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低温煤焦油的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2013-10-09孟雪松吴洪新凌凤香

精细石油化工 2013年6期
关键词:煤焦油芳香极性

陈 琳,孟雪松,吴洪新,凌凤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 抚顺 113001)

在石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产业、提取低温煤焦油并发展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煤焦油是煤在干馏和气化过程中副产的具有刺激性臭味、黑色或黑褐色、黏稠状液体产品,组成结构十分复杂[2],故对其结构组成的探究尤为重要。虽有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3-4]等表征手段,但还不够完善。核磁共振技术是研究复杂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5],尤其是对重油类复杂的物质,更显示出其他分析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分辨1H NMR和13C NMR能够直接反映出碳、氢及杂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且不受试样极性和挥发性的影响,分析简便、快捷;DEPT技术(无畸变极化转移增益法)通过采用特定的脉冲序列,得到有偶合信息增强的13C NMR谱,可将CH、CH2、CH3区分开来。因此,高分辨NMR是表征油品结构组成的有力工具,为煤焦油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笔者利用1H NMR、13C NMR和DEPT方法对一种低温煤焦油的不同组分的结构进行研究,旨在为煤焦油的深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 实验部分

1.1 试样的制备

原始试样为新疆低温煤焦油(DM)。先将DM通过酸碱抽提分别得到酸性组分(DMS)、碱性组分(DMJ)及中性组分(DMZ)。具体过程为: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正己烷溶解,以一定浓度的 NaOH 萃取,水相用 HCl中和,再用CH2Cl2反萃取,CH2Cl2的萃取物即为酸性组分。NaOH萃取后的有机相用HCl萃取,水相中加Na2CO3中和,用CH2Cl2反萃取,CH2Cl2的萃取物即为碱性组分。酸碱萃取后剩余的部分即为中性组分。将酸性组分、碱性组分、中性组分分别除去溶剂,并在一定温度下抽真空至恒重,准确称量,保存在充N2的磨口锥形瓶中。中性组分又通过柱分离(溶剂依次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甲醇)得到不同的极性组分(DMZ-1、DMZ-2、DMZ-3、DMZ-4)。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实验均在BRUKER AVANCEⅢ500超导核磁共振谱仪上进行,5mm BBO探头。

1H NMR和13C NMR的共振频率分别为500.13MHz和125MHz,溶剂为氘带氯仿,TMS做内标。其中13C NMR谱采用反门控去耦谱,加入0.05mol/L乙酰丙酮铬Cr(acac)3作弛豫试剂,以降低NOE效应。DEPT实验的90°脉冲宽度为10μs,脉冲循环延迟2s,累加次数2048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1 H NMR谱分析

图1是低温煤焦油DM 经分离得到的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的1H NMR谱。

图2是中性组分分离得到不同极性组分的1H NMR谱。

1H NMR谱中氢分布的归属[5]列于表1。

图1 DM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的1 H NMR谱

图2 DM中性组分分离得到不同极性组分的1 H NMR谱

表1 核磁共振氢谱归属

在1H NMR谱中,依据以上氢谱的谱峰归属进行分段积分,并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到各类氢的分布情况,结果列于表2。

表2 各种类型氢的质量分数

由图1和表2可知:DMS组分中,δ=0.5~1为芳香环γ位和γ位以远的与碳原子相连的质子和环烷烃质子,质量分数为0.0441;δ=1~4为芳香环β碳上氢及侧链相连的α-CH2和α-CH3,质量分数之和为0.6375。前者与后者的比值较小,即长链较少,支化度低。δ=6~9是芳香氢及酚羟基的吸收信号,说明DMS组分中含有甲基酚、二甲基酚等酚类物质。DMJ组分中,Hγ为0.1009,Hα与Hβ之和为0.7528,前者与后者的比值较大,几乎为DMS组分的2倍,说明碱性组分中长链较多,支化程度较高。从数值上看,碱性组分的芳氢含量不足酸性组分的一半。δ=7.3左右是吡啶的特征峰[7],表明碱性组分中含有吡啶类物质。DMZ组分的支化度和芳氢含量都介于DMS和DMJ之间。

由图2可知,中性组分柱分离后,DMZ-1组分脂肪区部分的吸收峰较强,芳香区部分的吸收峰较弱,δ=1.8处出现少量的烯氢的峰,δ=0.9处是不同链长的端基CH3基团的信号峰。整个脂肪区的吸收信号都是芳香环侧链β和γ位及以远的与碳原子相连的质子和环烷烃质子。DMZ-2馏分的脂肪区和芳香区的氢含量都明显增加,脂肪区增加了δ=2.1~3.9处芳环侧链α位CH、CH2、CH3的含量。由此可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得到的组分的极性也相应的增强,开始冲洗下来的主要是非极性的脂肪烃,而后出现了弱极性的芳香族化合物。DMZ-3组分的芳氢和脂肪烃的含量较DMZ-2都有所减少,但在δ=4.5和5.3处出现了与含氧基团相连的氢,即组分中有了含氧化合物的存在。DMZ-4组分的芳氢含量和脂肪氢含量与DMZ-3组分变化不大,但δ=4.1~5.9处出现了更多的与含氧基团相连的氢,可见含氧化合物的含量有所增加。由此可见,随溶剂极性的增强,分离下来的组分中极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应的增加,符合相似相溶规律[8]。

