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村公交规划相关理论与实践

2013-10-13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宿城区镇村线网

刘 宝

(南京市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储备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进一步推进,镇村公交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镇村公交的开通运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开得通、开得好、留得住”的发展目标,需要在科学规划并结合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镇村公交规划的内容、规划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开展镇村公交规划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镇村公交规划的相关理论和要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宿迁市宿城区镇村公交实际规划实例加以说明。

1 镇村公交规划的相关内容

镇村公交,指以乡镇为单位或者相邻几个乡镇为片区、连接乡镇至行政村(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具有公交基本特征的客运线路[1]。

镇村公交的开行需要硬件和软件2方面条件保证,其中硬件条件包括车辆、道路桥梁设施、场站设施、线网及其它附属设施等;软件条件包括运营管理、运营组织、配套政策措施等。因此,镇村公交的规划要从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进行,本文按硬件和软件条件分类,对镇村公交的规划内容和规划要点进行说明。

1.1 硬件条件规划

1.1.1 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的内容包括线路的类型、线路走向、线路里程、线路经过节点等。

线网的规划需要考虑3个方面的原则,分别为一体化原则、全覆盖原则和节约化原则。其中一体化原则主要考虑在统筹考虑城市公交、市(县)镇班线、镇村公交三级线网的功能和布局的基础上,确定镇村公交的布局方案,并做好镇村公交与其它级线网的衔接[2-3]。全覆盖原则主要指对区域内城市公交、市(县)镇班线未能覆盖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兼顾区域内学校、医院、工业园区、农林盐场等客流集中区。节约化原则一是以行政村为服务结点,尽可能用最少、最短的线路覆盖最多的行政村和农村居民人口;二是指尽可能利用既有的农村公路,合理规划线路走向,避免产生大量新的农村公路建设;三是对现城市公交、市镇班线已经覆盖到的行政村,镇村公交原则上不再重复覆盖。对既有的公交线路尽可能保留,以尊重大多数人已形成的乘车习惯。

1)线路类型

从线网起始和经过的节点上将线路划分为镇村线和镇镇线2类。镇镇线为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线路,当相邻乡镇联系较为密切,且较多行政村分布于相邻乡镇之间,特别是存在某些行政村距离所属乡镇镇区较远,而距离相邻乡镇镇区较近时采用镇镇线;镇村线为连接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线路,主要为当行政村与乡镇联系较为密切,且不需考虑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联系时采用镇村线。

从线路的布局方式上分为放射状线和环状线2种,如图1所示。环状线如图1a)所示,适用于行政村以镇区为中心大致呈扇形分布,且镇区大致位于镇域地理中心的情形。环状线网在实际运营时通过双向对开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线网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放射状线如图1b)所示,适用于行政村沿农村公路轴向分布,且与镇区间可形成较为直接联系的情形。放射状线布置后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放射形公交线路。

图1 镇村公交线路布局方式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针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道路基础设施条件、镇村布局形式等进行优化选择。

2)线路里程

线路里程不宜过长或过短,主要考虑司机、乘客的感受和运营效益等因素。由于镇村公交为运行在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形式,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以及受到道路条件的限制,运行速度较低,当线路过长时,会增加司机和乘客的心理承受负担;线路过短,将产生客流少、效益低的状况。因此线路里程的设置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区间,放射状单条线路里程约为10~25 km,环状线路里程约为15~30 km。

3)线路经过节点

线路经过的节点除乡镇、行政村外,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医疗资源相对分散,镇村公交线路除满足行政村通过需求外,还应重点考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覆盖和通达问题。

1.1.2 场站规划

镇村公交运营所涉及的场站包括农村客运站、回车场、候车亭(牌)3类。其中农村客运站、回车场主要提供镇村公交车辆的回车、夜间停放、起终点休息、车辆维修保养等,为公交首末站设施;候车亭(牌)为镇村公交中途站设施,主要为农村居民候车服务。

1)农村客运站、回车场

农村客运站、回车场的设置一般根据乡镇重要度、镇村公交停车需求、客流候车需求、用地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场地的规模一般根据场站所服务的线路、车辆数量进行计算。

2)候车亭(牌)

