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巨人毛泽东——读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有感

2013-08-29赵文鹤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革命理论

文/赵文鹤

作者: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原副书记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痛苦和灾难的屈辱史,也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强国富民为目标,威武不屈,前仆后继,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殊死奋斗的历史。仁人志土以恢宏博大的胸怀和气魄,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为中国的解放、中国人民的幸福,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毛泽东是他们当中最为耀眼的一位。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中国的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大舞台上,导演出了一幕幕石破天惊、扭转乾坤的革命大剧,出神入化、神出鬼没、千古绝唱的战争大剧,安邦治国、指点江山、主导格局的政治大剧,雷霆万钧、气吞山河、驾驭大势的战略大剧。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0年的鸦片战争,清王朝在中西碰撞中不堪一击,从而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重危机。从那时起,西方的坚船利炮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迫使其面对西方列强,正视自己饱受屈辱和落后。失败的教训,迫使中华民族走上求变图强的奋斗历程。从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到全国范围内的民主共和浪潮,中华民族的精英们前仆后继,励精图治,探索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国强兵之路。但是,在毛泽东之前的这些探索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出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的转折点,开创了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崭新局面。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过曲折的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找到了进行革命的力量以及力量的组织和形式,仅仅用了28年时间,就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使中华大地“换了人间”。一个日益强盛的东方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排除万难,闯过无数次艰难险阻,抵达胜利彼岸,毛泽东的导航和舵手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的伟大的军事家。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涌现和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军事家,而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所展现的军事天才,使古今中外的所有军事家都相形见绌。毛泽东既是军事理论的大师,又是战争行动的杰出统帅,在毛泽东身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指挥与智慧的和谐一致,军事科学与战争艺术的有机结合。毛泽东凭着超群的智慧和才能,既顶住革命队伍内部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路线的压力和打击,又不失时机地审时度势,通过整顿军纪和党风,纠正军内存在的流寇思想、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和极端民主化等不良作风,通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修改为“八项注意”)、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等一系列措施,把一支成分复杂,一盘散沙,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极差的旧军队,改造成为目标明确,纪律严明,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特别坚强,特别能战斗的部队。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批军事精英带领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创造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主要内容的游击战术,大踏步前进,大范围迂回,忽南忽北,声东击西的运动战,在战略上以一当十,在战术上以十当一的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一系列战略战术,并巧妙地运用这些战略战术,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础上,粉碎了敌人数倍于我,而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的多次“会剿”和“围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气概统一了中国,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生命线,体现的是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总体架构。面对旧中国政治上的衰败与凋敝,毛泽东最早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规划了建党目标和行动蓝图,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定了军队的性质与宗旨。反过来又通过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扩大和壮大党的队伍,推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毛泽东的指引和领导下,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在旧中国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新的政治大厦——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既是带领共产党人武装夺取政权,安邦治国的领袖,也是享誉中外的大政治家。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一穷二白的“一张白纸”上,毛泽东领导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建立国家的农业、工业、科技和文教卫生体系,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变成了一个蒸蒸日上、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空前提升,确立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了新中国作为世界性政治大国的灵魂、气度、能力和风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典范与楷模。从“一边倒”“一条线”的外交政策,到“一大片”和“三个世界理论”的划分,无不凝聚着毛泽东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分析与驾驭能力,体现着他带领新中国冲破封锁与束缚,走向世界,成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大国的雄心壮志。在毛泽东的运筹和领导下,新中国以惊人速度确立了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并在重塑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毛泽东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开拓创新的大理论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和实践是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石。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理论家,一是他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毛泽东自幼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他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古今中外的书,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杂书。就哲学来讲,不但读基本原理,也读中外哲学思想史,还读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经过对各种思想流派和革命学说进行探讨和比较之后确定的。他一旦认定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解救中国的真理,便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读了马恩列斯的很多著作和重要文章,有的不知读了多少遍。他读书的特点是有重点地读,认真反复地读,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读。二是毛泽东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然而外来的理论毕竟只涉及一些基本原理,如果固守本本,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仅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同时还有可能把经念歪,使中国的革命走向歧途和失败,中国革命史上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惨痛教训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何在中国应用马克思主义?由于毛泽东既了解中国的历史,又熟悉中国现实的国情,他用深邃的目光和独特的洞察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批判地继承中国的思想文化遗产相结合,走属于自己的路。他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战争的思想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走群众路线,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些都已被反复和充分地证明是正确的,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三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理论创新。在戎马倥偬、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以及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给我们留下了数万件、上千万字的鸿篇巨制,创造出了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方针、路线以及战略、战术和具体方法。毛泽东创造的理论是全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内容包括政治理论、革命理论、军事理论、党建理论、经济理论、哲学理论以及教育、卫生、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理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毛泽东思想体系。毛泽东的理论创新范围之广,研究之深,发挥作用之大,在我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理论是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循环往复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气派,成为引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和中华民族从觉醒、崛起到振兴的伟大指南,并冲出国界而影响到全世界。

