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护需求调查
2013-10-14俞海萍彭幼清陈昭贤胡丹凤高明月马玮莉
俞海萍,彭幼清,陈昭贤,胡丹凤,高明月,马玮莉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特诊部,上海 200120;2.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127;3.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92)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1],其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对于信奉者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而言,其住院生活也会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需求。由于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需求也称为文化照护需求。医护人员如能满足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护需求并为其提供文化照护,可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对200例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开展文化照护需求调查,以期为医护人员对这一特殊人群实施文化照护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上海某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0例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其中信奉基督教84人、伊斯兰教63人、佛教53人。纳入标准:自诉有宗教信仰,并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成年患者。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9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总有效率为87.33%。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根据Leininger《多元文化护理——概念、理论、研究及实践》研制“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尊重、治疗、饮食、社交、环境、培训等6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别设非常需要、需要、一般、不需要、非常不需要5个选项,按5~1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需求越高。通过对15例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进行预调查,得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2;经5位专家审阅(护理临床专家3人、社会学专家1人、教育专家1人),内容效度为0.86。
1.2.2 调查方法 选择沟通交流能力好的护士作为调查员,进行问卷内容解答、问卷填写要求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均采取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在115例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的患者中,100%的伊斯兰教患者要求清真食物,90%的佛教患者要求素食,6%的基督教患者要求不食动物血。
表1 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一般资料
2.2 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排序得分排名前10位的文化照护需求项目见表2。
表2 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前10位)的排序
2.3 不同性别及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比较 从表3可见,不同性别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中尊重和环境两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中除社交维度外,其余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 讨论
3.1 重视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重要性 “文化照护”[2]由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博士提出,是指以主客观学习得到的以及世代延续下来的价值观、信念和特定的生活方式为基础,来帮助、支持、促进个体或群体维持健康和安适,改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或应对疾病、残疾或死亡的活动。该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籍、ICU、老年患者护理及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等领域,并 取 得 良 好 的 效 果[3-10]。 研 究[11]表 明 ,当 今 世 界人口约60多亿,宗教信徒约50亿,随着信教人数不断上升,有宗教信仰的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多。有调查发现,浦东新区外籍患者中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占51.18%[12],23%的癌症患者有宗教信仰[13]。Bussing[14]报 道,37%的 患 者 认 为 医 护人员知晓其宗教需求非常重要。可见,满足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护需求十分重要:(1)能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2)能使患者维持宗教义务,保持身心洁净;(3)能避免触犯宗教禁忌,减少纠纷投诉;(4)能使患者得到精神慰藉,坦然面对疾病。本次调查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4%,65岁以下者占90.5%,高学历和低龄化的趋势明显,满足宗教需求的意愿强烈。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护需求,提供与文化一致的医疗护理服务。
表3 不同性别及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比较()
表3 不同性别及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比较()
项目 例数 尊重 治疗 饮食 社交 环境 培训 总分性别男 10813.31±1.6216.65±2.5212.36±2.2117.42±2.0110.67±2.4811.90±2.4582.09±9.47女 9212.54±2.0016.12±3.1211.79±2.4917.36±2.549.85±2.5012.15±2.3279.82±11.24 Z或t -2.859 -0.798 -1.55 -0.467 -2.405 -1.425 1.729 P <0.01 0.425 0.121 0.641 0.016 0.154 0.085宗教信仰基督教 8412.79±1.9816.29±3.0810.67±2.2017.61±2.339.83±2.4212.25±2.4779.43±10.85伊斯兰教 6313.73±1.3517.10±2.2513.67±1.3817.48±1.6511.24±2.3711.33±2.4984.54±7.75佛教 5313.32±1.8315.79±2.8612.51±2.1716.94±2.739.88±2.5812.02±2.2879.34±11.38 Z或F 18.502 3.374 64.339 2.216 12.007 7.108 5.469 P <0.01 0.036 <0.01 0.330 <0.01 0.029 <0.01
3.2 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现况
3.2.1 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较多 从表2可见,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有诸多文化照护需求,其中“尊重患者宗教信仰”居首位,90%的患者理解作为医护人员不可能深入了解宗教相关知识,但适时地询问需求并提供帮助也是尊重的表现。本次调查发现,81%的患者表示从未感受到尊重宗教的服务,希望医护人员知晓宗教禁忌并避免触犯的需求也非常突出。因为避免触犯禁忌是患者维持宗教义务的重要内容,如100%的伊斯兰教女患者不希望男医生为其做体检。本研究还发现,30%的患者在治疗和宗教教规相冲突时会选择放弃治疗,这反映了患者的疾病生死观,提示我们应了解患者的宗教需求,在尊重患者选择的同时做好文化协商,并适当选择替代方案,避免延误治疗;有些宗教信仰患者对于治疗用药有一定要求,如100%的伊斯兰教患者拒绝使用由猪制成的胰岛素或药片,少数基督教患者拒绝输血等。此外,95%的患者希望医护人员接受宗教基础培训课程,30%的患者表示他们更希望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为其服务。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医护人员须自觉增强文化照护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才能评估患者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文化照护。
