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再论非通用语专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越南语专业为例

2013-10-13成汉平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越南语越南院校

成汉平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南京 210000)

一 忧多于喜的越南语学科现状未得到改变

从2005年开始,越南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始终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我国①。越南成为了资本投资的热土,吸引了来自国外的许多外资,由于地缘因素,其中首要的是来自邻国我国大陆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随着越南在2007年首次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越南的国际地位也开始不断提高,加上中越两国各种交流的日益频繁,一股越南语热在我国境内,尤其是西南地区立即开始流行开来,并迅速从与越南接壤的广西、云南扩展到了内地城市。一时间,我国越南语专业如雨水春笋般蓬勃发展,呈现出大江南北遍地开花的现象,从而使越南语成为名符其实的小语种中的大语种。而这股越南语热还带动了其它非通用语专业的蓬勃发展。

从笔者数年前发表论著《论现阶段我国越南语专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性》迄今已经过去了五年多,五年来,这股热潮并没有改变,而越南语等非通用语专业忧多于喜的现状丝毫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改变。

(一)就业指数被人为“放大”导致学生及家长继续盲目跟风

东盟组织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其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了西南地区无数考生选择越南语等非通用语作为其大学的主修专业,以至于报考越南语专业的考生在短短几年间出现了成倍增长的可喜现象。在英语等大语种已经明显饱和且就业前景不佳的情况下,选择越南语等非通用语专业,这似乎成为了当地许多外语类考生及文科考生的首选。

统计显示,与10年前相比,如今部分西南地区院校所招收的越南语专业新生,不仅报考人数一再突破新的记录,而在考分上也屡屡突破新高,甚至出现地区状元选报越南语专业的现象,这导致每年越南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在广西、云南以及广东等地的一些高校,考生必须达到本一分数以上方可被录取(为越南语专业),这在十多年前几乎是无法想像的。十多年前,我院在西南地区招收非通用语专业时,因生源不足曾一律降至二本录取分数线。

小语种热,对于从事越南语专业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的确应该对此感到欣慰。但是这却形成了一种盲目的跟风,应该说是各大院校公布的就业指数“误导”了学生及他们的家长。笔者认为,如果小语种的基数较小,那么就业率就可能被人为“放大”。

以某学院为例:该校当年共有15名越南语专业的毕业生,而直接从事或间接从事与越南语有关的工作的毕业生有9人,那么它的就业率便为60%以上,这在当今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尤其显得弥足珍贵。详见表1:

表1 部分大学或学院专业基数与就业率(2010年)

上述列表中还只是直接或间接与越南语专业有关的就业统计,另有一些毕业生从事与此完全无关的职业,有的甚至前往第三国从事劳务输出,但有的院校也将他们的就业统计在列,那么越南语专业的就业率就会再次飙升,达到80%、9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100%。当一所院校在招生宣传中宣称自己的某些专业的就业率为100%时,那么任何一个家长以及考生本人,都会为之而动心的。其实,他们恰恰忽略了数学概念中的基数。试想,如果某大学的越南语专业每一届有100名毕业生,那么其就业率会有多少呢?就业率还能够持续稳定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二)供求刺激下的非理性化拓展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考生和家长不停地跟风,以至于生源如此火爆,也大大刺激了许多南方的综合性大学瞄准这一市场,利用地缘优势调整专业结构,增设越南语专业,并拟将越南语作为一个重点专业来打造。如广西的老牌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以及云南的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本无越南语专业,但均在近年中新增了越南语专业(至2011年时,云南大学暂将越南语专业列入公共外语)。

对于越南语为传统学科专业的院校,则一再扩招越南语专业,颇有“抢占山头”、“抢得先机”的意味,从而使同一个年级拥有多个平行班级。当无法再行扩招时,又在大学设立了二级学院,即本三院校,这些民办本科院校更是将越南语专业作为其招牌专业,大量扩招越南语专业,同时以请外教或送往越南作为培养的模式。眼下,少数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同时拥有数百名越南语专业的在校本科学员,可谓异常火爆。在华东地区,某一民办本科(二级学院)于2006年从南方一所大学招聘了3名越南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便于当年招收了两个班级,让她们进行越南语教学。而这类情况在西南地区更是十分普遍。因为民办学院瞅准的就是时机与机遇,打的是“短平快”和时间差,而生源则是他们赖以生存之本:什么(专业)热门办什么(专业),至于未来到底如何则无人去考虑,先把家长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口袋再说。

