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岷江中国大一统的标本

2013-10-15李小波

中国西部 2013年2期
关键词:成都平原李冰岷江

文/ 李小波

都江堰放水节

每年清明时节,都江堰市便迎来了从公元978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大型旅游活动。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阔野。(图片来源:CFP)

无论东方西方,都有大洪水的传说,治水结果的最大差异在于,西方将诺亚方舟停靠在山顶,与天相接的敬畏凝结成对上帝信仰的统一,版图却分化为小国林立的局面。中国则通过治水完成了大一统的九州格局。所以,治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诞生了大禹的岷江,不仅是华夏治水文化的肇始,更是中华大一统的水利标本。

左图/成都平原岷江水系图岷江出都江堰分流形成灌溉水系,宛若大地最美的手工,不仅孕育了“天府之国”,而且成为中国灌溉文化的遗世范本。

水与天府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东汉末诸葛亮的精辟论策不仅成就了天下三分,而且把天府的美名从关中搬到了四川,《隆中对》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现代文人余秋雨的一句“都江堰比长城还伟大”更使四川人无比自豪,也使外来人关注这四塞盆地的水韵内秀;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全国评选新天府,在三十余个“天府”候选地中,成都平原以明显优势排名第一。

天府很简单,有了都江堰,就有了农耕灌溉的富庶,也有了平原上闲适宜居的生活。天府其实不简单,古今上下之间,论政治的力度,成都平原比不过中原,论文化的厚重,成都平原比不过黄河流域;论经济的富饶,成都平原比不过江南。从盆地外看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绝非“首善之地”,但能却把“天府”的地位稳固至今,其意义远远超越了盆地。

成都平原的水利社会不仅仅是地域色彩,还具有普遍的中国意义。治水是中国社会的永恒主题,从青藏高原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形成了长江黄河为主体的河流体系,每当洪水来临,只有上游、中游、下游联合起来,才能完成治水的大业,所以有学者认为,治水是实现中国大一统的精神纽带,不像欧洲,河流呈放射状,分散四射的河流形成了小国林立的局面。德国著名学者魏特夫提出了中国“治水社会”的命题,引起世界关注。然而,中国历史时期的水利社会载体——治水工程和灌溉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大都湮灭毁损,惟有都江堰,至今仍然造福人类。所以说,成都平原的“天府”可以看成中国水利社会的基因片断,代表了大一统中国的细胞再生体,难怪余秋雨感叹,在都江堰面前,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某种乐观。“5·12”地震后,我站在坍塌的二王庙废墟前,唏嘘之余又甚感欣慰,穿过断垣残壁,我看到了江河奔流中完好无损的渠首工程,实乃历经千年的大幸福祉。

右上图/岷江文化走廊岷江藏羌文化走廊越过龙门山,汇聚滇文化和荆楚文化形成古蜀文明的母地。

右下图/岷江古道图岷江之水天上来,开启松茂古道的神文之门;岷江之水财富聚,沟通南方丝绸之路,汇入世界文明之河。

左图/李冰筑坝图

右上图/松潘境内岷江源

右下图/大禹石刻像

今天,络绎不绝的游客听着导游精彩的讲解,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如何实现自然的分水分沙,在愉快的游览中赞叹中国高超的水利技术,祭拜李冰等圣杰先贤。

我们把李冰奉为神明,可曾想到,李冰也曾面对滔滔洪水望江兴叹,祈求着天地神灵的护佑。千万年前,当岷江之水从川西高原破山而出的时候,成都平原一片泽国,“蜀人几为鱼”。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治水时,无法战胜水神,只能前往到达湔氐(今松潘)道的天彭门祭拜,以表虔诚。今天,九寨沟、黄龙之间的旅游集散地川主寺,是纪念李冰的庙宇,如今已变成藏族苯教的寺院,李冰就是在这里,跪拜苍天,祈福苍生!

