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居所建筑的场所精神

2013-10-10张泽忠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歌侗寨廊桥

张泽忠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侗族是一个擅长“干栏”(ganl yanc/kan55ɣan11)①据考证,侗族古歌、款词中的“干”和“栏”,语义皆指房屋。有关论述,参见择均·年浩曦著:《侗族民间文化审美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第147页。建筑和能歌善唱的民族。八百里侗寨山乡珍藏着弥为珍贵的文明瑰宝:鼓楼、大歌和廊桥。

侗寨鼓楼美,美在她像一棵根深叶茂的银杉,脚踏大地,头顶祥云、蓝天,挺拔、清雅,雄浑、壮观。僻静的侗寨山乡,因鼓楼多了一份神奇与美丽。

侗族大歌②大歌,侗语“嘎老”(al laox/a55lao31)或“嘎玛”(al mags/a55maɦ323)。“嘎”,指“歌”;“老”和“玛”,大意指“庄重”、“宏大”和“久远”,其意与敬仰祖先及表明渊源久远有关联,与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水声、鸟鸣声等生命形式有关联;汉语译为“大歌”。据侗族学者张勇考证,大歌分单声歌和多声歌。单声歌有乐器伴奏的琵琶歌、果吉歌、笛子歌、木叶歌和无乐器伴奏的山歌、河歌、酒歌、龙歌、拦路歌、耶歌、儿歌等;多声歌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礼俗大歌、叙事大歌、儿童大歌和戏曲大歌等。现约定俗成,大歌一般指多声歌,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合,分高、低声部,高声侗语称雄声、公音、高音,低声侗语称雌声、母音、低音。大歌属支声复调民歌,旋律优美抒情,和声协调完美。在侗族的礼俗中,大歌一般在鼓楼演唱,因此亦称“鼓楼大歌”。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会议)审议并批准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者注(亦称“鼓楼大歌”)美,美在她如同天籁之音,萦绕于白云间,徜徉在蓝天下,八百里侗寨山乡,天穹因之越发的美妙,大地因之勃发无限生机。

侗寨廊桥美,美在她像天陲的飞虹,绽放着吉祥、瑰丽的霞光,于是,天上人间,洒满了侗家人的遐想和希望。

侗寨山乡的文明瑰宝,昔日藏在深闺,今日美名不胫而飞,广播天下。

于是,“古老而纯正”有如“清泉闪光”①1986年9月28日至10月12日,贵州省黔东南侗族女声多声部歌队应巴黎秋季艺术节邀请赴巴黎演出,受众好评。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称“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罕见”;艺术节主席、法国文化部长米歇尔说侗歌是“清泉闪光的音乐,在世界上也罕见”。参见《侗族百年实录》,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7月,第383-386页。的侗歌艺术,走出了国门,唱响了世界,崇尚“饭养身/歌养心”,能歌善唱的侗族,因此赢得了“东方音乐民族”的美称。

图1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从江增冲鼓楼

图2 鼓楼大歌演唱

于是,一座座鼓楼、廊桥和吊脚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统计,湘黔桂毗邻处有7座鼓楼、4座廊桥和3座古侗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廊桥经典之作——程阳永济桥——被国务院列为人类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名录。

图3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地坪廊桥

图4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三江程阳永济桥碑文亭

图5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

为此,堪称人类文明遗存瑰宝的侗乡建筑艺术,备受世人瞩目和关注。

自此,八百里侗寨山乡,游人络绎不绝,观者如潮。

图6 笙歌迎宾客

图7 观者游人图

观者游人,有年长者,有年少者,有专家、学者,有平民百姓。

观者游人,感受深切,感慨良多。一是叹服这僻壤山乡,有如此动听迷人的歌声,如此美妙绝伦的风情风物;二是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叫生活的真谛,什么叫诗意地栖居①诗意栖居理论鼻祖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借诗人的诗句对栖居境界作精辟的描述,认为人类想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得仰望“神性”,“按‘神性’来测度自身”;“神性”就像荷尔德林在《追忆》中所描述的那样:“用光替人加冕/就像怒放的花朵为树加冕”。在海氏看来,“神性”等同于“替人加冕”给人以“诗意栖居”的天地自然。有关论述,参见张泽忠、吴鹏毅、米舜著:《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存在论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28页。。

