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方法提示”栏目的分析

2013-10-09

化学教与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气密性栏目化学

周 跃

(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江苏 泰兴 225400)

教材中所设栏目是课程观的有效载体,栏目的内容、形式、功能等都体现着深层次的教育理念。由于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使用时有必要按栏目要求组织好教与学的活动,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科学合理地施教。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教材栏目的内容内涵,从多维度研究栏目设计,充分体现、挖掘其中丰富的教育性因素。

一、栏目内容的设计

在新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教材中设有9章,27节,其中有12处设置了 “方法提示”栏目,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知识点 章节1 观察 第1章第2节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酒精灯的使用 第1章第3节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3 归纳 第2章第1节一、认识氧气的性质4 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2章第1节 三、氧气的制法5 气体的收集方法 第2章第2节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6 过滤 第2章第3节 二、水的净化7 比较 第3章第1节 一、微粒的性质8 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氧化铝的化学式 第3章第3节 二、化学式的书写第3章第3节 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10 根据数据作图 第6章第3节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1 蒸发 第6章第3节 三、结晶12 溶液使用的注意事项 第7章第2节 二、常见的碱9 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通过上表的观察分析,栏目编排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一般方法、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化学式的书写、简单化合物的命名以及根据数据作图等知识的传授,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

二、栏目设计的分析

1.在功能上突出了指导性、可操作性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教材中“方法提示”新栏目的设计以生为本,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方法学习的规划和指导,而且贯穿在科学知识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例如,栏目中“观察”,其中介绍了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经验方法,明确指出要想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方法入手。在观察的方法使用上提出了建议,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另外还需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在观察方法的实践操作上提出了建议,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也做好了具体的明确:反应前观察,从物质原有的物理性质上进行观察,如颜色、状态等;反应中观察,从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的烟雾和放出的气体等;反应后观察,新生成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在化学实验中明确应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才能观察细致和全面?等等。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的操作程序的建构,为学生使用时提供了所选取的手段、途径或活动方式,突出了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功能。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去获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和技巧。这不仅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客观认识规律,而且也符合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方法论在教学中的有效而必然体现,也验证了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方法实质理解的观念“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

2.在内容上突出了经历性、体验性

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而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是学习化学和科学地、安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例如,栏目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其中“1”里指导学生实验开始时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战方法图。旨在让学生参照方法指导,亲身经历去体验图2-8(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通过用手握住密封的试管,让封闭的一段气体因热涨而外溢,如气密性好,观察到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在移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因气体的冷缩,由于要保持装置体系中压强差的现象,如气密性好,观察到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借鉴此方法,可以继续让学生体验,检查图2-9(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之前先要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产生一段封闭的气体,其余方法类似。通过动用学生多种感官的亲身体验,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建立更多的神经链接,留下更深刻的“烙印”在脑海中。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引领“教”是为学生的实践“学”而服务的。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两个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实践体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操作方法,如,①封闭一段气体 (通过关活塞);②通过改变外界条件 (加热),让装置体系中形成压强差;③保持压强差的现象(导管中产生一段水柱);④结论(装置气密性良好)。利用此归纳的一般方法,为图2-17(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提供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处检查的操作步骤是:①在软胶管处夹上止水夹,封闭一段气体;②外界条件的改变是在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一定高度的水压,让装置体系中形成压强差;③保持压强差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的一段水柱保持不变;④结论是装置气密性良好。这种总结归纳出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实践体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在形式上突出了交互性、灵活性

教材是方法教育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里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这为中学化学中开展方法教育既提出了战略性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例如,栏目中对方法编排时,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最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学科特点出发,在适当的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对自然科学一般方法、基本实验操作和学科方法进行分点分散交互要求。例如,第1章中重点介绍“观察”和“酒精灯的使用”;第2章中重点介绍“归纳”、“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方法”和“过滤”;第3章中重点介绍 “比较”、“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氧化铝的化学式”和“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第6章中重点介绍“蒸发”和“根据数据作图”;第7章中重点介绍“溶液使用的注意事项”。

方法教育在分散要求的基础之上,还逐渐注重综合的灵活安排。例如,课标中在“科学探究”主题下增设学生至少要“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八个基础实验不等同于基本的实验操作,综合性较强,每个实验都需要学生协调、组合多个基本操作才能完成。例如,第2章中基础实验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和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都需要学生从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考虑,学习组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气体的收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等;第4章中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第5章中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为原理性知识的探究性实验,其中包含一系列概念以及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揭示其中的规律,需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经过理论分析提出假设,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部分去研究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反应中的各种现象,将研究得到的结果进行推演,形成结论并指导实际应用;第6章中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涉及到难溶性杂质的除去的步骤设计,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等等。

另外,教材中还将逐渐体现和渗透的一些隐性方法内容与栏目中显性方法内容交互和灵活的使用。例如,哲学方法,如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辩证观等;模型方法,如模型方法、类比方法等;抽象方法,如概念方法、符号方法等;认识创新方法,如假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如分析、分类、综合、演绎等;思想方法,如元素论、原子论等;测量方法,如质量测量、能量测量、物理性质测量等;以及化学纯化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合成方法、化学应用方法等。

由此看出,教材中设计的方法内容处处都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写出现象、判断、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这样的教材是动态的教材,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另外,也告诫老师们不要死板地教教材,而应用动态的教材去灵活的进行方法教育,创造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容易接受,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示

在目前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方法类教育尚未真正全面落实处。教学中重教教材,轻用教材教;重教条式灌输,轻渗透和潜移默化;重关注少数学生,轻面向全体学生;重自发状态,在方法的学习目标设计上、学习顺序安排上、教学评价等方面随意性、盲目性较多,轻主动意识,缺乏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等。从而导致学生在对知识学习和活动探究中渗透的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内化,也不能及时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设实践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给予方法指导,灵活地将方法教育与化学学科精神、学科思想和学科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真理,而应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7

[3]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1

猜你喜欢

气密性栏目化学
车门气密性对风噪的影响分析
关于布袋除尘器气密性试验新方法的研讨
某排气系统球铰气密性仿真分析
关于栏目的要求
检查气密性方法有多种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