相传李冰在与江神搏斗过程中,曾化身犀牛,在水下追斗,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所以,宝瓶口旁边建有依山临江的斗犀台遗址。在中国文化中,牛能镇水古来已久,《周易》中说:“乾为马,坤为牛”,牛在八卦中属于坤位,在五行中属土,土能克水,自然能够镇水,从仿生学的角度理解,牛饮消水,可化解洪灾。所以,中国许多城市的江边铸有铁牛以求吉利,甚至开封、宏村等,把城市村落建成“卧牛”之象,异曲同工。唐代诗人杜甫诗云:“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滥不近张仪楼。”

左图/川主寺

同时,李冰还在成都府南河上修建七座桥梁,《华阳国志》说:“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根据北斗七星的“勺柄”形态布局。其中,江桥为斗魁的第一星,万里桥、夷里桥、市桥为勺,冲里桥、长升桥、永平桥三桥为柄。七星像征“齐七政”,即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北斗七星在古代象征帝王之象,斗为帝车,临制四方(汉代长安城称为帝王之斗城)。北斗也象征财富,山环斗城,当聚富贵(温州古城为财富斗金之城);同时,北斗主人间生死,可以消灾祈福;李冰不仅治水灌溉,还引水造桥,与天地和谐,构建天神护佑之城。

右图/松潘古城李冰在松潘岷江源头朝觐“天门”的传说,反映出治水的艰难。今天,九寨沟、黄龙之间的旅游集散地川主寺,是纪念李冰的庙宇,如今已变成藏族苯教的寺院,李冰就是在这里,跪拜苍天,祈福苍生!

也许是李冰的功绩盖古绝世,人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归其一身,1974年、1975年和2005年,在都江堰河道中出土了三个石人像,中间的一位正是李冰,胸前铭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设立时间为东汉建宁元年(168),长锸在手的治水英雄不仅开创了筚路蓝缕之功,身后还立于滔滔洪水之中,作为水则,监测水位,与江神相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以保证天府平原的风调雨顺。

岷江之水天上来,李冰在松潘岷江源头朝觐“天门”的传说,反映出治水的艰难,大洪水来临之际,西方人选择了神赐的诺亚方舟摆脱劫难,中国人在用智慧治水的同时,把治水的英雄们膜拜成神灵,从天地之神到人间之神,从用水、敬水、镇水到上善若水,循环着神文和人文的轮回。李冰用科学的方法治水,也用心灵的虔诚镇水,这绝不是落后和迷信的方法,而是造福苍生的慈心祥愿,蜀郡太守李冰、镇江石人李冰、伏龙观锁住孽龙的李冰、二王庙里的神灵李冰,一个把身和心都化作守护神的李冰,怎能不被川人奉为世代尊崇的“川主”!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伴随着对江河的治理,沿岸的城市也因水而兴,临河人们对水的敬畏和依赖历来相生相伴。在中国传统地理学中,水与气是一个城市的灵运所在,“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谓之风水”,蜿蜒流过的河流不仅是城市的景观,也象征着财富吉祥。所以,在城市的来水方向和去水方向分别修建一塔,称为水口塔,其寓意就是镇水聚财和文运高照,四川的临江城市大都有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穿越天府的岷江对镇水文化演绎得尤为精彩。

在岷江进入都江堰之前的漩口镇,有建于道光年间的回澜塔,紫坪铺水库建成后,漩口镇被淹没,回澜塔也从江边被迁到山上,固守着岷江安流的愿望。在都江堰城区,也有一高一矮的风水塔,在李冰镇水的基础上,主要期盼地杰人灵,文运昌盛,高塔(奎光塔)位于城东南塔子坝,低塔(红塔子)位于城北文笔山上,成为明清以来的著名古迹,补都江堰地势之缺,求文人蔚起之盛。

都江神韵图余秋雨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自都江堰以下,外江从金马河冲流而过,内江则蜿蜒清流出平原的秀色,不仅成就了金温江,银郫县的美名,也造就了双江环抱的成都古城,府河、南河在合江亭交汇,形成成都的下水口,望江楼便是留住成都水魂气韵的水口,由于千年成都的人文粲然,连镇水的望江楼都显得诗意盎然,“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栏,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这是诗人伍生辉为唐代才女薛涛撰写的对联,红颜之中几乎忘了镇水的功能,从都江堰到望江楼,岷江的波澜已如此柔情温婉,难怪两处地名分别为“玉女房”和“玉女津”。

