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城市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3-10-11屹,王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消费

丛 屹,王 栋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78年我国城市化率是17.9%,到了2010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0.01%。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达到2亿人,国家统计局估算这一数字将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增加。这些农民工虽然已经在城市里工作与生活,但是其户籍大多数还是在农村,而国家测算城市化率时为了简单和通用起见只是以人口为依据,将其看做是“城市人口”,所以这种城市化是不完全的城市化,只是人口的流动而非转移,并且其背后产生了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其消费的减少和内需的不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国内学者对我国城市化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易丹辉、孙凤(2000)[1]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不同城市间居民在总消费支出和各项消费支出的差异很大;刘艺容(2005)[2]认为只有加快城市化的建设才能拉大我国的内需消费;何海鹰,朱建平(2006)[3]认为城市化与消费二者是相互拉动,并且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做出了实证的分析;李林杰、申波、李扬(2007)[4]阐述了借助人口的城市化拉动我国的消费需求,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孙虹桥、朱深(2010)[5]认为长期来看城市化会促进消费的增加,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还没有显著地促进消费的增加;杨帆(2010)[6]认为四川的城镇化和消费之间长期处于均衡状态,但是短期内确实是失衡的。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城市化和消费的关系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大多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的城市化,在此基础上研究完全的城市化是如何促进消费,或者是就业结构、消费和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一些学者也涉及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流动人口的消费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扩大国内的消费水平,但是也只是从总量上来分析,没有深入分析不完全城市化和消费之间的影响关系。

本文基于不完全城市化的视角,虽然在短期内和一定的程度上不完全的城市化会提高国内的消费水平,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完全城市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弊大于利。本文重点分析不完全城市化下,进城务工人员的非正规就业,流动人口的“内卷化”和“短期”行为[7-8],无法从长期中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本文分析不完全城市化与消费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出不完全城市化影响消费的理论机制,对不完全的城市化向完全的城市化的转变和拉动内需,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战略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我国的城市化与消费现状

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经济是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内需不足,国内的消费疲软,最终消费总量所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②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以第二产业中的加工制造业和政府主导的投资作为其动力的源泉,缺失定价权;③产业结构难以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已经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升级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不完全城市化的现状,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完全性。

虽然中国的城市化率在最近三十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种快速的城市化是不完全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的四个维度即人口、空间、经济和社会方面都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消费水平。不完全的城市化导致了人口城市化率上升,但是居民消费水平还是没有提高,无法拉动中国的内需和改变现有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消费结构如图1所示。

由我国的消费结构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农村的最终消费率越来越小,城市越来越大,这一方面说明城市化可以拉动城市消费的上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九亿多农民的消费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也反映出不完全城市化使得农民无法增加其消费总量。在总的消费当中,可以看出农村所占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而城市和政府的消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并且政府消费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城市的比重。这就说明一方面政府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完全的城市化建设;另一个方面由于政府的消费可以认为是政府的投资,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主要是依靠投资来拉动的。

三、不完全城市化影响消费的理论机制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是不完全的城市化,在很多方面都影响了城乡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其主要的影响机制如下。

(一)非正规就业

首先,农民工进城打工,大多也是非正规的就业没有相适用的劳动合同和保障条例,并且还经常有拖欠工资的行为发生,导致其无法按时拿到自己的工资,也无法正常的消费;其次,一些在第三产业经商的农民工,其多数工作岗位是服务餐饮行业,这些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使得经商者有“看天吃饭”的无奈。阻碍了其收入的提高,从而无法拉动内需,提高农民的消费数量和质量;第三,农民工进城工作虽然其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没有考虑到其所在城市的物价也很高,所以相对而言,其除去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之外再无能力购买其他的消费产品。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里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农村也没有养老的保障制度。导致其为了避免以后的不时之需,为了养老和自己的医疗适用,农民辛辛苦苦挣的钱大多都储蓄起来,有剩余的钱不投资,导致其收入的减少,并且现在的利息很低,如果把经济通胀率算入其中,农民储蓄起来的钱的实际价值不但没升值反而贬值了。也更加大了城乡的收入差距,影响其消费。

(三)“短期”行为

由于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感不高,导致其一些行为都是“短期行为”。所谓“短期行为”就是农民工就业的许多生产经营单位没有长期的发展目标,在现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他们这些从业人员选择一种短期的收益行为,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出现了不诚实的经营。导致从长期来看其收入无法增加,从而导致了其消费无力。

(四)工业没有很好地反哺农业

城市发展起来没有很好地反哺农村的发展,导致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时农民想消费,但是苦于没有消费的机会。如果进城消费,由于其成本很高,所以索性就减少了消费。

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完全城市化是如何影响消费,建立一个基于不完全城市化视角的个人多期消费模型。本模型假定持有一定初始资金的理性人在其生命周期内,每年要将其上一年的收入用于以下两种行为:第一是消费,第二是留有资金进行投资,以便满足下一年的消费和投资。这种投资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储蓄以满足自己的不时之需;二是投资收取利润。根据未来n个时期内的消费、投资和自己的收入,系统地制定总体计划,使整个效用最大化。

