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区别词兼类研究

2013-10-09张纪红彭家法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语料副词正确率

张纪红 彭家法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一、前 言

“兼类词”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体系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的词。汉语中有一类特殊的词,朱德熙称之为“区别词”它是“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边出现的黏着词”(1982),汉语中还有一类词是副词,朱德熙将其定义为“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但是,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可以兼有区别词和副词的双重功能——既可以充当定语,也可以充当状语。很多学者多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兼类词,而对副区兼类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学者最早关注的是副区兼类词应该是“分类”还是“聚类”的问题,涉及到副区兼类词在对外汉语汉语教学中的习得和使用情况的研究凤毛麟角。《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水平大纲》包含一些常用的副区兼类词,如“专门”、“高速”、“临时”、“共同”等等,外国学生在使用这类词时,很容易出错,造成句法上的偏误。对外汉语教材对这类兼类词的标注不准确,而且教师一般不会特别指出副区兼类的词性,所以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区兼类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留学生对副区兼类词的习得情况以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数据来源

副区兼类词的数量很少,齐沪扬给出了29个兼有区别词和副词性质的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副区兼类词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为了方便研究,本文所涉及的副区兼类词都来源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是对外汉语词汇和汉字进行筛选并形成汉语词汇和汉字等级系列的大纲,是一种规范性的大纲,是对外汉语总统设计、教材编写、课堂和教学测试的重要依据。《大纲》中的词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其中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202个,丁级词3569个,词的难度随等级逐渐增高。据统计,《大纲》中甲、乙、丙、丁四级中的副区兼类词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由此可见,副区兼类词所占比例很低,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但这并不能说明研究副区兼类词就没有价值,因为这些副区兼类词大部分都是常用的,研究这类词对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指导作用。《大纲》四个等级中,副区兼类词是:

(一)甲级中的副区兼类词:

非常经常一定真正

(二)乙级中的副区兼类词:

本来共同临时专门自动

(三)丙级中的副区兼类词:

高速偶尔任意

(四)丁级中的副区兼类词:

额外非法分外起码天生一贯自发

本文使用的语料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制作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语料库1.0版收入语料10740篇,约400万字,于2006年12月下旬上网试运行。经修改补充,语料库1.1版语料总数达到11569篇,共计424万字。我们从400多万字的语料库中先对《大纲》中出现的19个副区兼类词进行穷尽式的语料搜索,分A、B、C观察这些副区兼类词出现的频率及错误率。

三、结果与分析

19个副区兼类词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有很大差别,见表2。

表2

等级 兼类词 总数 作副词成分的个数 作区别词成分的个数 副词比例 区别词比例本来399 380 19 95.24% 4.76%共同乙518 290 228 55.98% 44.02%临时15 4 11 26.67% 73.33%专门141 100 41 70.92% 29.08%自动19 14 5 73.68% 26.32%高速丙16 11 5 68.75% 31.25%偶尔56 55 5 98.21% 1.79%任意12 12 0 100.00% 0额外31233.33% 66.67%非法22 3 19 13.64% 86.36%分外 2 2 0 100.00% 0起码 42 34 8 80.95% 19.05%天生 41 28 13 68.29% 31.71%一贯 8 7 1 87.50% 12.50%自发 6 6 1 83.33% 16.00%丁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副区兼类词的内部使用情况是不平衡的,比例超过50%的副区兼类词作副词成分的个数为15个,而作区别词成分的只有4个,其中“非常”、“经常”、“本来”、“偶尔”、“任意”、“分外”、所占的比例都超过95%以上,说明留学生基本上把它们当做副词用,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副区词性误用的情况。从纵向上看,这些词纵跨三个等级,“非常”、“经常”出现的总数非常多,超过1000次,但用作区别词成分的例子非常少,可见学生习得的是副词“非常”、“经常”。而“任意”、“分外”、“自发”由于词的难度比较大,出现的次数比较少,不能判断留学生学到的词偏重区别词还是副词。

表3.1

等级 副区兼类词证书级别 总数 副词个数区别词个数 副词比例 区别词比例 正确总数错误总数正确率 错误率起码A 1 1 0 100.00% 0 1 0 100.00% 0额外A 1 1 0 100.00% 0 1 0 100.00% 0分外丁A 0 0 0 0 0 100.00%一贯A 2 1 1 50.00% 50.00% 2 0 100.00% 0天生A 4 3 1 75.00% 25.00% 3 1 75.00% 25.00%自发A 1 0 1 0 100.00% 1 0 100.00% 0 A 0 0 0 0 0 100.00%非法

表3.2

表3.3

等级 副区兼类词证书级别 总数 副词个数区别词个数 副词比例 区别词比例 正确个数错误总数正确率 错误率本来C 160 146 14 91.25% 8.75% 153 7 95.62% 4.38%共同乙C 205 111 94 54.15% 45.85% 190 15 92.68% 7.32%临时C 3 2 1 66.67% 33.33% 2 1 66.67% 33.33%专门C 48 41 7 85.42% 14.58% 46 2 95.83% 4.17%自动C 6 4 2 66.67% 33.33% 4 2 66.67% 33.33%偶尔丙C 21 21 0 100.00% 0 20 1 95.24% 4.76%高速C 6 4 2 66.67% 33.33% 5 1 83.33% 16.67%任意 C 6 6 0 100.00% 0 6 0 100.00% 0丁起码 C 21 15 6 71.43% 28.57% 19 2 90.48% 9.52%额外 C 1 0 1 0 100.00% 1 0 100.00% 0分外 C 0 0 0 0 0一贯 C 3 3 0 100.00% 0 3 0 100.00% 0天生 C 19 13 6 68.42% 31.58% 18 1 94.74 5.26%自发 C 2 2 0 100.00% 0 2 0 100.00% 0非法 C 6 2 4 33.33% 66.67% 3 3 50.00% 50.00%