崇楼杰阁,翼峙中流。复道长虹,往来利济。非独行人利其驰骋,农耕乐其休息也耶;况芦笙晚唱,佳丽纷臻,琶笛临风,明月朗照,则更增韵事於无穷矣。②张泽忠编:《侗族风雨桥·重修盘贵文星桥序》,深圳: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2月,第68页。

图8 崇楼笙歌农事乐

楼无樽栌节梲之华,旨在坚,而昭其俭;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踞其中以望,凡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之语,花之香,兽之走,鱼之游,以极万类;举熙熙然回巧献技,无一不目悦耳娱,心旷神怡。每盛夏高秋,无少长,辄科头赤脚,咸集于斯,或手挥丝桐,或口吹芦管,歌者歌,舞者舞,浴者浴,风者风,皞皞乎如无怀葛天之民。①姜玉笙:《平流北楼记》(三江县志·民国版),第314页。

八百里侗寨山乡,古属牂牁夜郎,如下诗句,说的是侗寨居方之所②居方之所,即栖居之所,意指“‘辨物居方’,‘居其方’与‘安其所’”。《周易·未济卦·象传》(《象曰》):“火上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正义曰:“‘君子以慎辨物居方’者,君子见未济之时,刚柔失正,故用慎为德,辨别众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所以济也。”援引自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253页。和栖居文化历史渊源悠久、绵延,侗乡境内风情风物的神奇、旖旎和瑰丽。

桥楼架江上,标志我侗乡。

古属牂牁地,族源骆越方。③张泽忠编:《侗族风雨桥·诗客名人题词赋诗录》,深圳: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2月,第71页。

图9 碧水桥楼影青山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风情风物。故而,由古至今,八百里侗寨山乡处处崇楼杰阁,芦笙晚唱,琶笛临风,歌者歌,舞者舞,浴者浴,风者风,皞皞乎如无怀葛天之民。故而,观者游人,留连于斯,向往于斯;且赋诗铭文,以表心迹,以示叹服。

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

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

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④张泽忠编:《侗族风雨桥·永济桥修复记》,深圳: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2月,第70页。

乃古之人所谓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梁,不过浮辞空论耳。……试观此奇桥伟梁,横亘绿野,峥楼嵘础,倒掩碧空,负砥强似灵龟,承梁胜于螭龙。黛白相间,酿青新为素雅,横竖交列,蕴隽于会融。不堆不砌,无缺无冗。和谐得体,稳建从容。有谓美在宜不在妆,雅在清不在艳,信矣。⑤张泽忠编:《侗族风雨桥·永济桥修复记》,深圳: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2月,第63页。

观者游人,感受之深切,感慨之良多,一是出于情之所致,二是确因有感而发。情之所致,缘于八百里牂牁夜郎地,诗意栖居景致,其影其形,可寻可觅,可追可忆。有感而发,缘于所见所闻,其趣迥然,体味殊深。

山外,是别一样的世界,山里,是另一重天。山里,风光旖旎,天和、地和、人和;山外,“祛魅”重压,喧哗无度,让人劳顿如斯,困惑如斯。

图10 廊桥休憩

“祛魅”者,乃世界失去诗性魅力是也。“祛魅”原因,哲人以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以理性为工具来改造世界、控制自然,世界被程序化、符号化和功利化,世界因此失去神圣性、诗意性和审美意义;缘此,人的自身存在亦出了问题,如终日奔波劳碌,“数米计薪,日以挫其志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①[清]王夫之语,引自凌继尧著:《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294页。。为此,人们以诗意地栖居相召唤,以“复魅”为旗帜,试图寻回心灵的安顿和栖息。

人们慕名来到风光旖旎、景致迷人的侗寨山乡。

人们意欲皈依和谐,沐浴宁静。人们身处僻静的侗寨山乡,恍然间,似乎看到了人类精神家园的希望所在,亦坚定了走出生存困境、生态环境泥淖的信念。

于是,礼赞之情油然而生,诗句脱口而出:

天地有大美

侗乡有希音

云头碧水处

亭廊楼阁对峙飞

琶笛临风舞者欢

复有歌声惹人醉

图11 舞者歌声惹人醉

人们坦陈心扉,感慨良多,慰藉良多。人们亦不禁扪心自问:这“族源骆越方”的民族,这牂牁故地的八百里侗寨山乡,源自何时,缘于何因,锻造出如此旖旎的风情风物,如此瑰丽的栖居文化?

