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汉字异同比较与华文教育

2013-10-09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同形华文母语

林 祁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 厦门361021)

一、引 言

随着华文教育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华文教学的特殊性已经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承认。郭熙在《关于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若干问题》中指出:以“地球村”为视角,可以看到语言传播中的许多值得注意的现象。在华语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在发生快速变化的今1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不同背景下华语文教学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一步检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语言教学作为语言传播的一种途径,应遵循语言传播、学习和使用的规律。语言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语言存在于语言应之中,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言语互动。因此,华文教学当地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它受客观世界的支配,跟整个全球化的进程联系在了一起。①

应该说,此文提出的问题及其及时相当精辟,但此文尚未顾及日本的华文教学问题。特别是对汉字,这个多年来一直困扰汉语教学的老问题,文中指出:以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汉字难学,二是汉字有繁简之分。然而对生活在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人或华裔进行华文教学,却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们在日本大量接触到的汉字,既有日本字,也有台港澳使用的繁体字,还有大陆现行的简体字,汉字练习是华文教育的重头戏,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中日汉字的异同问题,在华文教学中成为利弊皆有的“双刃剑”。正如Lado所指出的,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有影响,在学习者的母语跟目的语一致的地方,就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在母语和目的语不一致的地方,就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Rod Ellis,1999.)。②

笔者认为借用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学习策略。主张把母语和目的语拿来对比,把一致与不一致之处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少人认为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要比学习其它语种容易,因为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存在,但也有人指出,这恰恰造成了引起偏误的条件。我们在以日语为母语的二语习得者的造句作文中经常发现同形字词误用的偏误。因此中日汉字定量的对比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笔者根据多年在日华文教学的实践,针对母语为日语的华裔及日本人学生,将中日汉字异同比较法引入华文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迁移知识的能力。现将若干思考与具体做法简述如下,以求方家指正。

二、同形同义汉字速成法

日本常用汉字中有1121个与中国汉字字形相同,占日本常用汉字的57.6%。这些汉字大部分保留了汉语的词义,如“学生”“学校”、“教室”、“民族”等。利用大量同形同义的汉字,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汉字,增强学华文的自信心。

(一)产生似曾相似的亲切感

让学生通过似曾相识的例字,从中发现和总结所需阐释的汉字规律。如:爱情缘……

例1:教学可由“爱”引入,繁体“愛”中日同形同义。对于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这个汉字并不难认也不难写。师生之间可以马上沟通:“愛学生。”(学生在日语中也同义)再“你愛的人是谁?”继而指出“愛人”是同形不同义。日本“愛人”指的是情人。由字到词到文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例2:“家”:“你家在哪里?”与“你家有几口人?”的“家”意思不同。(这个“家”字在日语里是“家族”的意思)

(二)培养易学易记的成就感

速成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多和快。可将教科书和辞典一体化,根据初级常用汉字到日常用语,留学、旅游、商务等,完成短时间汉字速成。如:你去过北京,東京,京都,北海道……

A 常用汉字 名词

B 常用汉字 形容词(表)

C 常用汉字 动词(表)

(三)学中日汉字同时记住繁体字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出,学中日汉字同时记住了繁体字。掌握繁体字,有利于攻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

(四)速记:同形同义汉字组合法

汉字教学中量的训练很重要,先给学生中日同形同义的汉字组合,学生发现自己很快就能读懂短文,有利于增强信心。

例 文

(五)留心:同形同义不同音

要在读音上下功夫。日语的训读和华语相似但不相同,容易混淆。日本人学华语的难点在于读音,究其原因这是其一。由于篇幅有限,这一问题将另文阐述。

三、同形异义汉字慎用法

由于汉字的输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日本在引进汉字的过程中,结合本国的国情对汉字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汉字,语中有些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词义。同形歧义汉字也不少,切勿望文生义。如手纸,切手,顽张等。如日语的“走”是汉语的“跑”的意思;日语的“机”是汉语“书桌”的意思;日语的“本”是汉语“书”的意思等等。

又如,中日都有十二生肖:鼠,牛,虎……但日本十二生肖的“猪”是野猪。据“日本人姓氏大观园”介绍,日本人姓氏很多都跟勇猛的野兽有关系,其中跟野猪有关的就有猪木、猪尾、猪爪、猪饲、猪鼻、猪野等,《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同学有叫猪太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因为野猪的勇猛,日本人以猪为姓,希望能像野猪一样神勇无敌。日本文字假中国文字创制而成。但由于语言文化的背景不同,同形汉字意思并不一定相同。