表3.1、3.2、3.3是根据A、B、C三个证书级别统计的数据,A级最高,B级次之,C级最低。从横向看,表3.1说明甲级词汇中出现的副区兼类词的数量较多,而随着词难度的增加,乙、丙、丁级词汇出现的副区兼类词的次数基本上逐渐减少,有一半的词只出现一次或没有。表3.2表明甲级词汇中出现的副区兼类词的数量依然最多,乙、丙、丁出现的次数较少。但是区别词出现的数量比较多,有一部分区别词占了很大比例,如“真正”、“临时”、“高速”、“额外”、“非法”;除了“天生”一词,乙、丙、丁的正确率都达到了100%。表3.3甲级词汇最多,其他级的词汇相对较少,这和表3.1,表3.2是一样的。虽然区别词出现的数量比较依然比较多,但是相对于副词而言比较少,大部分区别词的比例让位于副词,副词处于主导地位。

从纵向看,随着C、B、A证书级别的提高,各个等级的副区兼类词的数量逐渐减少,这可能和获得高级证书的学生数量少有关,并不是因为获得高级证书的学生不喜欢用副区兼类词。区别词所占比例超过50%的词,C级证书中有3个,B级有6个,而A级有4个,可见,处于B级的学生更喜欢将副区兼类词用作区别词。就正确率而言,B等级的正确率比较低,有4个词正确率低于50%。而A、C级的学生正确率相对较高。就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词而言,例如“一定”在C级中副词和区别词的比例分别是79.62%和20.38%,在B级中副词和区别词的比例分别是66.77%和33.23%,在A级中副词和区别词的比例分别是63.51%和36.49%,副词比重下降而区别词比重上升,这说明随着证书级别的提高,学生越来越意识到“一定”扮演者区别词的角色。而“真正”恰恰相反,副词比重由40.38%上升到62.50%,说明,高级证书获得者更趋向于把“真正”用作副词。而“共同”和其他两个词都不一样,先是副词比例由54.15%上升到65.41%,副词“共同”的比重随证书级别提高而上升,然而到了A级,副词“共同”反而下降到50%以内,区别词“共同”占绝对优势。

从以上几个图表及语料库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规律:

1.有些副区兼类词的用作副词和用作区别词的比例有很大差别,例如非常、经常、偶尔等。“非常+(的)+N(NP)”、“经常+(的)+N(NP)”和“偶尔+(的)+N(NP)”的形式不光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比较少见,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也比较少见。其中“非常+(的)+N(NP)”是一个新的构词方式,这是最近几年受媒体和电视娱乐节目影响而产生的,新兴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更不用提进入对外汉语教材中,所以学生对此类词没有很深的认识,很难将其运用到写作中。而“经常”和“偶尔”都是时间副词,根据张谊生(2003)对近八百万字的当代新闻文体语料的检索,发现“经常”充当定语的分布频率为1.2%,时间副词充当定语的能力还相当弱,更谈不上具有普遍性和类推性。

2.通过搜索语料发现很多语料都是相似点,副区兼类词后面有着固定的搭配,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用错,不是因为他们能够明确区分副区兼类词的使用情况,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很多固定搭配。例如在运用“共同”时,出现了“共同努力”、“共同的话题”、“共同建设”、“共同生活”等短语,这些短语在整个语料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词语还有“高速发展”、“一定的知识”“专门学校”等等。

3.甲类词最常用,最简单,出现的次数也最多,但是“非常”和“经常”用作区别词的情况很少乎每个乙类词都可以用作区别词,而且很多兼类词用作区别词的比例比较大。丙类词用作区别词的比例又有所下降。丁类词最难,出现的次数比较少,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定比例的副区兼类词既用作副词,又用作区别词。这些充分说明副区兼类词用作区别词和词的难易程度不成正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对副区兼类词性及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教师在教授副区兼类词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该词词性为区别词还是副词,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征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讲解它们之前的区别特征,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辨别出该词何时为区别词,何时为副词。例如在教授“一定”这个副区兼类词时,要向学生说明“一定”只在表示“特定的、相当的”等意思时才是区别词,在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时则是副词。

(二)教师在讲解时应尽量多用例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既然副区兼类词后面有着固定的搭配,这说明例句非常重要,留学生学会一个词,并不主要是老师讲得多详细,而是他反复接触这类词的结果,所以掌握副区兼类词的用法,需要教师多举例。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让学生多注意这些兼类词出现的语境,阅读的时候多留意这样的词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

(三)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加深记忆。

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通过练习加深记忆,也容易混淆词的用法,巩固练习在汉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讲解后,应该及时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对刚刚吸收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词组搭配练习、造句练习、改错练习,文章表达练习等。这些练习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五、总 结

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副区兼类词的例句,有的侧重于副词,有的侧重于区别词,有的两种用法比较均匀。偏重于副词的如“经常”、“非常”很多人已经不觉得它们是区别词,但是区别词的用法也是有的,留学生更多习得的是副词用法,有些偏重于区别词。不同证书获得者在习得这类词的时候在使用副词和区别词的数量和比例上都有一些差别。我们从统计的数据中总结了三种规律,这些规律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正确地区分副区兼类词。副区兼类词比较特殊,对副区兼类词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它所占的数量少就忽视它的存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帮助留学生学好副区兼类词。

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王兴才:《“偶尔”的成词与语用考察——兼谈“尔”的词尾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谢琳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区别词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詹卫东:《“词类”三问:一个汉语词类知识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反思》,刊于《语言学论丛(四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66-73页。

张素玲:《现代汉语区别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张谊生、陈昌来、齐沪扬:《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猜你喜欢

语料副词正确率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