左图/李冰石像

锦江南流,河岸逐渐变成田野荒原,府河与江安河双流并行之后,江水一时停留在城南码头黄龙溪,古镇虽小却繁华历时,曾经是汉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三国蜀汉屯兵的驻所,明代张献忠铁骑挥过之地,更由于地处仁寿、彭山、双流三县交界之地,四方辐辏,商贾云集。黄龙溪古镇布局的精妙之处在于“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分别位于正街的上段、中段和下段,由于古镇位于河流凹岸,府河流水不断冲刷河岸,人们在江边筑起坚固的堤坝王爷坎,堤坝上建有镇江寺,供奉镇江王爷杨泗。杨泗即南宋农民起义首领杨幺。建炎四年(1130)从钟相起义,在首领中年龄最幼并排行第四,钟相牺牲后,被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势力范围以湖南洞庭湖为中心,领域至岳阳、公安、长沙等地,屡破宋军。后因叛徒出卖,投水未死,被擒牺牲。作为农民起义领袖,推行的“等贵贱,均贫富”主张,深受百姓爱戴,加上他投湖未死而视为水神,故立祠纪念成为镇江王爷。黄龙溪的镇江寺曾经是船帮集会祭祀场所,走南闯北的船工们临行前在此烧香跪拜,以保行水平安。如今,府河的船运已经衰退,镇江寺成为古镇人们休闲娱乐场所,一杯清茶,临岸观景,唯有寺前的千年古榕,挂满了祈福的红幡,将一方水土的财富吉运融进亘古未变的生活。

府河之水终究又回到岷江,在彭山江口,都江堰分流的内江、外江再次聚合,形成巨大的水口,据说张献忠当年携带打劫而来的千船金银珠宝南下至此,遭遇明代将领杨展激战,千船金银珠宝随船队沉落江中,“江口沉银”吸引了多少考古学家探寻的目光和无数盗墓者饕餮的眼神,时过境迁,也许传说只能是传说,到是这两江汇合的古镇隐约出天府的水口财富之象。

右图/乐山大佛李冰,这位长锸在手的治水英雄不仅开创了筚路蓝缕之功,身后还立于滔滔洪水之中,作为水则,监测水位,与江神相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以保证天府平原的风调雨顺。而乐山大佛则以坐化之功,镇住三江湍流,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凌云山的卧佛、坐佛与山顶的宝塔,将镇水之象演绎到极致。

过了江口的岷江延伸至更远,把天府的富庶纳入到另一片辽阔,在乐山,岷江接纳来自崇山峻岭的青衣江、大渡河,裹挟着历史的烟云,孕育出灿烂的嘉州文明。但是,三江的波涛令无数的船只毁于一旦,李冰曾在凌云乌尤开凿离堆疏通水道,海通法师修建大佛的目的也意在平息水患。如今,江城远望,乐山大佛以坐化之功,镇住三江湍流,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凌云山的卧佛、坐佛与山顶的宝塔,将镇水之象演绎到极致,从古印度飘来的梵音,化作敦煌的飞天,云岗的淳厚和龙门的颐秀,在唐宋之际的乐山,则变成具有镇水功能的人间佛像,佛在这里真正达到了内外皆修的功德圆满,外显艺术的精彩绝伦,内藏善举的众生普渡,众生与神佛,在乐山对景成万古江流的时空永恒。

天府的镇水文化,在乐山达到高潮,再往前行便进入尾声,乐山、乐水、乐嘉州,宜山、宜水、宜宾客。宜宾人习惯把城市称为三江交汇之地,岷江与金沙江汇合为万里长江的起点。有意思的是,岷江和金沙江谁是长江的正源却历经了千年的历史公案,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贡》认为:岷山导江。岷江是长江的源头,由于《禹贡》是“四书五经”中《尚书》的一篇,是儒家的经典,不可颠覆,直到明代,徐霞客才明确指出,“非岷是金”,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的确,从科学角度看,徐霞客是对的,但是,从人文的角度看,从岷江源到都江堰,从天府成都到乐山宜宾,岷江所展示的是中国水文化无比精彩的篇章。在宜宾的东山和西山,分别建有白塔和黑塔,又称东雁塔和七星塔,大雁象征着迁徙巡回的思念,七星象征着天星的吉祥,岷江把最后的眷念留在宜宾,也把离别定格在江城的双塔,最后把镇好的一江春水奉献给长江,奉献给径流大地的文明。

下图/宜宾“百二河山”石坊 摄影/ 何 丹在宜宾水东门,岷江最后注入长江的地带,一座“百二河山”石坊矗立,这个寓意百里挑一的牌坊稳固山河,坐镇边防。同时,在风水师眼中这座石牌坊也能化解江对岸的“飞刃煞”,成为宜宾的镇城神器。

上图/宜宾长江地标广场石刻 摄影/ 何 丹

猜你喜欢

成都平原李冰岷江
岷江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古蜀先民以何为食以何为居
李冰与都江堰
岷江行(外一首)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