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左室肥厚的影响
2013-10-15李筱敏
李筱敏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52824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化,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高血压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功能不良、胰岛素抵抗以及左室肥厚,对高血压进展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通过对76例高血压患者给予伊贝沙坦进行治疗患者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48~71岁,平均(52.14±6.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 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排除近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
1.2 方法
1.2.1 患者入院后对血压进行监测,使用标准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每天同一时间卧位进行2次测量,取平均值。所有患者均给予伊贝沙坦进行治疗,每天给予150mg伊贝沙坦口服。2~4周如血压不能下降至有效水平,则改为300mg/d口服,如血压仍大于140/90mm Hg,则在此基础上给予25mg双氢克尿噻进行治疗。于24后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2.2 监测指标监测患者用药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血内皮素1(ET-1);监测用药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餐后2h胰岛素;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EDD)进行测量,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 NO为(176.05±28.21)ng/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AngⅡ 及 ET-1 分 别 为 (72.55±8.84)μmol/L 和(50.11±9.38)ng/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治疗后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92±1.35)mmol/L、(11.52±1.48)mU/L 和(43.62±17.85)mU/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经过治疗IVST、PWT、EDD以及LVMI分别为(11.34±2.06)mm、(9.37±1.12)mm、(47.17±4.38)mm和(92.84±20.37)g/m2,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以及左室肥厚情况比较(x±s)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1]。理想的降压药物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应对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内皮细胞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NO而引起血管扩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移行以及内皮素的合成。当NO合成减少时ET-1以及AngⅡ明显升高,氧自由基升高,从而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胰岛素抵抗可以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特别是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2]。伊贝沙坦是继氯沙坦后的又一新型血管紧张肽,可通过阻断AngⅡ受体而达到相应生物学效应。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伊贝沙坦能强劲促进心肌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还具有一定的正性肌力作用。伊贝沙坦通过对AngⅡ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预防并逆转心室肥厚。将伊贝沙坦用于32~140d龄的原发性高血压鼠后,该小鼠的心肌肥厚及血管增殖得到有效逆转,表现为心肌壁厚度、心室腔内径和血管壁厚度、血管腔直径比值减小[3]。伊贝沙坦与安慰剂进行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其不良反应并不比安慰剂明显,且和其他血管紧张肽试剂比较,其没有明显的咳嗽抑制作用[4]。
本研究资料显示,经过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NO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ET-1以及AngⅡ水平明显降低,即其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以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下降,说明伊贝沙坦对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本研究中通过无创性超声检测的方法,对左室肥厚程度进行评价,证实高血压患者经过伊贝沙坦的治疗,左室肥厚同样得到有效改善,与其他研究一致[5]。因此使用伊贝沙坦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以及左室肥厚有着较为确切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药方案制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 张如富.伊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06,8(6):634-635.
[2] 包玉倩,贾伟平,陆俊茜,等.中国人高血压个体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8):483.
[3] 马建国,王文英,曹广智.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2,10(1):47-48.
[4] 黄震华,徐济民.新型血管紧张肽受体阻断剂伊贝沙坦[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135-137.
[5] 张昀昀,顾水明,薛晓培,等.伊贝沙坦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胰岛素抵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8,14(8):66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