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3-10-11庾宗春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知运算数学知识

庾宗春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师引导;氛围;迁移;体验;方法;思维;创新

一、“导”在以惑为诱,创设良好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以惑为诱,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 这一节课时,在新课前,先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抢答”活动:(1)让学生口算下列各式:

52-42=?, 102-92=?,

202-19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规律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来;(2)不用计算器,请你直接写出100002-99992的结果.依次由学生答出,看谁答得快.结果当然都是老师取胜,而老师的“神速”判断更使学生大惑不解,好奇心也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老师的“妙法”,因而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教师顺势引入教学内容:此列数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计算就会迅速而又准确.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或介绍一位数学家,或出一道趣味数学题,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都可以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过程.正是这样一个蓄意制造而引起迷惑的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惑中顿悟,疑中开悟.

二、“导”在挟旧奔新,促使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教学中新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延伸或组合.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转折点,挟旧奔新,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三、“导”在体验过程,形成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种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展示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展示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即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的那些不完整的知识或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并能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成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的法则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法则,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应该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于是,马上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引例:“某商场一年共盈利4.5万元,那么该商场平均每月盈利多少万元?”.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学生借鉴先前学习的运算法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以及“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参考文献:

[1] 申建春.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湖南教育,2005(3).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4(7).

[安徽省当涂县姑溪初级中学 (243100)]

猜你喜欢

新知运算数学知识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知
新知速递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