深究细问,人们终于在关于族群生命共同体的符号指称“干”(ganl/kan55)、“更”(geml/æȶm55)或“金”(jeml/kɘm55)这一族别指称(族称/自称)上找到了答案。

侗族自称“干”、“更”或“金”,汉语没有与之对应的语词和读音。宋代典籍文献用汉字记侗语语音的方法,称“仡伶”或“仡览”。汉字“仡伶”或“仡览”的反切音,与侗族自称“干”、“更”或“金”切近②宋·典籍《西南溪洞诸蛮》和陆游《老学庵记》(卷四)以“仡伶”、“仡亻览”反切音“干”,对侗族族称(自称)作音译的记录。《西南溪洞诸蛮》:“乾道七年,靖州有仡伶杨姓、沅州生界有仡伶副峒官吴自由。”陆游:《老学庵记》(卷四),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1月,124页:“辰、沅、靖州等有仡伶”,辰、沅、靖州即今之新晃、芷江、玉屏、天柱、三穗、靖州等侗族居住地。。“干”,日常用语指“用树枝木栅把居住环境和栖居之所遮掩起来”,原初语义指“积木以居”③“积木以居”为古百越民族的栖居方式,《赤雅考释》中“罗汉楼”(侗语:小伙子木楼)对此作过描述:“以大(一本作巨)木一株,埋地作独脚楼”。详见[明]邝露著,蓝鸿恩考释:《赤雅考释》,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12月,第36页。,与“干栏”所指意义相通,两者都指房屋。族称(自称)“干”在元语义上与栖居之所(“干栏”,ganl yanc/kan55ɣan11)的意义蕴含直接同一①据吴治德考证,侗族古歌、款词中的“干”和“栏”,元语义皆指房屋。如“款”在规定青年男女的夜间交谊活动时,有这样的规定:“Jiv mieegs keip ganl,jiv banl qamt nyaemv”。意思说:女孩子生下来有开房屋门和男孩子行歌坐夜的规矩(习俗),男孩子生下来有走寨坐夜和女孩子谈情说爱的规矩(习俗),“款句”中的“gan”l(“干”),元语义指“房屋”;又如《耶父母》中有:“Jiul weex lagx mieeg jis nyenc kongp benh ganl yanc jeengl benh”。意思说:“我们做姑娘的没有一份房屋,也难争这个份”。耶句中的“ganl yanc”(“干栏”),元语义亦指房屋;再如《消散歌》中有“散回屋”歌句:“Juic bail wenc muh daol bail yanc yeml xenc pus sas jonv bail ganl”。意思说:“鬼去坟墓我们转回家,阴神菩萨转回屋”。歌句中的“yanc”(栏),元语义指的是家,“ganl”(干)元语义亦指房屋。吴治德认为,古时侗语口语中的“干栏”(ganl yanc)是连用的同义复合词,后来“干”和“栏”分开或同时并用,再后来“干”作为房屋的意思在口语中消失,唯独“栏”保留了下来。我们认为,侗族初民的“干栏”行动,是一次“积木以居”的围起房屋的重要行动。参见择均·年浩曦著:《侗族民间文化审美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第147、149页。,说明侗寨居所建筑从萌芽的始初已然图符化地诠释了族群自我对栖居理念的理解和想象。而这,正是侗族栖居之所被世人称之为人类珍贵遗存、建筑艺术瑰宝的奥秘所在。

鼓楼,取像于荫护初民的古树银杉。

图12 与巨树媲美的鼓楼

切入时空即遭遇时空②哲学意义上的遭遇(happened to,或encounter to)时空,指遭遇神圣,即遭遇来之自然环境的“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宗教现象学家奥托语)。——作者注的始初,鼓楼即耸立在寨子的“颇圣颇地”(bov senl bov dih/po53sən55po53tji33),意为寨子的肚脐,隐喻天地宇宙的“中心”处,其圣化品格令人崇敬、景仰和膜拜。古典主义建筑观认为,西方的“石构建筑”,才称得上“永久性”、“纪念性”的“伟大艺术”,东方的木构建筑缺少神圣性,没有“纪念性”意义,所以不属“史书”建筑 。侗族鼓楼(包括廊桥)的神圣性和雄奇性,纠正了古典主义建筑观的歧见和偏误。