3.2.2 不同宗教信仰和性别对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影响 本调查从尊重、治疗、饮食、社交、环境、培训等6方面对不同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护需求进行比较,除社交外,其他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常以国家和民族为单位,宗教信仰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对住院患者的影响很大,如100%的伊斯兰教患者希望医院提供清真饮食;而基督教患者对于社交的文化照护需求较突出,60%的基督教患者希望医院允许专业教职人员或教友在礼拜日或是特殊的日子(如临终前)为其行床旁祷告;佛教中90%的患者禁忌荤腥而要求素食,另外60%的患者喜好听佛教音乐以保持心境平和。本次调查发现,性别对于宗教信仰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尊重和环境两方面,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患者更希望医院制定相关制度维护宗教患者的权利、希望布置满足宗教要求的病房,这可能与男性思维较理性、希望通过客观指标的落实来保障信教患者权益有关。
3.3 提升对有宗教信仰患者文化照护服务质量的对策
3.3.1 建立尊重患者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 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文化照护”的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可涉及以下几方面:(1)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对患者提出的宗教文化照护需求,在不违反法律及诊疗常规的前提下予以满足和协助。(2)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宗教背景,避免触犯禁忌。(3)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祷告间、提供清真食物、准备符合宗教要求的衣裤、备一些宗教常用书籍和物件等。在台湾,每家医院内部都设有念佛堂、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让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疾病、死亡等自然规律时能够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和寻找心灵的依托[15],这也间接起到了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4)制定相关流程以满足患者需要,如安排专职教事人员上门服务等。《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中国医院实践指南》一书在“患者及家属的权利”这一章节中也指出,医院应当设置宗教需求服务规程为患者提供服务[16]。
3.3.2 提高医护人员的宗教文化照护能力
(1)完善医学院校的文化照护教育。在美国,护生须学习宗教护理知识,并进行临床实践,最后通过统一考核才能成为合格的护理人员[17]。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多宗教的特点,可将《宗教护理学》、《多元文化护理学》等相关课程纳入培养计划,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宗教护理教育。(2)为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宗教文化照护培训课程[18],普及宗教常识,避免医护人员触犯宗教禁忌、提高宗教照护意识和能力。(3)将宗教文化照护相关内容整理成口袋书,发放给医护人员,供其参考学习。(4)将宗教文化照护相关内容纳入对医护人员的日常考核,从管理的角度来要求并提升医护人员对宗教文化照护的重视度,提高其文化照护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信教人数的急增及宗教信仰者就医时所特有的文化照护需求,对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实施文化照护已刻不容缓,这不仅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的要求,更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对这一特殊人群的文化照护需求调查,为今后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并为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1]金武州.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及启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7(1):113-115.
[2]Leininger M.Culture care theory:A major contribution to advance transcultural nurs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s[J].Transcult Nurs,2002,13(3):189-192.
[3]陈丽萍,彭幼清,张莉萍,等.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在世博护理保障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A):68-69,71.
[4]莫冬绵,刘世琴,郭小泉,等.海南省院前急救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状况调查[J].重庆医学,2011,40(1):69-70.
[5]吴学华,李小麟,黄雪花,等.玉树地震伤员多元文化护理 的 实 践 [J].中 华 护 理 杂 志,2011,46(2):182-183.
[6]范胜兰.多元文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2):62-63.
[7]唐祖国,梅琳.多元文化护理在烧伤救治中的运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73-74.
[8]郭秋兰,刘兰霞,程小梅,等.多元文化护理在ICU建立人工气道清醒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6):737-738.
[9]雷三平,吴洁.老年肿瘤患者的多元文化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665-666.
[10]郑慧珠.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2067-2068.
[11]刘元敏.当代宗教信仰人数攀升现象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225.
[12]彭幼清,姚蔓玲,张莉萍,等.浦东新区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B):16-18,57.
[13]Thune-Boyle I C,Stygall J A,Keshtgar M R,et al.Do religious/spiritual coping strategies affect illness adjust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oc Sci Med,2006,63(1):151-164.
[14]Bussing A.The SpREUK-SF10questionnaire as a rapid measure of spiritual search and religious trus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32-840.
[15]郑碧强.论宗教文化中的医患观[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23-26.
[16]彭磷基.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中国医院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0-141.
[17]Brown J E.The spiritual legacy of the American Indian[M].New York:World Wisdom,2007:199.
[18]彭幼清,钱培芬,江萍,等.上海市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现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