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中的群众路线
2013-10-05孙英臣
文/孙英臣
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也就是说,党的全部工作都要贯彻群众路线,在领导决策这一重大环节,理所当然也要贯彻群众路线,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领导决策的全过程。
决策之前:从群众中来
正确的决策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领导干部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来自实践。
小岗村的故事尽人皆知。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严俊昌等18位农民冒险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这一壮举谱写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同志的这番谈话,使得小岗村“大包干”为发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试验被推向全国各地农村,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大潮。可以说,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正确决策,就来自以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中国农民。
这个典型事例生动地说明,领导决策形成之前,一定要到群众中去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准确把握群众脉搏,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进而“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毛泽东语),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与此相反,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体现领导意志,热衷于实行“顶层设计”,结果往往是闭门造车,甚至是盲目决策。不是说领导意志都不能要、顶层设计都不能搞,而是应当谨记,领导意志必须服从于群众意愿、顶层设计必须来自于基层实践。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这种主体地位,才能确保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进入决策,才能确保我们的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
领导决策的过程不应当是全封闭、不透明的,而应当是公开的、透明的,应当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其中,这是民主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着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着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变革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然如此,就应当相信群众的觉悟,相信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的力量,尊重群众的决策参与权,让群众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决策的主体,在决策的整个过程中,要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因为在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上,群众当然最有发言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不仅要在决策之前尽量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而且要在决策环节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要建立健全意见建议征集制度,把集中群众智慧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原则,把群众参与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和规定动作,确保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心声。只有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亲身经历决策实践,亲眼见证决策诞生,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
决策执行:到群众中去
当我们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决策之后,下一步就是“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毛泽东语)也就是说,把决策交给群众,用决策引导群众,让广大群众了解决策的真情,推动决策的执行。因为,“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列宁语)
有些领导干部喜欢决策神秘化,仅凭个人经验、主观意志和片面依据搞暗箱操作,这种缺乏民意支持、缺乏民主参与、缺乏科学分析的决策,往往是见不得阳光的。见不得阳光而又需要落地,怎么办?只好或遮遮掩掩糊弄群众,或依仗权力强行推进。其结果,要么,那决策如同纸糊的灯笼,一经实践检验便弄得千疮百孔;要么,那决策如同霸道的螃蟹,由于横行无忌以至于后患无穷。
那么,是不是正确、科学、民主的决策就一定能够顺利地得以执行呢?也不尽然,决策执行环节走群众路线依然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到群众中去广为宣传,使群众认识到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使决策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其次,需要选择那些对群众有感情、一切为了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的党员干部来执行决策,以防个别“歪嘴和尚”念坏了经。第三,需要将决策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决策执行环节出现“排异反应”。第四,需要让群众对决策执行进行监督,群众会观察到执行决策是不是坚决、是不是严格、是不是彻底、有没有走样、有没有缺陷、有没有弊端,根据群众监督意见,再对决策进行修订完善。
领导决策里有群众路线,领导决策离不开人民群众。只有把人民群众作为领导决策最可宝贵的资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作出正确决策、推进决策执行,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人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