四、同形近义细读法

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词汇时,同形同义词习得无难度,同形近义词应作为习得的难点和重点。

(一)汉语比日语词义范围更广泛

虽然日汉同形,但词义却不完全相同。

例1:“洒脱”一词,在汉语中可以指代言谈、举止、风格等颇为自然的意思,日语中只指文章,书画等洒脱、潇洒。

例2“清净”一词在日语中只指“洁净,一尘不染”,而汉语则还具有“没有事物打扰”之意。

例3“对象”一词在日语中只指目标,没有汉语中“恋爱的对方”这种常用的含义。

(二)日语比汉语词义范围更广泛

例1:“柔软”一词,除了有“柔软”之意,还有汉语语义中所没有的“灵活”之意。

例2:“無理”一词,除了“没有道理”和汉语意义相同,还有“强行,硬干”或“不合适,难做”的意思是汉语所没有的。容易搞错,务必特别小心。(三)近义词的对照细读法

例:区分近义词:“生病”“得病”“犯病”

(1)我可不想生病{得病}啊!(×犯病)

(2)一旦得病{生病}(×犯病),怎么能如期完成这项工作呢?

(3)嗨,你看我对“病”这么敏感,该不会真犯什么(毛)病吧?(×生×得)

(4)经常运动的人不容易生病{△得病}。(×犯病)

(5)肝炎会传染,小心得病。(×生病×犯病)”

(6)他不幸得了传染病。(×生×犯)

(7)她得的是相思病。(×生)

(8)生病,是細胞在喊救命。(×得病×犯病)

(9)她得了急性肾病,住了两个月的院。(×生×犯)

(10)她又犯老毛病了。(×生×得)

(11)我的电脑老是犯病。(×生病×得病)

(12)犯病的不吃,犯恶的不说,犯法的不做。(×生病×得病)

通过对照,学生有所理解,用起来就不会错误百出了。

五、从字词句到文化的比较

(一)对汉字的考察

如中日共同的“女”字——我们熟视无睹的“女”字是如何诞生的?她一出生就带着性别歧视的胎记。从“婦”“女”等汉字的象形、会意之说可以看出,女人始自文字之初,就被规定了性角色的行为、姿势、态度与作风。

考察中日汉字中含女字的汉字,如:妓、妖、奸、媚等字的来源及其解说,也处处可见性别歧视的印记。

汉字影响了中、日、韩等亚洲国家。性别支配是这个汉字文化圈中无处不有的意识形态。以女性主义的视点重审汉字圈中与女字相关的文字,比较中、日汉字之异同,追溯汉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变异。

(二)对汉字叠音词的考察

汉语里感情形容词的叠音词如:

AA型:凄凄,惨惨,戚戚。

BABA型:冰凉冰凉,通红通红。

ABB型:喜洋洋,暖洋洋,气乎乎,气鼓鼓。.

AABB型: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和和气气。

汉语置音种类多,型式较固定,有点复杂,而日语置音词较直观表达,通俗易懂,情形细致生动。拟声词,拟态词多与日本人的直观表达的强烈心情有关吧。③

(三)对汉字组合法的考察

日语在形态上属于黏着语,而汉语则属于孤立语。防范母语干涉力避误用。

因语法不同,相同汉字组词组句容易出错,教学生灵活的汉字组合法时,要注重句式纠错。

如宾语放错位置:我要结婚你。

六、结 语

华文教学对象(国别)不同,必将规定着华文教学的规划及其实施,规定着华文教学的策略及组织,规定着华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等。华文教学促使我们注重国别的特殊性而因材施教。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目的在于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就会更有成效。教材在练习设计方面也应注重汉字知识点的编排。

注释:

①郭 熙:《关于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若干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总第84期)。

②(美国)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③李 瑾:《中日感情形容词比较管窥》,《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总第43期)。

郭 熙主编:《华文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何培忠、冯建新:《中日同形词浅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贾益民主编:《中文》,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金田一京助、山田忠雄:新明解国语辞典第5版,东京:三省堂出版社,1999年。

王 军:《中日相同汉字不同词义的词汇比较》,《宁波丁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吴勇毅:《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变化》,《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张玉听:《中日汉字的简化比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同形华文母语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母语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母语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日本留学生汉日同形同义词习得情况分析——一项基于出声思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