图13 耸立天地肚脐、隐喻宇宙中心的神圣、雄奇的鼓楼

廊桥,表征④表征,指原有的形态无法描述与表达,用新的符号形态与方式再度表达。英国学者霍尔在《表征:文化意象与意指实践》中的解释是:表征指“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有意义地表述这个世界”,“从根本上说,表征一方面涉及符号自身与意图和被表征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又跟特定语境中的交流、传播、理解和解释密切相关”。参见[英]霍尔编,徐亮、陆兴华译:《表征:文化意象与意指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第15页。人类自身生产的生命生成之过程,象征生命圣化之崇高与壮丽⑤侗族民间信仰观念中,廊桥隐喻人世间与阴间之通道,象征生命生成过程之崇高与神圣。——作者注;坐落在廊桥怀抱里的山寨,依山造势,依水布陈,以和谐与富有生机的生命整体,表明对宇宙时空和天地自然的顺应与尊崇。

图14 侗寨意趣图:“遮掩的居所”

大歌,侗语“嘎老”(al laox/a55lao31;“嘎”,指“歌”,“老”,指“庄重”、“宏大”和“久远”),其意与敬仰祖先及表明历史渊源久远有关联,与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水声、鸟鸣声等诗意盎然的生命形式有关联;赢得“天籁之音”的美称,缘自于时空老人对她的钟情与青睐。

图15 鼓楼大歌演唱图

在侗族看来,蓝天飘过白云,时空充盈着神圣、崇高与壮丽,源自于“人——神灵——天地自然——居所”的对应关联与和谐共生;因而认为,经由圣化了的居所,是人之居所,是天地自然之居所,是神圣化和诗意化了的栖居之所。大致缘于此,在氏族社会巢居时期,在“用树枝木栅把栖居之所遮掩起来”的始初,侗胞即把属于时间艺术的大歌和把属于空间艺术的鼓楼、廊桥、吊脚楼,当作神圣化了物化物;于是,讲究顺应天时,讲究“人宅相扶”、“感通天地”①语出《周易·未济卦·象传》:“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援引自王振复著:《大地上的“宇宙”:中国建筑文化理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3页。,便成为侗寨山乡栖居之所的目标所在:像庄重、高雅的大歌一样,追崇神圣、崇高与壮丽的审美化品质与品格。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时至今日,不少侗寨依然沿袭着古风:聚落空间的四面八方,由参天古树、栅栏、寨门楼、稻田、溪涧环抱着与遮掩着。有学者认为,居住场所的这一诗意性品质、品格,其标志性意义在于表明,由古至今,侗族一直持守着神圣、崇高的情怀:以时空艺术的物化物方式(大歌的时间艺术化方式与居所建筑的空间造型化方式),表达着对生命之源、人类母亲(大自然)的眷顾和尊重,对宇宙秩序的安立有序的推崇。

图16 “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如斯古风今犹在

逝者,其形可忆,其影可追;始基性、本源性的“干栏”行动(“干栏”,ganl yanc/kan55ɣan11,指“用树枝木栅把居所环境与居所遮掩起来”)及其所建造的居所建筑,今天不仅以聚落空间的壮丽、神圣方式承袭了下来,而且以时空仪式性的结构模式,即以栖居之所的编码符号及其所编织和深描(Thick Discription)①[美]克里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1926——)认为,民族志的目标所在是深入到行为的表面之下去寻找积累的推论和暗示的层次,以及意义的等级结构。在《深描:通向文化的理解理论》(收录在《文化的解释》,1973)中,格尔茨创立了这个理论。援引[英]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弗林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1月,第381页。的意义结构,去规限、制约和影响着族群自我如何去定义世界和理解世界。

