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3-10-11米昕
米昕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重点阐述了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并提倡案例教学,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为完成培养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充分应用媒体,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结构及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方式
根据多年从事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经验,我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总思路是:将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始终。这样做之后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更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具体的做法是:
一、将案例教学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与学。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我在讲授这门课时将案例教学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具体的做法是:讲一课,练一课,最后进行综合练习。这样做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主动进行训练,考试时也感觉得心应手。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国家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来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制造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要进行一次综合系统的模拟实践及仿真模拟实践。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企业(一般是工业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真实业务作为实践资料;其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不同的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范围,按照从建帐—基本业务的处理—成本核算—利润计算及分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下年财务计划等程序。我带领学生采用真实的凭证、帐表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实践。在具体操作中,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把自己当作企业的财务人员,把所处的岗位当作自己的工作岗位,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办理;再次,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最后将各组完成的成套核算资料总结交流,由教师讲评规范。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模拟仿真实践,不仅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全部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对会计凭证的传递、记账规则、对帐结账、会计档案的管理有了更全面,更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切身尝试了出纳员、成本员、记账员、会计主管等岗位工作职责与特点,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达到了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融会贯通的目的。
学生对此深有感触:“会计实践教学使我们既学到了书本知识,又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以前虽然学完了会计课程,但心里总不实在,真正上岗,怕难以胜任。毕业前的模拟实践,真正提高了我们的操作技能,面对真的会计岗位,会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会计工作任务。”
二、提倡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式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从教育目标来看,会计学科能力是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能力集合体。案例教学在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分析有余而整合不足的会计教育现状而言,案例教学是在分析、辩护及反思中建构知识,有助于学员整合知识结构。进行独立思考。
2、从会计教育的实践来看,当前课程之间,相互“割据”,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严重影响了会计教育质量课教学中恰当引入案例教学,必然有利于这一状况的改善。
3、从国内会计教育的经验来看,会计模拟实习作为一种联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只是在会计核算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会计管理方面却显出乏力。若是能够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无疑是对会计模拟实习的绝好补充。
(二)会计课应如何恰当引入案例教学
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如何恰当引入案例教学,与每个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有以下原则可以把握。
1、相互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示个人的观察、倾听、沟通和决策能力,积极引导学生陈述观点、分析争论,要鼓励对事不对人的交流方式,特别是要鼓励必要的创新,而非追求“标准答案”。这样,教师和学员就可以在自由的气氛中充分地交流,有利于不断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当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案例教学中根本就不存在判断对错的“标准答案”;成绩的评定主要依赖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的参与及事后的总结。
3、重在培养“能力分子”。案例教学并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把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案例呈现出来,要学员自己去讨论、争论和思考,挖掘知识。案例教学造就的是一个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有时也能挖掘一部分知识,但却相当零散,难怪有说它是“非线形的知识之旅”。可见,案例教学重在培养“能力分子”;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案例教学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此外,有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在培养学员的预见能力方面几乎无能为力;而对于任何一位学员来讲,知识和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案例教学只能恰当运用,而不可滥用;教学案例必须呈现课程内容,含盖有关章节的重要概念,既要清晰易读、易懂,又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以便充分反映现实世界当中的两难抉择。
4、案例教学放后头。案例教学改变了以某单一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而以有效解决客观实际问题为中心,实现了学科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案例讨论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的知识,如果学生缺少人文、经济、科技、管理等某方面知识,都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从整个会计学科体系来看,基础性的课程显得非常重要。
案例可以先发给学生,具体的上课的时间可尽量后移,给学生一个“积蓄能量”的时间。就整个会计学的教学环节来说,我觉得将毕业前的实习时间专门用来安排案例教学比较好,原有的会计核算的综合实习可以前移到与基础会计课同步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与相关内容有关的案例,找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5、伦理渗透重效果。要使学生培养和发挥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说没有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责任约束,陈述观点,决策的随意性很大;二是考核的弹性较大,有的学生“搭便车”,不积极思维,不积极参与,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渗透必不可少。
对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陈说利害,使学员明白,在课堂学习中发现并改正他们可能会出的错误决策,是为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作出类似的错误;特别是这些错误决策可能将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因而,那使是“演习”,不是实战,每个人都必须积极参与,负责地作出每一项决策。最好是每次案例课结束后都要求学员写出相应的反思报告,不断总结有所领悟。
总之,实践性教学既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一线教师作为研究者和行动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罗长青.《浅谈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华会计函授》2000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