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毛泽东的为民情怀

2013-08-29王宏伟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情怀力量干部

文/王宏伟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在中央大力整顿作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感悟毛泽东的为民情怀,对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人民群众顶天立地”

农村家庭出身的毛泽东对人民群众感情极深,随着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人民群众“顶天立地”。

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主人,是毛泽东为民情怀的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他都非常重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唤起群众,把集合群众力量作为实现革命和建设目标的方法与途径。建党初期,毛泽东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在夜校上课,毛泽东解释“工”字意思时说:“‘工’字上边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我们工人,我们工人可以顶天立地!”煤矿工人们群情激奋,掌声四起。后来,他去长沙给人力车夫讲课,讲“工人”二字时,他在黑板上写下“工人”二字,然后说:“工人就是做工的人,咱们把‘工’字放在‘人’字上面,大家看看是个什么字?”车夫们异口同声地说:“天。”毛泽东接着说:“对呀,做工的人是‘天’,我们工人的力量如果联合起来,是可以顶天的呀!”毛泽东妙解“工人”字意,是唤起民众之需,反映了“人民群众顶天立地”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的确是把人民群众视为顶天立地的力量。“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这是毛泽东的重要论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顶天立地”论是团结大多数人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集中凝聚了毛泽东相信人民群众、视人民群众为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情怀。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是党和毛泽东为民情怀的实践逻辑,正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团结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一起与我们共同的敌人作斗争,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为执政6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攻坚克难。敌视、辱骂百姓,把自己与人民对立的干部实在是忘了党的根,忘了国的本,自然脱不掉被历史和现实淘汰的结局,那个在酒席上边吃边骂百姓“给脸不要脸”的镇党委书记就是鉴戒。

推动历史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穷凶极恶的侵略,毛泽东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就预言了日本终将失败的结局。我们依靠的力量绝不只是人数有限的党员和军队,只有把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他在《论持久战》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如果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中国革命经历了22年的战争,60多年的建设,决定性的力量是人民群众。1921年成立时只有区区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用20多年时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新中国的建设日新月异。根本原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找到了人民群众这个推动历史前进伟大力量的最深厚根源。

毛泽东一心为民的伟大情怀成就了他战略家的历史眼光和卓越成就。在革命战争中,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到解放军,从大刀长矛到小米加步枪再到现代化装备,从消灭小股敌人到消灭日本侵略军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到击败号称世界无敌的美国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成为一支令敌人胆寒的传奇军队,深层原因是党和毛泽东的真心为民情怀获得了人民真心实意的支持。共产党、解放军无往不胜,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打不破的铜墙铁壁。

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着不竭的力量。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将心比心,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情相通,心贴心,人民群众就会真心拥护和爱戴党的干部。毛泽东的爱民情怀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之源,更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也永远是党员干部为政为官之道的根基。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作为人民群众领头人的领导干部,居然还有“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之类的雷人语句,实在是骇人听闻。爱人民、为人民绝不是几句漂亮话,要像毛泽东那样,心系百姓,情牵人民,才能在工作中真正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也才能像安泰脚踏大地一样获得来自母亲的无穷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为民情怀的最高境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关“为人民服务”的论述,在毛泽东文章里着墨极多,也用情最深。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主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写入党章,“为人民服务”自此成为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毛泽东在多次讲话、多篇文章中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问题。要组织、领导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高文化,解决油盐柴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读书上学的问题、生疮害病的问题。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替人民着想。部队负责同志要替战士着想。机关负责同志要替大厨房着想,替杂务人员着想。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群众的每一要求与每一提议,一切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领导干部应该时刻注意的,都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并说,“共产党员不是要做官,而是要真诚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提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

党执政60多年来,不少干部把自己摆在人民之上,自诩上等人,以统治者自居,造成了干群离心甚至对立的局面,就是因为他们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新学习毛泽东的论述,感悟毛泽东高尚的为民情怀,是党员干部提神醒脑、转变作风的好教材。

猜你喜欢

情怀力量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五老”情怀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