假设在某年,一个理性人持有的初始资金为q单位,其中一些资金留作来年的投资,剩余的用于消费支出,单位资金投入一年内得到的收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储蓄的利息收益,其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另一部分是其投资的收益率,由于大多数的人们不是高智商的投资者,不妨假设其投资的收益率就是其储蓄的利率a,并且假定其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服从φ(θ)分布。消费x单位资金对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用ϕ(x)表示。在以后的每年中,理性人又决定保留一些资金作为投资,而支出消费其余部分。若假设生命期n年末,他支出完全部资金,需要计算出他采用什么样的消费支出策略,才能使n年中的总效用最大。假设λs表示s年初或s-1年末其可利用的投资与消费的资金总额,xs表示第s年消费支出。显然,第s-1期的理性人持有资金为:λs-1=φ(θ)a(λs-xs)+w,其中w为其工资收入。

假设其理性人的消费效应函数为:ϕ(x)=cxp,其中c>0、0<p<1,其函数为凹函数。符合消费者的效用理论中的边际消费效应递减规律。以fs(λs)表示从s期到1期的最大效应函数。所以:

可以证明以下两个定理:

定理一:若f1(x),f2(x),…,fr(x)是凸集k上的凹函数,则 一 定 存 在 一 组 数 列λ1,λ2,…,λr使 得λ1f1(x)+λ2f2(x)+…+λrfr(x)也是凸集k上的凹函数。

定理二:凸函数f(x)的任一局部的极大值点也将会是全局的极大值点。

令f2(λ2)可知其为凹函数。

解其最优的x2的消费量为:

同理利用数学上的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并且求出全局任意时刻的最优解和最大的效用量。

假设j=s+1结论依然成立可得:

同理可以求其j=n时:

即如果假定理性人的余下的寿命期是n年,初始持有资金为q单位,效用函数为:ϕ(x)=cxp,其中c>0、0<p<1,理性人要达到余下寿命期总效用最大,那么k年的支出应为:

由上述的模型可以看出,消费数量的多少是由工资、初始的资产、生命周期长度和其投资回报率以及分布函数有关,而分布函数又与不完全城市化有关。由上面的导数可以确定消费与其工资成正比;与其初始资产成正比,与其投资的回报率成正比,与其储蓄成反比。其对消费的影响与本文上面的分析正好吻合,并且在此还可以看出其影响的大小。所以解决不完全的城市化问题,对拉动内需,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并且可解:

四、不完全城市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检验——状态空间模型

(一)变量的选择与函数形式的设定

本文选取1978-2010年的年度数据作为计量分析的样本,然后根据第二部分推导出来的基于不完全城市化视角下的多期消费函数的最优解xk*,选取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r=0.0035来代替a,因为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固定,并且多数人的存款未定期存款;p表示其效益函数的指数,选取p=1/4,这样的话可以很好地刻画消费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q表示初始的资本,以上一年人均存款额与投资回报来表示;c表示边际效应率,是一个不可观测的量;影响分布函数和工资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的城市化,选取以下4个角度来刻画:①空间,以tp表示人均耕地数量;②社保,以dp表示每一千人拥有的医生数;③经济,以vf表示财政每年对农业的补助,以ps、pt表示第二、三产业的比重;④人口,u表示人口的城市化率。

由于其函数关系式子当中含有其不可观测的变量,所以选择状态空间模型来估计上述的式子。状态空间(State Space)模型是将不可观测的变量放入可观测的模型中,利用卡尔滤波迭代算法来估计,其模型设定为如下形式。

测量方程:

状态方程:c=c(9)c(1)+[Var=exp(c(10))]

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和相同年龄段但是其想在城市生活的时间长短额不同,选取N=20,30,40和K=3,5,10来分别测量。N表示其还有的生存年限,K表示其消费的时间点。其数据的计算如表1所示。

(二)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变量vf、dp、ue、cjp直接来源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1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ps与pt是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除以总的GDP得来的。u是人口的城市化率,按照一般的做法即为非农业人口与全国总人口的比值得来,其中非农业人口包括城市人口和在城市居住超过6个月的非城市人口,所以说人口的城市化是不完全的,tp表示人均的耕地面积,统计年鉴上没有直接给出来,用全国有效耕地总面积除以农村人口的总数得来。上述数据,为了除去其趋势和单位的影响,都对其取对数。

表1 g的计算结果

对于状态空间模型需要对其方程有如下假设:①分布函数和其工资率假设其是有不完全城市化的四个维度决定的,其是vf、dp、ue、u、ps、pt、tp的线性函数;②其边际效用率至于其前一期相关,不与其他变量相关。

(三)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

利用Eviews6.0估计上述的状态空间模型:

测量方程:

状态方程:c=c(9)c(-1)+[Var=exp(c(10))]

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状态空间模型计量结果

(四)实证检验的结果分析

从上述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其本身的年龄的不同,其消费的时间点不同,其不完全城市化对消费的影响也不同。

1.对于相同的年龄

(1)整体上来看dp、ps、pt对消费产生正向的影响,u、tp、vf对消费产生负向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促进了人民的收入,从而会扩大消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会使人民消除“避险”的心里,从而储蓄减少消费增多。而不完全城市化的人口的增长,农业无法现代化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因而无法更好地促进消费。

