体形态结构的字,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读音和字义的规律,逐渐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
(4)努力构建与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模拟生活情境去设置教学情境,这将有助于学生受到启发而增加正迁移的机会和尝试。
3.学习方法的指导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学生接受专门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将可能有助于正迁移的产生。教学中学生一旦学会了阅读技能,就可以利用它习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如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具体教学中,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激发探究欲望;
(3)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引导学生寻找记忆的线索;
(4)有指导地进行“发现”学习,将无意识学习转化为有意识地理解和吸收。
语言有其社会性,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社会交流,为了更好地交流,学习者难免使用母语补充。因而母语迁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多教授不同的语言认知方法,加强语言学理论的教学。这样无论是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只要从认知角度出发合理运用有关的理论进行教学,就能极大地发挥正迁移的效用,把负迁移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林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江林,宋广文.“迁移”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及其教育应用[J].齐鲁学刊,1997.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