2.2 13C NMR和DEPT谱分析

以DMZ-2为例进行13C NMR谱分析,图3为DMZ-2的13C NMR谱和DEPT谱。DMZ各组分13C NMR谱碳的归属[9]及相对含量列于表3。

图3 DMZ-2组分的13C NMR谱和DEPT谱

表3 DMZ各组分13C NMR谱归属及相对含量

由表3和图3可知,DMZ-2组分在脂肪区δ=8~25处是环烷碳和芳环甲基的吸收峰,占8.19%;δ=25~36处是长链烷基与端甲基相邻的碳,占18.95%,此区域饱和烷烃—CH2、—CH较为丰富,在δ=26和30处分别是环—CH2和环—CH的吸收峰,可以推断原煤芳香结构中有较多的环—CH2和环—CH 结构。由于脂碳中—CH、—CH2结构与生油潜力密切相关,而—CH3、—OCH3等官能团主要倾向于生成气体[10-11]。从数值上看,前者比后者含量多一倍以上,可以推断此种新疆煤样的生油潜力较大。

δ=100~170区域是各种类型的芳香碳,含量共占71.21%,表明含有较多的芳香族化合物,且与芳香结构上连接的烷基侧链较短;其中δ=118~129处是叔碳的吸收峰,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0%,同样证明了结构中含有大量的—CH2官能团;δ=170~220区域内无吸收信号,表明基本不含羧基碳和羰基碳结构。δ=77处是氘代氯仿中碳的信号峰。

在DEPT 45°谱中,CH、CH2、CH3峰均出现,且全部向上;DEPT 90°谱中只有CH峰,向上;在DEPT 135°谱中,CH、CH3峰向上,CH2峰向下。季碳信号可以从全去偶碳谱与各亚谱相比较而得到。综合 DEPT 45°,90°,135°分析,δ=20~36主要是长链烷基中—CH2的吸收峰,而季碳信号主要集中在δ=130~158。从而可知:DMZ组分是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长链烷烃。

3 结 论

a.新疆低温煤焦油结构复杂,含有大量的亚甲基碳、次甲基碳等生油潜力碳,经加工可以成为汽油、柴油等高附加值的车用燃料油;还含有大量的酚基化合物,可以用于生产酚类化工原料或酚油等产品;还可提取芳烃等有机化合物。

b.采用高分辨NMR的分析方法对低温煤焦油进行表征,可以为确定低温煤焦油合理加工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Xie Kechang,Li Wenying,Zhao Wei.Co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J].Energy,2009:1-7.

[2]张飏,孙会青,白效言.低温煤焦油的基本特性及综合利用[J].煤炭燃烧,2009,15(6):57-59.

[3]Geng Cengceng,Li ShuYuuan,Ma Yue.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Oxygen Compounds in LONGKOU Shale Oil and SHENMU Coal Tar[J].Oil Shale,2012,29(4):322-333.

[4]Shi Quan,Yan Yan,Wu Xiaojiao.Identification of dihydroxy aromatic compounds in a low-temperature pyrolysis coal tar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and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 MS)[J].Energy & Fuels,2010,24:5533-5638.

[5]张振芳,高汉宾.核磁共振原理与试验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6]梁文杰,阙国和,陈月珠.我国原油减压渣油的化学组成与结构:Ⅱ.减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平均结构[J].石油学报,1991,7(4):1-11.

[7]Morgan T J.Optimization of1H and13C NMR Methods for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etone and pyridine soluble/Insoluble fractions of a coal tar pitch[J].Energy &Fuels,2008,22:1824-1835

[8]Mar′ıa D.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tar pitches with different softening points by1H NMR[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1998,58:1-15

[9]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M].科学出版社,2007.

[10]梅远飞,赵新,孙万赋.小黄山煤焦油成分的谱学分析[J].波谱学杂志,2011,28(3):340-344.

[11]Dı′az C,Blanco C G.NMR:A powerful tool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tar pitch[J].Energy & Fuels,2003,17:907-913.

猜你喜欢

煤焦油芳香极性
煤焦油中金属及灰分脱除技术研究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跟踪导练(四)
煤焦油固定床催化加氢工艺实验
芳香四溢
炊烟的芳香
表用无极性RS485应用技术探讨
一种新型的双极性脉冲电流源
再生胶业将以技术规范淘汰煤焦油
煤焦油加工技术现状及深加工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