(2)从内部来看,K=3-10,其dp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越大,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从长期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会使得大量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其生活消费方式,导致其消费量的扩大。ps和pt的影响有所变化但不是很大,主要是不完全的城市化使得大量的农民工都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餐饮服务业得到“非正规的就业”,虽然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比城市人而言其收入还不是很富裕,再加上城市物价的影响,所以对其消费的总量影响很少。vf对其影响越来越大,主要是如果工业能很好地反哺农业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农民是消费的主要主体,而我国不完全的城市化使得工业没能很好地反哺农业,所以,其财政对农业的支柱增加对消费的影响很大。

2.对于不同的年龄

(1)对于相同的消费时点不同的年龄来看,其对消费产生正向影响的dp、ps、pt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其年龄的限制其不同的年龄的工作单位不一样,其内心的对消费的认知和要求其“避险”的行为也不一样,所以其影响的作用随着其生活的剩余年限不同而不同。产生负向影响的u、tp、vf,tp对其消费的影响很小,几乎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主要因为不完全的城市化导致人们在城市当中的行为都是“短期”的行为,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长期消费行为和其长期的生活目标,导致其大多数只是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没有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不能很好地拉动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

(2)对于相同的剩余生存年限,由于其不同的消费时点不同起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其消费的时间点越靠后,不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其作用也就越大。主要是其需要考虑到长期的消费效应和以后的消费需求,所以对其经济来源和社会保障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不完全的城市化不但不会从长期上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也没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其对长期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没有明显地促进消费的作用。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完全的城市化没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工的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且由于“内卷化”导致的“短期”行为,都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国内消费的不足;并且不完全的城市化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城市居住时间长度的农民工的消费的影响也不同。

(二)政策建议

1.制度方面

(1)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不变放宽其使用权的流转。土地是农民的财产,即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生存保障资料。首先应该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其次在农民城市化过程中应该完善耕地的流转,在稳定和维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使用权时,放开其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使得农业能发挥出其规模效用,使得农民增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实现完全的城市化进程。

(2)户籍制度。认识户籍制度的本质,有条件、有步骤、有区别地更改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制约进城农民实现完全迁移,实现完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而一旦废除城乡户籍制度,会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进城,造成农业危机和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一点都不改变城乡户籍制度,则户籍制度会成为城市化前面的一堵“城墙”,无法完全实现城市化。所以说应该有条件、有步骤、有区别地更改户籍制度,使得户籍制度真正成为人口的登记制度,而不是为了区别“身份”的社会等级制度。根据实际的情况进城农民工的户籍可以有条件、有步骤地进行变更。

(3)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住房保障制度建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住房保障性文件,逐步、有条件、有区别地打破户籍限制的住房保障制度,将“非城市户口”的农民工纳入城市的住房保障体系的保障范围。其次,建立适合农民工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为了增加消费,更好地完成城市化的进程,政府必须加大自己的财政投入,尽快统筹城乡社会医疗保障的建设,建立一套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其免除这些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拉动城市和农村的消费需求。第三,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制度。为了使农民工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增强自身的社会认同感,破除“内卷化”的怪圈。

2.就业方面

(1)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应该严格执行劳动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休假、劳动保护等权利。健全农民工的工会组织,强化集体的力量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工人、国家政府机关、企业三方面协调的保障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有良好的就业保障。

(2)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非正规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城乡的收入差距。建立相应的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可以使得农民工在短期内迅速地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既拓宽了自己的就业渠道,也适应了现在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需求,使得农民工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由于有了必要技能的存在,其“短期行为”也会得到改善,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结构的升级,使得不完全城市化当中的经济维度得到改善,也更好地促进其消费的质量和数量。

3.其他方面

(1)建立长效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机制,破除农民工“内卷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关心农民工生活方面的力度,把农民工组织起来开展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他们缓解现在社会的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结束其生活和工作上的“短期行为”,使其充分参与城市当中的各项民主活动和享有民主权利的机会,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以便完全地融入城市当中,实现人口的完全城市化。

(2)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使得工业更好地反哺农业,发挥农业经济的规模效应。农村应该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为导向,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现在的农业。在增加产品生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市场的竞争力。将现阶段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当中,使得工业化和城市化更好地反哺农业的发展。统筹城乡的发展,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积极的推进农业和其他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这样既能实现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技术化、集约化又不污染环境使得人、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相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其消费总量的增加。

[1]易丹辉,孙凤.地区差异对城镇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预测,2000(1):17-21.

[2]刘艺容.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拉动消费增长的持久动力[J].消费经济,2005(4):31-35.

[3]何海鹰,朱建平.城市化与消费需求相互拉动的效应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1):68-71.

[4]李林杰,申波,李扬.借助人口城市化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7(7):30-40.

[5]孙虹桥,朱琛.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消费增长的动态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5):64-69.

[6]杨帆.四川省城市化与消费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4):31-35

[7]唐茂华.中国不完全城市化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8]李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城市化农民工消费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