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013-10-02吴国庆宋晓娟韩小琴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4期
关键词:危重家属病情

吴国庆 韦 梅 夏 敏 宋晓娟 孙 琳 韩小琴

(南京军区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2)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抢救与治疗的首诊科室,危重患者因初步抢救复苏后为进一步诊治进行检查、转科、手术等需在院内转运。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易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心跳呼吸骤停、拔管、意识瞳孔变化、血压改变等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1]。为减少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本科自2011年10月开始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方面建立与实施重视了一系列完整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6817例,其中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院内转运312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 1632例,女性 1493例,平均年龄(45±1)岁;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院内转运3692例危重患者为措施组,其中男性1965例,女性1727例,平均年龄(47±1)岁。两组均为急诊常见危重患者,包括颅脑外伤、心肺复苏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瘤、宫外孕、休克等。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由实习护生或者护士用转运床进行转运,转运途中手工监测血压、观察病情、氧气袋持续供氧、浅静脉穿刺输液等。措施组在对照组措施之外采取以下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护理组长每日利用晨交班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管理举措、《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等,每月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理安全知识讲座,强化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使医疗护理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2)完善准入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定急救医护人员准入制度,凡经过考核不达标者,不能参加急诊急救工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按照层级管理理念分层次带教。危重患者转运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特殊病种需医护两人一起护送。实施转运的人员应熟悉患者病情,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搬运技巧,处理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2]。(3)加强急救仪器设备和急救药品的管理设立科室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制,除每日仪器班负责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以及急救药品的清点与补给之外,每星期仪器负责人进行总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各种急救器材与急救药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在紧急状态下随取随用。(4)规范安全转运流程。规范安全转运流程是提高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第一步,内容包括转运前的沟通与协调,人员的培训与配备,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性的评估,齐全的转运物品配备,转运途中病情的严密观察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转运后的交接等进行详细规范,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转运护理文书,提高患者在转运途中的安全性。(5)转运前充分的准备。①转运前的沟通与协调。转运前要告知家属患者转运的目的,转运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并在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同意书》上签字;转运前要与到达科室进行详细沟通,影像学检查时需预约好检查时间,病情紧急需要预先处理的,开通绿色通道,加盖紧急“E”章。到达科室或者手术时,应电话联系床位,简单交代患者病情,需要准备的急救物品,患者现有的特殊管道等。②转运前的评估与预处理。患者转运前详细填写《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评估单》,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各种管路在位与通畅,是否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心电监护仪等情况,总分分值越低,风险越大[3]。同时管床护士需填写《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单》,详细交代患者的病情,药品,病历资料等,转运前保证呼吸困难或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通畅,躁动患者需有效约束与镇静,清醒患者应做好解释与心理护理[4]。③转运前人员的配备与急救物品的准备根据转运前正确的评估,确定转运人员的数量与类别,转运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或医生,转运人员需熟悉患者的病情,能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实施紧急处理;确定正确的急救物品与药品,严密监护下转运的患者需配备便携式心电监护、便携式除颤仪、便携式脉氧仪、转运呼吸机、简易呼吸气囊、便携式氧气瓶、输液泵、微量泵等。同时患者转运时均要携带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甘露醇等急救药品,以备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病情变化时紧急使用。(6)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转运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面色,呼吸,胸廓起伏等情况;转运时使用约束带和护栏,上下坡时应保证患者头高位,搬运过程中,指导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动作轻柔,防止搬运二次损伤,尤其注意骨折患者先固定后搬运,脊柱损伤的患者应呈一轴线搬运;保证各种管路在位通畅,保障有效的呼吸及循环。整个转运途中应防止坠床、拔管、误吸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尤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同时要结合简单易行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以大致了解患者循环功能及外周脏器灌注情况[5]。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应立即利用附近医疗资源,对患者实施救护,做好应急事件的处理,同时做好转运途中的护理记录。(7)转运后的交接。当患者到达科室后,与病房管床护士详细交接患者姓名,病情,诊断,护理措施,异常化验结果,大小二便,特殊治疗,心理状况,各种管路,皮肤,用药情况以及病历资料等,并在交接单或手术交接单上签字。患者安置妥当并且病情平稳后,转运人员方可离开。

1.3 效果评价比较 两组转运途中患者家属的满意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及转运途中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组患者家属满意情况比较 见表1。措施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家属满意情况比较(n)

2.2 两组发生意外事件比较 见表2。措施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2.3 两组意外分布情况比较 见表3。

2.4 两组转运死亡情况比较 对照组转运途中死亡14例:心跳呼吸骤停5例,休克3例,窒息2例,脑疝4例。措施组死亡3例:心跳呼吸骤停2例,脑疝1例;措施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家属满意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意外分布情况比较n(%)

3 讨论

院内转运是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却是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在转运过程中稍有疏忽,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事件,甚至死亡,影响医患关系,产生法律纠纷。尤其当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以及维权意识也进一步提高,所以医务人员在转运过程中除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外,还应该有先进的急救设备,精湛的专业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责任心等等,应重视转运的每个细节,减少和杜绝可能导致纠纷的隐患。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护理不安全隐患。本研究针对院内转运中的隐患建立完整有效的护理安全措施,提高了院内转运的安全性[6]。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观念,保持高度的护理安全意识;同时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制,完善院内转运的急救体系,可从根本上预防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通过一系列护理安全措施的使用,患者在转运途中家属满意率提高到96.32%,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到5.50%,措施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转运途中医务人员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精湛的专业技术,大大提高了转运的安全性,同时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及时和家属解释与沟通,体贴照顾患者,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可预防并且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院内转运的质量,让患者及家属感到舒适、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但在危重患者转运中,完善的转运指南及转运前良好的转运评估工具,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是笔者依旧需要研究的内容。

[1]Day MW.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 west medstar 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5,17(2):183-190.

[2]韩瑾琪,何晴.危重患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基础医学论坛,2007,11(7):660-661.

[3]罗银秋,张莉.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2):138.

[4]邵芳.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9(17):105-106.

[5]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5(23):22-23.

[6]张欣.浅谈护理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7(2):3066-3067.

猜你喜欢

危重家属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