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码转换与英语课堂教学

2013-10-11李玲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李玲

【摘 要】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语言学界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既与双语社会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模式。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语码转换更是屡见不鲜。本文对学生课堂中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堂中的语码数转换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些语码转换的策略。

【关键词】语码转换,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语码转换只是一个重要的交际资源,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在普通日常生活中,在某些特别领域尤其如此。本文将初步探讨语码转换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语言习得的过程也是师生语言交际的过程,成功的师生课堂交流会促进语言习得。因此,在二语习得课堂上,有效的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为了师生交际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连续的话轮或同一话轮中使用来自两种或以上的语言或语体,以及当中的词和句;或指说话者从一种语言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近年来,语码转换在西方语言学界受到了很多关注,研究者们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篇分析和心理语言学等领域探讨双语社会自然语言交际中第一语言(L1)和第二语言(L2)之间,标准语和方言之间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语用功能,句法结构,语篇模式,心理过程等。国内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比如于国栋,李经纬都对语码转换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句法学,会话分析等多种视角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在国外,有一些学者,如Auer, Hammers, 都认为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code-mixing)是有区别的;这些学者的认知基础是在于他们对被转换的语码的语言单位或者语言结构的理解。而,有些学者如Gumperz (1982) Myers-Scotton (1999), Verschueren (1999) ect.放弃了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转换混用的说法,用语码转换来概括了这两种分法。大部分学者都赞同这种划分法。

Bloom&Gumperz; 根据社会和语境的因素将语码转换分为两类:情景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喻意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情景语码转换是指由于情景因素的改变而引起的语码转换,这类语码转换意味着“只有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适合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使用,讲话人需要改变自己的语言来适应情景因素改变,从而最终维持讲话的适合性”(Auer, 1998:156)。喻意语码转换指说话人为了改变语气或同对方角色转换而实施的语码转换。喻意语码转换打破了情景语码转换之间的制约关系,因为交际对象需要付出更多力气来对语码转换的用意进行推测。英语课堂属于特定的情景,因此,课堂上的教师语码转换则应属于喻意语码转换。

三、课堂语码转换的理论基础

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关于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一直都持有不同的看法。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十分盛行,该理论认为,旧的习惯会阻碍新习惯的形成,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通过不断接受L2的刺激—反应学习L2的语言习惯。但是,“学习者头脑中关于母语的语法结构知识干扰了第二语言语法知识的获得。”(Bright and Mc Ghegor 1970:236). 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了干扰(interference)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从而造成学习者的学习困难和错误的出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预见或解释错误并有意识地把对比分析结果告知学生;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二语习得环境,让学生大量地接受语言输入,反复接受来提高学些的效果。事实上,从十九世纪末直接教学法开始,母语在二课堂中的使用一直是被禁止的(Cook, 2001)。一些学者如Ellis(1984)等认为,使用母语组织课堂教学或教授语言知识,剥夺了学生接受目的语输入的机会。后来的听说教学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提倡避免使用母语。 20世纪70年代,随着Chomsky 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抨击,对比分析假设也遭到质疑,因为对比分析假设没有考虑到错误产生的诸多因素,如学习者对母语和第二语言中相似和容易混淆的语言采取了回避策略等。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理论,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主流思想。Corder (1978b)将“干扰” 重新定义为“调解”(intercession),即学习者在还未掌握足够的第二语言知识时所采用的一种交际策略。同时,心里主义者认为,第一语言习得是“习得机制”在起作用;二语习得是一个发展过程,是“创造性建构”的过程,随着二语习得者熟练程度的提高,母语的作用会相应减弱,这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适时,适量使用母语或者进行语码转换提供了理论基础。Cook (1991) 认为,教师运用第一语言开始讲课,然后转到第二语言,再转回第一语言。这样的语码转换可以有效促进第二语言的教与学,使课堂交际功能达到最大化。Auerbach (1993) 和 Atkinson (1993) 也都指出,适时地使用母语,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尝试用英语 (L2)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语码转换与英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语码转换现象屡见不鲜。由于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更为平常易见。我们通过一些英语课堂中出现的实例来对语码转换进行分类,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一)无意语码转换

英语课堂中经常会听到学生的这些表达:

① This is the first one, en, en, 还有就是,it can help us improve our oral English.

