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稻飞虱防控示范总结
2013-10-12钟石春胡树林蔡万青陈远兵谢国成刘岗山
钟石春,胡树林,蔡万青,陈远兵,谢国成,刘岗山
(江华县农业局,湖南 江华 425500)
江华县是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发区。2011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联合在江华县开展了针对该病的综合防控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2012年,在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资助下,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和江华植保植检站等单位继续在该县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试验示范,以期探索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方法,从而有效控制该病病情,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示范结果表明:2012年江华县稻飞虱迁入的时间早、峰次多、迁入量大,第一个迁入高峰的带毒率为1%。现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示范基本情况
Picture:黄志农 农技人员正在田间调查南方黑条矮缩病及稻飞虱情况
试验示范在江华县原种场进行,示范面积6.67 hm2,示范田块的土壤肥力中等,pH值6.4,有机质含量38 g/kg,排灌方便。供试水稻品种全部为川香2号,采用软盘育秧,5月10日播种,6月1~3日移栽,全生育期120天左右。除病虫害防治措施外,其他田间管理均一致。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有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1%缓释增效吡蚜酮颗粒剂(贵州大学)、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75%肟菌酯·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1.3 示范区区组设置
试验示范设关键技术示范展示区(以下简称展示区)、农民自防区和空白对照区三个区组,面积分别为4 hm2、2 hm2和0.67 hm2,各区组的具体防治方案如下。
1.3.1 关键技术示范展示区 重点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传播媒介白背飞虱展开防治,设置两个示范处理。处理1:种子破胸后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使用量为2 g/kg(以干种计),拌种后晾3个小时后播种;秧田期,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666.7m2)+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30 g/666.7m2)防治1次;移栽期,根据虫情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666.7m2)防治1次;大田期,根据虫情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666.7m2)+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 g/666.7m2)防治1次;其它病虫害防治与农民自防区一致。处理2:秧盘覆土后在秧盘面上均匀撒施1%缓释增效吡蚜酮颗粒剂(600 g/666.7m2);其它防治措施同处理1。1.3.2 农民自防区 按常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即用90%强氯精浸种消毒,移栽前用20%三唑磷乳剂100 mL/666.7m2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等,分蘖期和孕穗期用25%杀虫双水剂400 g/666.7m2或40%毒死蜱乳油100 mL/666.7m2或20%康宽悬浮剂10 mL/666.7m2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 g/666.7m2防治纹枯病,破口抽穗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 g/666.7m2防治稻曲病,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 g/666.7m2防治稻瘟病,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6.7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 g/666.7m2防治稻飞虱等。
1.3.3 空白对照区 在孕穗期以前不施用防治稻飞虱和抗病毒药剂。调查,发现显症秧苗后,每5天调查一次;大田期,分别于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黄熟期调查病丛率。秧田期调查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共调查100株植株,计算病株率;大田期采取平行跳跃式10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丛,共查100丛植株,计算病丛率。
1.4.2 稻飞虱防控效果调查 分别于每次施药前及每次施药后5、7、10天进行稻飞虱调查,每个处理调查4块田,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丛,共调查50丛植株,统计稻飞虱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害相对防效(%)=(对照病丛率-处理病丛率)/对照病丛率×100%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虫害相对防效(%)=[1-(对照药前活虫数×处理药后活虫数)/(对照药后活虫数×处理药前活虫数)]×100%1.4.3 经济性状及产量测定 水稻成熟后考察各处理的经济性状,计算各小区的理论产量;各处理选取3块试验田进行实际产量测定(实割测产田块不少于200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病的病丛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展示区处理2<展示区处理1<农民自防区<空白对照区;各处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相对防效均较为理想,展示区的相对防效均超过了78%,比农民自防区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这说明展示区的防治措施,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在大田水稻生长中控制住病情。
2.2 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展示区、农民自防区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展示区防效略高于农民自防区,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通过广泛宣传,农民对“治虱防矮”已有了清楚的认识,加强了对稻飞虱的防治,辐射推广作用显著。而农民自防区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较展示区差,说明抗病毒剂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对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情有一定作用,能显著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毒能力。
2.3 各处理水稻的经济性状及产量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每穗实粒数差异显著,展示区的平均实粒数为110.4粒/穗,比农民自防区增加7.6粒/穗,比空白对照区增加22.8粒/穗;
1.4 调查方法及数据计算
?
?
表3 各处理经济性状及产量比较
1.4.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秧苗期,从秧苗3叶一心时开始展示区的千粒重与空白对照区一致,比农民自防区的千粒重增加了3 g;各处理的株高、有效丛数、有效穗数的差异均不明显,平均的株高、有效丛数、有效穗数分别为114.8 cm、1.77万丛/666.7m2、19.21万穗/666.7m2;各处理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展示区处理2>展示区处理1>农民自防区>空白对照区,其中展示区的产量比农民自防区增产2.0~7.8 kg/666.7m2,比空白对照区增产26 ~31.8 kg/666.7m2。2012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较晚,病情较轻,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出现了病丛率偏高而病株率较低的现象,因此展示区的增产效果不显著。
3 小 结
两年的防治示范结果表明,秧田期用1%缓释增效吡蚜酮颗粒剂600 g/666.7m2,分蘖前期喷施一次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666.7m2)+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 g/666.7m2),大田分蘖盛期末根据虫情再施用一次药的集成防控技术,对稻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显著,可在江华县大面推广应用。实践证明,采用“治虱防矮”、“防虫治病”、“病虫共治”的综合防控策略,防效显著。在药剂防治的同时,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虫网、防虫布覆盖育秧、异地育秧结合大田防治等措施来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罗香文,张德咏,张松柏,等. 不同防控措施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效果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94-95.
[2]何可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0):52.
[3]刘龙生,曾良贵,黄益国,等. 衡阳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控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2,(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