小语种热,尤以近年来的越南语为最热,也使国内大部分的外语类院校设立了开设越南语的近期规划或远期规划,预计在未来一二年内开始陆续招生,有的则已经开始招生。此外,国内的其它位于北方的外语类院校也都在积极调研、探讨新增设越南语专业的可行性,并且制订了远期规划。

除了越南语为其传统专业的部分院校外,一些从未开设过越南语专业的大专类院校,尤其是各地方的“职业技术学院”之类为从中分得一杯羹,也以异常惊人的速度创立了越南语专业,并迅速开始招生,逐步形成规模与批量。然而,这却是一种非理性的拓展,但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引导与遏制。

(三)市场向无序发展亮出了“红灯”

培养的学生为的就是能够推向市场,让市场来接受,并在市场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当一窝蜂地开设越南语之后必然会导致畸形发展,以至于受到惩罚。

华东地区一所本三学院在几年之前开设了越南语、泰语专业之后,但最终不得不宣告以失败而告终。目前,该校的越南语、泰语专业被迫停办、教师解聘转岗,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浪费了毕业生们的青春与金钱,因为他们发现根本就找不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合适的工作。而学校则因为生源不足而不得不中止招生、彻底停办越南语、泰语专业。

在调研中,华东地区另一所刚刚开设了越南语专业的院校里尚未毕业的越南语专业学生们表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十分迷茫,因为不知道未来的工作到底在哪儿、毕业之后该干什么。的确如此,就地域而言,华东地区并非与越南接壤的西南,机会更少,盲目跟风只会形成无序发展。但又有谁能担保如今的华东地区又不会变成明天的西南地区呢?

综上所述,越南语等非通用语掀起的热潮,对于从事越南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因为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做到小语种专业的传承后继有人。从理论上来说,与以往相比,梯队、研究生等人才方面的培养,选才面更宽、更广。然而,如果与一哄而上盲目培养,尤其是无视质量的培养所产生的后果相比,忧显然要远远大于喜,因为市场已经向无序发展亮出了“黄牌”。

二 越南语专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包括越南语在内的非通用语如今得到了迅猛发展,非通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院校。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件好事,然而,这却极大地背离了市场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带来无穷的后患。因而,有序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一)市场规律决定了有序发展的重要性

市场健康运行的规律就是供与求关系的相对平衡,这一平衡一旦被打破必将遭到市场规律的惩罚。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同样如此,如果各地高校不停地大量扩招越南语专业或纷纷上马越南语专业,那么很可能在短期内(无需长期)便面临人员过剩、就业率低、学生学非所用的一系列问题,所培养的本专业人才最终不得不改行从事其它工作,西南以外地区部分高校面临的窘境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因为越南的市场前景还远没有大到需要如此多的翻译人才或懂越南语的经营者的地步,而未来也根本不可能有着如此广阔的需求。越南只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小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其脆弱的经济在2008年上半年的金融风暴中已经显露无遗。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事实清楚地表明,越南仍是一个经济脆弱且十分需要国际依存才能得到正常发展的中小国家,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2008年下半年以及随后的几年中,当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之时,越南又受到了波及。越南中小企业协会主席高士歉曾公开承认,在当前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越南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其中20%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②。对于这么一个需要相互依存的国家,许多学校一窝蜂地上马开设越南语专业,或让无数学生将越南语作为自己的终身专业,无疑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其危害不容小窥。因此,包括越南语专业在内的非通用语有序发展无疑刻不容缓,因为越南语专业前期无序的发展恰恰留下了不少的经验与教训。

需要指出的是,在越南国内,中文是所有外语中的主要大语种之一;河内外语大学、越南外贸大学、越南国家大学之社会人文大学以及河内师范大学等各院校每年毕业的全日制本科中文系大学生在2000人以上③。除了部分拔尖的外,更多的毕业生不得不到地摊上卖鞋子、到网吧当网管。这是因为在越南对中文专业的需求同样也远没有达到与培养人数相符合的程度,当然在未来也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一程度,因为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做法。显然,这对我们国内的越南语而言这完全可以说是一面镜子,是前车之鉴。

我国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承认,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导致就业难。他表示,今后高校扩招步伐将放缓④。这表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不切实际扩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对当今正处于不断扩大之中的越南语专业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科建设要求决定了有序发展的必要性