哲人、学者以为,这就是“建筑意”和“场所精神”②一般认为,侗族居方之所名声远播,原因在于侗族建筑艺术的空间造型独特、视觉冲击力强烈,且富丽、堂皇和富于审美想象力。然而田野调查发现,这些居所建筑的经典性及其之所以赢得声誉,主要在于它们以特有的阐释性“图符”(icon,即“符征”,指以不同的符号来解释已有的符号的,而由这些符号所构成的意义“图符”称之为“阐释性符号”)和时空仪式性结构模式,表明擅长“干栏”建筑的侗族对于“辨物居方”与“居安其所”的生存环境生成性的理解以及对圣化宇宙生命存在的推崇。这正是侗寨居所序列出自禀性自身所拥有的“建筑意”与“场所精神”的哲学性基础,也是侗寨居所序列总是以一种“连带世界的意蕴而同时既与”的根由性方式深刻性地影响着侗族传统社会的“无意识”观念基础及其秩序化结构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所建构的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的本原性根由所在。为方便理解计,此处援引如下相关的论述藉以说明“建筑意”与“场所精神”的哲学性意义: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代表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所描述的“场域化”,与人类学家马克·奥格(Marc Auge)所描述的“场所化”(places)的相似之处在于:“场所化”或“场域化”过程有一个与社会空间、世界进程打交道的“场所”涌现(即哲学性蕴涵的涌现)。详尽论述,参见[英]奈杰尔·拉波特乔安那·奥弗林著,鲍雯妍张亚辉译:《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1月,第378页。另,“建筑意”系林徽因语,“场所精神”系舒尔兹语。有关论述,参见赵辰著:《“立面”的误会建筑·理论·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1月,第54页。的魅力所在。

观者游人以为,这就是“族源骆越方”、自称“干”族群集体在牂牁故地营造旖旎风情风物和瑰丽栖居文化的奥秘所在。

图17 顺应自然、安立有序,标记“建筑意”与“场所精神”的侗寨居所

世人把人类珍贵遗产分为自然、物质和非物质三种形态,在侗族看来,这三样文明遗存相互依存,浑然不可分开。盛典日,在鼓楼坪演唱赞颂萨玛神①萨玛神,意为大祖母神(萨:Sax/sa31,即祖母;玛:Mags/mak323,指“大”或“老”,其意可与“萨”互认、互证和互为转换)。萨玛神,侗族民间信仰顶礼膜拜的人文始祖神。盛行于我国黔湘桂毗邻南部侗族地区、源自于侗族萨玛神民间信仰的萨玛节,作为民族民间珍贵文化遗存,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宗教用语中,“萨玛神”(萨玛庆子)意为“万物之母“,位居一切神祇之上,其至尊神格,可与“大神母”(指神话序列中包括诸如古希腊“大地女神”该亚、古埃及女神伊西斯、美索不达米亚女神伊南娜、古叙利亚女神阿纳特等在内的女性神)相匹对。有关论述,参见张泽忠、吴鹏毅、米舜著:《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存在论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021页。大歌,苍穹(空间存在)仿佛回复到远古,宇宙生命的时间之流,仿佛倒流到“当初萨子(萨玛神)七千里路下界来”的神圣时刻,此时,舞者、歌者在体验元初宇宙图景再度现实化所带来的愉悦和欢乐中,身心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廊桥的生命形式讲究与大自然的有机融合,作为生命整体容不得随意肢解和割裂。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巴团培龙桥,某文物单位曾有意把它搬到南宁省城博物馆民族文物苑展览,最后打消了念头,原因是廊桥的构架搬得动,廊桥四周的巨树古津、飘香稻田和潺潺溪流挪不动,因为没有了这些,没有自然环境,廊桥便没了韵味,失去了生命意义。演唱萨玛神大歌,离不开鼓楼场地,大歌在鼓楼里礼赞女神、接待尊贵宾客,大歌缘此称“鼓楼大歌”;廊桥与好山好水血肉相联,巴团培龙桥缘此赢得“气韵最为浓烈、传神,艺术性最高”②择均·年浩曦著:《侗族民间文化审美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第140页。的美称。可见,非实物遗产、实物遗产和自然遗产,在侗寨山乡,如同浑然一体的生命存在。而在侗胞的心目中,八百里侗寨山乡,自然、物质和非物质遗存瑰宝,以生命的智慧,标举着一个民族的生态生存主张:尊崇“天地—人—神—居所”的对应关联与和谐共生。无庸置疑,这就是哲人学者所认为的“建筑意”、“场所精神”的精髓所在,灵魂所依。