候车亭(牌)应设置在镇村公交线路沿途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以经过的行政村为主,兼顾医院、学校、居民集中区等客流量较大的节点,具体设置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确定。

1.1.3 车辆规划

1)车型的选择

由于镇村公交服务区域和服务人群的特殊性,需要配置适合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并能为农村居民提供舒适乘坐感受的车型。镇村公交车型不宜过大,应以中小型车辆为主。

2)车辆数量

车辆数量主要根据镇村公交线路长度、服务水平等因素确定,1条镇村公交线路应配置的车辆数N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l公交为镇村公交线路长度,km;ν为公交车辆平均运营速度,km/h;t为首末站待发休息时间,h;f为高峰时段公交发车频率,车次/h;β为考虑车辆因维修保养无法运行的富余系数。

1.1.4 道路、桥梁基础设施规划

镇村公交的开行需要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配套才能顺利实施。道路需要提供足够的会车宽度、良好的行车路面和良好的行车视距,因此在进行镇村公交线网规划时,需同步实施线路沿线农村公路的排查调研工作,根据相关标准对农村公路进行完善;桥梁方面,由于农村公路桥梁设计标准较低,并经多年使用后,危桥、险桥等不满足镇村公交通行条件的桥梁大量存在,因此,在进行镇村公交线网规划时,应同步实施沿线桥梁的调研工作,并提出桥梁改造方案。

1.2 软件条件规划

1.2.1 运营组织

镇村公交的规划要制定合理的运营组织规划,通过规划实践,以县、乡镇以及片区为单位进行运营组织是较为可行的方案,具体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镇村布局模式等进行确定。

1)一县一公司[4]。即一个县成立一家公司,负责县域所有镇村公交线路的经营。由各县(市、区)独立成立镇村公交运营总公司,并在各乡镇成立分公司或项目部,公交总公司负责全县镇村公交的运营管理,各乡镇公司负责本乡镇或相邻乡镇间镇村公交的运营管理。

优点是:有利于吸引有实力的客运企业参与镇村公交经营,保证全县镇村公交服务的水平和统一性;有利于全县镇村公交发展的快速整体推进。缺点是:需地方乡镇政府大力配合,协调工作量较大;县级政府在财政补贴方面压力较大,难以确定各乡镇的分担份额。

2)一乡镇一公司。即一个乡镇成立一家公司,负责该乡镇范围内所有镇村公交线路的经营。发展责任主体为各乡镇政府,各乡镇政府分别成立镇村公交公司,分别负责运营本乡镇范围内的镇村公交。

优点是:有利于调动乡镇的积极性,调配各种资源支持镇村公交的发展;有利于确立乡镇的财政补贴机制。缺点是:各乡镇重视程度、财力及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全县镇村公交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的统一性;线网布局形式较单一,跨镇线路难以组织;经营主体多、小、弱,不利于镇村公交经营服务水平的提高。

3)一片区一公司[5]。即将全县划为若干个片区,每片区成立一家公司,负责该片区内所有镇村公交线路的经营。原城镇公交(班线)运营主体承担镇村公交运营,并实行客运资源打包经营的方式,按公交运营要求进行运营。

优点是:有利于将镇村公交发展和农村客运分线、分片经营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可以解决部分跨镇线路的经营问题。缺点是:此种方式为权宜之计,不符合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镇村公交经营服务水平不统一、乡镇积极性不高、财税补贴难以确定。

1.2.2 运营管理

镇村公交的规划需确定运营管理的总体要求,如经营主体的要求、从业人员的要求、运营服务标准要求、车辆外观及性能要求等,在统一的运营管理要求下进行健康运营,才能实现镇村公交的发展。

1.2.3 配套政策措施

镇村公交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除了硬件条件和自身的运营组织、运营管理要求外,组织体系的保障、政策层面的关注、发展资金的筹措、用地设施的控制、科技的保障等都需要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镇村公交发展保障体系进行落实。因此,在进行镇村公交规划时,需要针对地区发展特色和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镇村公交发展要求的相应保障措施。

2 镇村公交规划实践

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镇村公交实际规划为例,对镇村公交规划的实际操作进行说明。