按照国家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针对学科梯队的建议,以及根据一些院校惯常的做法,任何一个非通用语专业通常必须拥有6-7名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这是指在最多不超过2个平行班级的情况下的人员配置。然而,现在有的二级学院或本三院校在仅仅招聘到1-2名刚刚毕业的本专业本科生的情况下便仓促上马开设非通用语专业如越南语、缅语以及印地语等,有的甚至招了不止一个班级,而他们连一部成套的教材都没有,更不要说教学大纲了。而严格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计划》以及《课程标准》等,他们可能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况且她们自己还是学生,除了误人子弟之外焉能去教书育人?这已经严重违反了教学规律。这种以经济利益置首位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它是以牺牲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为代价的。

此外,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建议的6-7人编制,教师应有进修、交流、编写教材以及撰写论文进行科研的机会。但在上述环境下,这些机会基本上已经全部丧失。教师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教书匠”。人们通常所看到的是教师拼命赶场子——赶往另一个班级或外边的教学点。至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对年轻教师的充电、培养、提高和梯队建设,则早已成为了一纸空文。能完成眼前的教学任务已属不易。

长期以往,不仅教学质量无法提升,而且还将使非通用语科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少数院校不得不停招停办非通专业就是前车之鉴。因此,非通用语专业的有序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得到有序的发展,才能使教学规律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落实和体现,继而做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三)人才培养规律也决定了有序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非通用语专业,一些院校打出了“2+2”或“3+1”之类的招牌,以这样的培养模式将学生送往语言对象国,这着实能够吸引很多的生源,因为它能将培养与未来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无缝对接。然而,以越南为例,那些被送到越南的学生却并没有依照本科教学所需,开设一系列应该开设的课程。相反,随意性很大,有的只是插在越南本国中文系专业的班级中一起听课,且无人管理,这样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并不发达的越南显然收效甚微。而教育部所规定的外语本科生应该开设的课程却遭到了忽略和缩水。比如:越汉翻译课、汉越翻译课、越南概况课、写作课以及文学选读课等,这些课程既需要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也需要经过学生本身的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技能,其中一些课程必须由拥有高称职者方可获准担任实施(教学)。

然而,由于没有经历过这些课程的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技能便大打折扣。以越南文学课为例,如果没有学过《越南现代小说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就体现不出Kép Tư Ben中所蕴含的深刻的讽刺含义,没学过Mot lan tai thu đô体会不出越南人民军严明的纪律,而Hai đua tre đai đi则揭示了越战带来的辛酸,仅仅了解Truyen Kieu中的一点皮毛并不能代表学过越南文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如果缺乏了这些课程的培训,那么便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合格的越南语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我院近年组织的非现役教师的招聘中,多所高校的非通专业毕业生(其中多数为硕士毕业)前来应试,但以文学内容为主的150分的本专业的研究生试卷有的考生也仅能拿到50多分。

2011年,我院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口语大赛,比赛中,部分二级学院或独立民办学院参赛选手的语言能力以及所折射出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有的学生对于即兴问题的回答几乎无从答起,或者答非所问,让评委们频频摇头叹息。

三 加强非通用语专业有序发展的对策思考

虽然我国教育领域早已进入了市场机制,并以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自我调节,但是由于大学院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规律并非短平快的模式,它拥有一个至少四年多的周期,也就是本科教育从入学到毕业后就业走向社会的这段时间,因此,它的负面效应并非能够立竿见影般体现出来。此时,职能部门提前进行干预与监控、指导变得至关重要,而身在其中的高校也责无旁贷。

对于某些刚刚培养了一届毕业生的高校来说,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年,但不能不说越南语专业盲目招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开始显现,这对其它非通用语专业都是一个极好而及时的教训。在这样的氛围下,加强引导,共享教训,显得尤其重要。

(一)就业指数需挤掉“水分”

最有力的引导措施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本专业的实际就业指数,但绝不是所谓“需求前景”(因其含有主观色彩),而是每年实时公布实际就业指数、就业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准备选择越南语专业的考生冷静下来,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与定位;其次,这需要院校负责任地提供真实的数据,而不是预估,否则有误导之嫌;再者,鉴于非通用语专业的特殊性,在公布就业指数时还必须附加计算基数,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比如20人的毕业班中有15就业与100人中有15人就业,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此外,在某些还没有经历市场检验的新开设越南语专业的院校,则应当公布越南语专业在当地的需求指数,以此来有效地调节考生的报考倾向,绝不能以与越南相邻的西南省份作为参考。比如在内地某一城市,其就业需求很可能为零。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考生便不太可能将越南语作为自己的大学专业,当然将越南语作为第二外语或第二专业则另当别论。