毛泽东是一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气吞山河的大战略家。他不仅是精于筹划战争的无敌统帅,而且还是善于筹划党的全局、民族全局、革命全局、国家以及世界全局的大师。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革命的一时颓势,是继续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在城市搞武装起义,还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到农村发展革命力量,是毛泽东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历史和现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民革命思想,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是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所播下的革命火种,终于从井冈山燃遍全中国,谱写了一曲高亢的革命乐章。当抗日战争爆发后,速胜论、亡国论甚嚣尘上之时,毛泽东毅然提出“持久战”战略,并断言中国将赢得最后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面对蒋介石划江而治的图谋和国际友人提出的“革命到此为止”的建议,毛泽东毅然决然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并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光辉诗篇表明他全胜的决心。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战略家,他不仅是站在中国看世界,同时是站在世界看中国,他能够举重若轻,能够看清世界发展的趋势,能够理解中国的前程图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毛泽东仍然谈笑风生,断言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他对尼赫鲁说,你相信一旦打起核战争整个人类会毁灭?我说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帝国主义也会被消灭,整个世界也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天下。1954年还曾对芬兰首任中国大使说,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来说,算不了什么。这种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空间意识,是多么潇洒大气!1972年打开中美关系大门,毛泽东见到来访的尼克松时,第一句就是:“台湾是小事,世界是大事。”不紧不慢地说台湾问题可以搁置100年,其恢宏气度令尼克松深为折服。毛泽东的战略构想和谋划无人可比,令人惊叹!他为新中国的战略谋划,更是让人享用至今的财富:当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战争,更是新中国的长远利益,纵然有反对出兵的声音,他仍然决定出兵朝鲜,赢得战略上的利益和主动,也让世人第一次领教了新中国的尊严和实力。当新中国面临险恶国际形势时,毛泽东仍然高瞻远瞩,瞄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在物质和技术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抓出了“两弹一星”,一举改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当今天下的中国人能够在毛泽东构建的“核保护伞”下安心搞经济建设,自主谋社会发展时,怎能不赞叹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毛泽东在他执掌军权和政权的40多年中,所制定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所作出的一系列英明决策,都为扭转旧局、创造新局发挥了枢纽作用。当然,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文革”中也犯过错误,在他一生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不协调的音符,但中外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大多数都只创造过局部的业绩和瞬间的灿烂,而毛泽东作为历史巨人,却代表和塑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辉煌,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以上笔者从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五个方面回顾和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奉献与丰功伟绩。其实评价毛泽东远非上述几个方面所能囊括,综观他的伟大实践和走过的历程,完全可以再冠以若干个大“家”,如伟大的思想家、宣传家、外交家、哲学家以及书法家和诗人等。书法是中民族独创的世界文化瑰宝,而诗歌是人类抒发情感的共同艺术形式。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歌,都堪称时代一绝,它不仅使人们领略了这位时代巨人的胸襟、风采、智慧和气魄,而且为他的书法和诗歌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字如其人,诗如其人,毛泽东在他的书法和诗歌中所体现的豪情与雄放、气势与抱负、理想与浪漫是其伟大人生实践的艺术折射和生动写照。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诗人思想家,诗人军事家。他是集军事家的机敏气魄、政治家的圆通胆识、思想家的深邃智慧于一身的诗人,是集诗人的浪漫主义和豪放不羁气质于一身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喇叭声咽”“残阳如血”的悲剧气氛中,在布满弹洞和革命者鲜血的雄关旁侧,他对革命没有灰心,不曾丧气,而是立下誓言“而今迈步从头越”,展露豪情要“安得倚天抽宝剑”“万水千山只等闲”。他的战略思维同样洋溢着对未来憧憬和对当下的超越,他说“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还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又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只有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事业才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种革命的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超越与自信,不仅使毛泽东自己,也使他的同志和他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充满着战斗的激情和意志,始终众志成城,无坚不摧。毛泽东的浪漫色彩还体现在他一以贯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上。他是一位深具幽默感的革命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甚至在紧急危难关头,他仍能够谈笑风生,笑对强敌,无惧无畏,迅速确定排危解难的决心,拿出转危为安的具体办法。他在晚年为捍卫中国的主权与独立自主,镇定自若地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与自信。

毛泽东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毛泽东的出现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奇迹。没有毛泽东,20世纪的人类历史就会显得黯淡。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外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集若干“大家”于一身,又在多个领域达到至高境界的领袖人物;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在漫漫历史进程中留下惊雷巨响,推动社会全面变革的人物;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赢得那么多的赞誉、歌颂、尊重和身后若干年仍有一批又一批崇拜者的人物。

毛泽东,是时代的旗帜,是人类历史上一座永远耸立和光芒四射的丰碑!

猜你喜欢

革命理论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