②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raditions in Thailand, especially, especially traditions in temples, you must 哦, 嗯, you must, er you must, 哦,不对,you should read this article carefully, 假如,哦, if you have no time to go to Thailand..

这些语码转换是由于学习者在用二语构思某个话题时,由于语言结构和话题内容不能合理分配,再加上本身处理信息能力的不足和紧张导致了在进行二语表达时不自觉地使用母语的情况, 这种现象称为无意语码转换。

母语和二语混合使用的情况在二语水平有限的学习者身上表现特别明显。①②都是作者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通过观察水平较高的二语学习者比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出现无意语码转换的频率要低些,无意语码转换的发生频率取决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

(二)有意语码转换

在英语课堂上故意使用母语所形成的语码转换都可以称为有意语码转换。

1、语言权威导致的有意语码转换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码转换也会使得学生相应地进行转换。有时,教师提出了必要的语码转换的要求,学生为顺应教师的要求而选择了母语,如:

T : Tell us your translation,pleas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S: Er, my translation is 熟能生巧。

教师提问的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语码转换。

2、 内部语码导致的有意语码转换

Gumperz将族群成员对内,对外所运用的两种不同语码称为 “内部语码”(we code)和“外部语码”(they code),目的是为了显示二者功用的不同。

在英语课堂上还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在课堂讨论中会发现有学生用自己的家乡话进行交流,来表示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拉拢”关系,构建自己的社交小圈子。另一方面就是在讨论时,有相同母语背景,选择了他们熟悉的语码,感觉可以带来交际成果的最大化,并能更快更好的商讨出完成任务的办法。这种语码转换应尽量避免,这些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小圈子中虽能暂时获得心理平衡,但同时使他们自己更加孤立,封闭,也不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师生交际的进行。避免的途径可以通过教师的监管,让学生用所学二语来解决问题,并逐步养成习惯。

3、表达障碍导致的有意语码转换

此类语码转换出现的频率极高。

① 压岁钱 is a symbol of being a kid. So I look forward to 压岁钱。

② My favorite novel is 哈利波特。

学生试图通过用语码转换来弥补语言能力的不足。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二语词汇和表达能力不能满足交际时,就会转向自己的母语。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目的语的欠缺,另一方面是避免交际的暂停,来实现交际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都会给出二语的相应表达方式,学生也弥补了自己二语知识的空缺。

五、结论

通过对英语课堂语学生语码转换类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语码转换有能帮助学生达到交际目的这样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有会造成学生对母语过分依赖这样消极的一面。因此,在控制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频率上,教师要努力培养和鼓励学生尽量准确流利地使用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教师可适当让学生采用paraphrase,来解释个别的词,词组,逐步纠正学生依赖母语的不良习惯。其次,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式来舒缓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多些提示和鼓励,从而营造和谐,信赖的课堂氛围。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提问技巧和设计教学任务的技巧,教师设计的交际话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最后,要对学生的课堂用语进行有力的监督,当发现使用大量母语或同学间使用家乡话的情况时要及时制止,应当将课堂上母语的使用率控制在5%以下,毕竟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语。课堂上出现过多语码转换的现象时,应从教师和学生来着手,学生应养成使用目的语的习惯,而教师也要在教学方法上做适当的调整,来达到尽可能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 Myers-Scotton, C. 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switching: Evidence from African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Arnold,1999.

[3] Gumperz, J,J Discourse Strategies [M]. Cambridge

[4] 赵一农, 语码转换[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5] 王艳, 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J] 外语界,2007.

[6] 曲晶, 孙芙蓉. 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J] 现代教育科学,2007 (3).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高校内语码转换研究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