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施工人员0.40 MPa加压试验的医学保障

2013-10-16胡慧军潘树义赵津京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脉搏气压受试者

马 鑫,胡慧军,潘树义,肖 宏,赵津京

2011年2月13日,我中心与地铁建设公司合作,从地铁施工人员中筛选出能在高气压环境下正常工作的人员。试验主要目的是监测0.40 MPa高气压环境人体生命体征的变化,为下一步实地进行高气压环境作业积累医学保障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受试对象 17名地铁施工人员,年龄17~45岁,平均24岁,从事地铁修建工作1~17年,平均2.6年;4人曾经从事过高气压环境工作,8人有吸烟史。

1.2 问诊与体检 进舱前对参与试验的地铁施工人员进行常规体检,包括病史询问、常规检查(血压、脉搏、心电图、肺功能、胸片),排除肺大疱及其他高压氧进舱禁忌证。

1.3 设备与试验方案 高压舱由海军总医院全军高压氧治疗中心提供,规格型号为多人3.6/6。加压程序及减压方案见图 1。测试安排在进舱前,0.40、0.28、0.19、0.13 MPa,出舱休息10 min后及出舱后第3天,受试人员均为安静坐立状态,测量受试人员血压、脉搏及心电图。

图1 加压程序与减压方案

1.4 医学保障人员的组织与分工 由1名副主任医师担任试验总负责人,2名操舱技术人员承担正常操舱工作,2名护士负责陪舱并监测受试者血压及脉搏,1名医生与1名护士负责进舱前后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监测及舱外医学保障工作。

1.5 医学保障方案 (1)试验前多发疾病的预防保障:针对高气压环境的特点,制定了减压病、肺气压伤、中耳及鼻窦气压伤等4项处置方案,备好常用及急救药物、器材。①为预防减压病的发生,采用缓慢减压方案,制定减压病出舱后再加压治疗方案。②为预防肺气压伤的发生,进舱前嘱受试人员减压时避免屏气,并在测试舱内备好胸穿包,一旦发生肺气压伤立即停止减压,稳定舱内压力,迅速对受试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及紧急处置。③为预防中耳及鼻窦气压伤,在入舱前及加压时进行健康宣教,若发生中耳及鼻窦气压伤立即停止加压,将受试者安排出舱并检查治疗。(2)健康宣教预案:测试前,指导受试人员做调压动作,即捏鼻鼓气,嘱其入舱前排空大小便,进行适当心理疏导;测试中,安排有陪舱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舱,加压时及时提醒受试人员做调压动作,减压时避免随意走动;测试结束,针对此次试验结果,医护人员告知筛选出的地铁施工人员在行地下施工前,应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易于产气的食物。严格按照重复潜水减压方案的间隔时间,安排工人施工。(3)试验结束后的医学观察:试验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医学观察。

2 结果

(1)加压试验结果:17名受试地铁施工人员中,1名受试者在加压至0.17 MPa时出现双耳轻度疼痛,停止加压5 min后症状缓解;2名受试者在加压至0.19 MPa时因双耳剧烈疼痛,多次调压后仍不能缓解,通过过渡舱减压出舱;其余15名受试者均按照计划顺利完成试验。(2)陪舱医护人员症状:在试验过程中,2名陪舱人员在完成受试者血压及脉搏测量并记录后,出现头晕、全身乏力、排汗明显增多、声音失真及思维反应时间变长等不适症状和体征。出舱后24 h,陪舱人员自感全身乏力加重,四肢酸痛,思维反应时间恢复正常。(3)舱温的变化:在本试验中,当加压至0.40 MPa时,舱温最高达到32℃。(4)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监测:见表1。心电图显示均为窦性心律,律齐,大致正常。

表1 15名受试者平均血压及脉搏情况

3 讨论

此次加压试验在我高压氧治疗中心医护人员和地铁公司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下顺利完成,最终筛选出15名符合要求的地铁施工人员。总结经验如下。