(二)审批新开非通专业需严格把关

作为国家及省市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新增越南语专业时应当严格把关,严格对照教育部公布的有关细则来逐一核对审查,尤其是从业人员人数、称职比例等,不达到规定与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通过。一些民办学院本身根本就不具备招收非通新生的资质,仅凭新招录的一二个刚刚毕业的本科学生便开始招生授课,对于此类做法,应加强监管。

即便在审批通过之后,还应该有回访制,即每隔两年组织专家进行检查、评估,重点查看其新设的非通专业与其申报的是否吻合。比如教育部就勒令停止某些低就业率的专业再招生。而辽宁省则进行立法,对就业率低的本科专业取消招生计划审批。国家教育部每年都要对一些高校的新增专业进行审批,而每年都要卡掉一些专业。我们迫切希望在越南语专业等非通专业也引入这样的行政命令和监查机制,以给这股盲目的热潮进行及时地降温、挤水分。

(三)行业协会准入需提高门槛

目前越南语专业拥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即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越南语分会,按照该分会的章程,只要申请均可入会,并可参与协会组织的各项学术交流及竞赛活动。在分会创建之初,因国内开设越南语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因此入会申请准入制度未作细化。但如今随着全国各地的越南语教学单位一方面如雨后春笋,另一方面则良莠不齐,如果不与时俱进,提高准入门槛会给某些临时拼凑的教学点披上合法的外衣,不利于越南语专业的整体形象。

说到底,提高行业协会的准入门槛既在于严把教学培养质量关,又在于对无序发展坚定地说“不”。依笔者之见,刚刚开设本专业且未经历市场检验、师资配备不完备不合理、培养质量过低,那么,是不应该被批准加入到这个行业协会组织中来的。尤其是打“短平快”之牌缺乏长期打算的民办学院是应该被拒之门外的。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的越南语专业是在盲目地发展着,它已经严重背离了其自身所含有的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少数院校已经因为盲目地开设而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这股一哄而上的风仍在无节制地蔓延着。它的后果肯定是:人才的过剩,资源的浪费,以及教学质量的下降,最终使这个专业成为众人的祛病。而真正受害的则是那些被耽误的学子以及他们的含辛茹苦供他们上学、出国的父母。这就连那些身在上述扩招高校从事越南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自己也发出了感慨:希望赶快刹车!否则真的愧对那些莘莘学子和他们的父母。

如果再任由其如此盲目发展下去,必将重蹈前几年其它专业的覆辙。如今单一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已经很难再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的工作,而几乎每校必开的法学专业则连续多年排在就业榜的末尾。因为这些专业在市场与社会已经大大饱和;而非通用语中的泰语专业更是如此,在南方某省它从十年前的热门专业,到如今招聘一个岗位动辄数百人竞争,市场需要已经大大过剩。显然,泰语正从当初的热门渐渐变成了今天的冷门,因为难以找到专业合适的就业的机会。这都是当初盲目扩招和一哄而上之后所产生的恶果。

众所周知,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越南还远没有达到像日本那样的水平,其需求也就不可能像日语那样。2008年上半年影响越南的一场金融危机已经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紧接着而来的欧债危机以及中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与冲突,都有可能导致该专业实际需求的下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断言:越南语专业,今天的热门必将成为明天的冷门,这就像越南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样,因为里面含有过多的泡沫和水分。只有健康而有序的发展才能使这个专业永葆青春。越南语如此,其它非通用语专业同样如此。

注释:

①据越南国家统计总局公布的数据:http/www.tang truong thuc te.wep.tctk.28-08.htm.

②“越南中小企业面临困境”,载《北京商报》2008年10月7日第4版.

③“我国外语教育现状”,载越南《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越文版).

④“国家教育部承认扩招过快”,载《北京晚报》2008后10月9日第8版.

[1]顾永兴,刘发,董一新.关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报,2011,(4).

[2]刘曙雄,张玉安,张光军.外语非通用语教学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越南语越南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越南百里“银滩”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