宿城区为宿迁市的主城区,部分乡镇已融入城市总体用地规划中,外围乡镇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初步具备开通镇村公交的条件。

2.1 硬件规划

2.1.1 线网规划

针对宿城区各乡镇镇村布局特点和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同时考虑城市公交、城镇班车现状和规划,在统筹考虑三级客运线网的基础上,对各乡镇镇村公交线路进行规划,共规划21条线路,其中镇镇线7条、镇村线14条、环状线10条、放射状线11条,线路平均长度14 km。共覆盖180个行政村、250个集中居住点、18个中小学以及15个医疗卫生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1.2 场站规划

共设置回车场12个、中途站站亭40对、中途站站牌82对,基本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和主要节点,为广大农村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优质的候车条件,对提高镇村公交服务水平有重要作用。

2.1.3 车辆规划

根据宿城区的道路条件、镇村布局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推荐采用长6 m、宽2.2 m、高1.8 m的车型。宿城区共配置车辆65辆。

2.1.4 道路、桥梁建设规划

宿城区镇村公交运行线路上,新建乡村道路2 km,扩建乡村道路126 km,修建错车道197条,道路路面维修437.5 km2;改造危桥43座。

2.2 软件规划

2.2.1 运营组织

结合宿城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乡镇发展特征,经与当地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确定宿城区采用“一片区一公司”的运营组织模式。

2.2.2 运营管理

宿城区镇村公交运营应符合以下要求:

1)镇村公交应实行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承包经营,经营公司应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镇村公交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率达100%。

2)镇村公交应符合“五定四统一”(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站点、定票价,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的服务标准;运行线路覆盖镇域范围内所有行政村,实行低票价制度;服务质量考核达到优良标准,旅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2.3 配套政策措施

1)机制保障

为保障镇村公交的顺利运营并可持续发展,建议宿城区政府成立镇村公交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置在区交通局,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区交通局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区交通运输管理所统筹承担镇村公交的管理、运营、协调、组织工作;各乡镇政府分别成立乡镇村公交管理办公室,受区镇村公交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负责各乡镇村公交的管理运营、协调组织等工作,具体由各乡镇运管所实施,形成由上至下,由区政府、镇政府两级政府领导,由区交通局和乡镇运管所两级管理机构实施管理的镇村公交管理组织机构,保障镇村公交的良好运营。具体组织架构可参照图2执行。

2)基础设施保障

镇村公交的通行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如道路、桥梁、车站、站牌等,在镇村公交开通前,需确保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同时形成镇村公交配套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机制,保障配套基础设施的可持续使用。

3)资金保障

考虑到镇村公交的公益性,区政府应出台城乡客运或镇村公交的发展扶持政策,区级财政全额承担车辆增加(或更新)补贴、经营性亏损补贴、政策性亏损补偿等,确保每年资金投入情况良好。

4)土地保障

由于公交车辆需要停车、回车、保养、维修等作业,建议各镇政府在停车场、回车场用地上给予支持,将停车场、回车场用地纳入乡镇用地发展规划,保障镇村公交的正常运营。

图2 宿城区镇村公交管理组织框架图

3 结语

1)阐述镇村公交的规划内容、规划要点、关键问题及推荐方案,为其它地区镇村公交规划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宿迁市宿城区镇村公交的规划实际证明了所阐述的镇村公交规划理论的可行性。

3)镇村公交的开通运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运营实践中对相关规划理论和要点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同时对于镇村公交开通运营后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测算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票制、票价等问题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过秀成,姜晓红.城乡公共客运规划与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43.

[2]徐可.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初探[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24):36-39.

[3]任卫军,郝记秀.大部制背景下城乡客运一体化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1):34-39.

[4]何增强.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23-24.

[5]黄靖茵.城乡客运组织优化措施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0,41(12):28 -31.

猜你喜欢

宿城区镇村线网
宿迁宿城区推进乡镇安委办(消委办)实体化运作 落实基层监管责任
镇村工业集中区综合整治的常熟实践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新型线网城轨乘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轨道交通COCC线网信号系统设计
宿迁市宿城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三位一体”创新镇村治理机制
紧凑型大都市区轨道线网形态配置研究
自动售检票线网化维修管理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