3.1 入舱前宣教 接受此次测试的人员均为地铁施工人员,试验前,针对此次试验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向受试地铁施工人员简单介绍试验的计划方案、测试舱内的基本环境及舱内设备,确保所有受试者知情并同意相关内容后进舱。护理人员根据其年龄、文化水平及对高压氧知识的认知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入舱前的宣教。主要内容是进舱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3.2 医生严把进舱安全关 受试地铁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是此次试验的重中之重,针对高气压环境的特殊性,应制定多套完善的常见病防治方案及救治措施。安排1~2名护士在舱内陪伴受试者,以稳定受试者情绪,并随时进行血压及脉搏的监测,同时配备1名医生及1名护士在舱外进行医学保障工作,试验全程操舱技术人员检查舱外操作台各系统设备有无异常[1]。

3.3 试验过程中的医学保障 (1)加压过程中紧急情况的处理:在加压至0.17 MPa时,1名受试者主诉双耳疼痛明显,此时暂停加压,舱外人员通过对讲机向受试者解释此种现象是因做调压动作不及时所致,嘱其不必紧张并及时调压,5 min后症状缓解;继续加压至0.19 MPa时,2名受试者主诉双耳疼痛难忍,经暂停加压多次做调压动作无效后,2名陪舱人员进入过渡舱快速加压至与测试舱相同压力后进入测试舱,将2名受试者安排出舱后,2名陪舱人员与剩下15名受试者一同留在测试舱内加压至0.40 MPa。2名因双耳剧烈疼痛出舱的受试人员,出舱后即安排中耳分析及咽鼓管功能检查,结果无异常,嘱2人休息30 min后不适症状缓解。(2)其他相关问题的处理:在稳压停留30 min过程中,2名陪舱人员出现头晕、全身乏力、排汗明显增多、声音失真及思维反应时间变长等不适感觉,15名受试者除自觉声音失真、排汗增多外并无明显不适,考虑与陪舱人员活动过度有关。在高气压环境下呼吸时能量消耗增加,促使能源物质的消耗[2],致使舱内人员出现全身乏力、四肢酸疼等症状,此时应减少活动,降低体力消耗及不适症状的加重。声音失真为高气压环境下的正常生理反应,出舱后即可缓解,嘱受试者放松心情,消除紧张心理。(3)短时间舱温改变对人体的影响:由于气体压缩和膨胀的物理作用,舱内温度会随压力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压力快速变化过程中,舱内温度变化更明显。因加压时舱内噪音较大,为避免空调噪音给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在试验加压至0.40 MPa,舱温升至32℃时,开启空调,陪舱人员嘱舱内受试者及时擦拭汗水,必要时减少衣物。减压时,测试舱内温度会下降,当温度下降至露点时舱内出现雾气,此时陪舱人员向舱内受试者解释此为正常的物理现象通风后雾气即可消散,稳定舱内受试者情绪,嘱其正常呼吸,不要屏气及随意走动[3],以防止肺气压伤,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4)试验结束后的医学观察:试验结束后,所有进舱人员休息10~15 min,舱外医护人员对所有进舱人员血压、脉搏及心电图进行测量。减压时舱内温度迅速降低,出舱后建议有条件者用热水冲澡以防感冒,可饮少量白酒,加速氮气在体内的排出,预防减压病的发生[4-5]。出舱后24 h随访陪舱人员自诉全身乏力、四肢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仍未缓解。考虑陪舱人员均为女性,体质较弱,在充分休息、多饮水、合理安排作息3 d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鉴于此,笔者建议以男性医护人员陪舱为宜。(5)试验结果分析:在0.40 MPa及以下时,血压与气压变化无明显关联;在0.40 MPa及以下时,脉搏随气压增加而增加,考虑与受试者情绪紧张有关,在气压增大时嘱受试者放松;在0.40 MPa及以下时,心电图变化较小,笔者认为出舱后复查心电图意义较小。

[1] 刘玉龙,陈海庭,朱剑铭,等.高压氧舱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探讨[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3):180-183.

[2] 毛雅君,唐慧,鲍颖,等.高压氧治疗中患者出现疲劳的因素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9):876.

[3] 孙孝东,李学文.重型减压病85例救治体会[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8,15(2):121-122.

[4] 傅敏,张陆弟,康健飞.乙醇治疗急性减压病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739.

[5] 张师,方以群,李慈,等.50 m实艇快速上浮脱险时艇员应激功能的变化[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6):330-333.

猜你喜欢

脉搏气压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看不见的气压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近红外可穿戴设备中脉搏波的呼吸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