云头碧水,亭廊楼阁,芦笙晚唱,琶笛临风,舞者舞,浴者浴,少了风情没了歌声,缺了风物,没了山水,没了一草一木,“建筑意”、“场所精神”就没了诗意可言。观者游人亦由此发现,当人们叹服这族源骆越方古属牂牁故地的僻静山乡有如此动听迷人的歌声、如此美妙绝伦风情风物的那一瞬间,眼前所见的,定然是栖居之所的布陈、营构有如复调式和声的鼓楼大歌:旋律、节奏千回百转姿态迥然,整体感强烈、鲜明、凸出,动人心弦,沁人肺腑。

显然,这就是“建筑意”、“场所精神”所显示出来的特有的审美选择和审美特性。由此,当人们走进侗寨,呈现在眼前的情景是鼓楼、廊桥的壮丽美,质朴别致的吊脚楼、寨门楼等单座建筑的形态美,以及这些单座建筑形态美与组群序列和谐美,共同营构的聚落空间的韵律美与节奏美。而这,正是牂牁故地旖旎风情风物、瑰丽栖居文化诱人、迷人的原因所在。

对此,游人、学者作了如是描述:

廊桥一般坐落在山寨前的溪河上,吊脚楼、寨门楼等布陈在它的环抱里。一座廊桥,往往把山寨围成规范感很强的聚落整体。但由于廊桥的独特风格及空间艺形态所营造的“形式力量”(诸如程阳永济桥所具有的“游龙翘首”般的雄伟气派,巴团培龙桥所具有的如飞虹架天堑般的独特气韵),又使规范感很强的建筑群落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其内聚力、向心力与外向扩张力,规范感与生机活力,既展现宁静美,又表现动态美。宁静美与动态美,既矛盾又统一,两者在相斥状态中形成合乎“美的尺度”和多样均衡。因而,在既对立又协调统一的形态中,由单座建筑所构成的组群序列,犹如“灌注了一种内在的生命形式”③王世德主编:《美学辞典》,北京:北京知识知识出版社,1986年9月,第44页。,在地形条件欠规整和极为复杂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形式上的生动性、独特性、新颖性与本质上的整合性的统一规整,从而使寨落聚合空间获得一种动、静和谐的浑然美与清雅美。④朱慧珍、张泽忠等著:《诗意的生存-侗族生态文化审美论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4月,第130页。

图18 聚落空间浑然清雅的侗寨

图19 把山寨围成聚落整体的廊桥

如此迷人、动人的栖居地,人们向往、崇敬。人们有理由铭记这片土地旖旎风情风物、瑰丽栖居文化所标举的生态生存智慧:尊崇“天地—人—神——居所”的对应关联与和谐共生。值得一提的是,当人们铭记住这个唱着“天籁之音”的东方民族对人类的栖居理念所作的奉献时,亦铭记住这一诗意栖居理念所蕴含着的生态生存智慧及其具有的深刻性启示意义:一者与现代性诗意栖居理念相呼应,二者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存在论)意义上的“人是人的自然”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第167页。的理论说相通约。尤其重要的是,由此人们自然做出这样的反思:当今人类面临着亟须解决的“人化的自然”②马克思著,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第79页。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生态损毁和信仰阙如等诸多难题,为此,从一个世居民族的居所哲学观念摄取智慧性和启示性的思想资源应该成为可能。

[1]三江县志[M].(民国版).

[2]张泽忠.侗族风雨桥[M].深圳: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5]张泽忠,吴鹏毅,胡宝华.变迁与再地方化——广西三江独峒侗族“团寨”文化模式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王振复.大地上的“宇宙”:中国建筑文化理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英)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弗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8]赵辰.“立面”的误会 建筑·理论·历史——中国建筑学术的先行者林徽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9]择均·年浩曦.侗族民间文化审美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10]王世德.美学辞典[M].北京:北京知识知识出版社,1986.

[11]朱慧珍、张泽忠.诗意的生存-侗族生态文化审美论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大歌侗寨廊桥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去廊桥找你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
——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肇兴侗寨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侗族大歌
侗寨里的斗牛舞
犹记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