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2013-10-02魏楠
魏 楠
(浙江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笔者近年对21例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41例,均为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均符合文献[1]相关诊断标准,均经纤维结肠镜、X线片检查确诊。4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呕吐表现,25例有便秘史,10例伴有腹膜刺激征表现。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常规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 52~72岁,平均(64.80±8.20)岁;肿瘤位置在右半结肠8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1例。中医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4~73岁,平均(64.3±7.8)岁;肿瘤位置在右半结肠10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3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2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并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中医组术后给予复方大承气汤:炒莱菔子15 g,大黄 12 g(后下),赤芍 12 g,桃仁 12 g,厚朴 12 g,玄胡 12 g,金银花 12 g,红藤 12 g,芒硝 9 g(冲服),广木香9 g,枳实9 g。对于腹胀较重者加大黄9 g,芒硝5 g;对于腹胀较轻者加番泻叶9 g;对于老年体弱者加玄参30 g,生地黄20 g,麦冬20 g;对于呕吐、呃逆严重者加代赭石 30 g(先煎),竹茹 10 g,制半夏 10 g,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 mL,分4次口服(插胃管者从胃管注入,腹胀较为严重者保留灌肠),若服药过程患者有吐药表现的,可在其后30 min再加服适量药物。
1.3 观察方法 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胃管连接负压盘吸引,记录引流液量;观察并记录患者呕吐、腹胀、腹痛消失及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
1.4 疗效标准 显效: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肠管不扩张及肠袢积气、积液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肠管内仍有轻度积气、积液。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病情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见表1。结果示中医组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常规组 (P<0.01),其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 或 0.01)。
表1 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与常规组比较,△P<0.05,△△P<0.01。
组 别 n 肠麻痹(h) 住院时间(d)胃肠减压引流量(mL/d)中医组 21 36.41±6.20△△ 8.90±3.13△ 108.33±22.32△△常规组 20 45.44±7.12 12.42±3.84 463.81±31.50呕吐(h) 腹胀(h)1.23±0.42△ 28.23±4.31△2.21±1.12 33.40±4.74
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经治疗,常规组20例中4例肠梗阻未缓解,需中转手术治疗,经处理后肠梗阻缓解。中医组21例中肠梗阻均得到良好控制,最终均治愈出院。由于样本数量限制未作统计学处理,但可见中医组疗效优于常规组的趋势。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肠癌及腹部术后导致肠粘连是其主要病因。据报道,60%以上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病因为肠癌,且肿瘤位置多为右半结肠及横结肠[2]。本观察中,两组患者肿瘤位置均以右半结肠及横结肠为主,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癌性肠梗阻最佳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术后需要进行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防止肠道再次粘连而影响预后。
急性肠梗阻属中医学“肠结”、“关格”等范畴。肠以通为用,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满,通降下行为顺,滞涩上逆为病[3]。肠癌致人体失血伤气,脉络不通,血运不畅,瘀血留滞而形成肠梗阻。血不和则痛,气不利则胀,故有腹痛、腹胀、呕吐等表现。因此,急性肠梗阻治疗的根本在于通里攻下、行气散结。
复方大承气汤方中大黄破积泻下、散结化瘀;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可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内环氧化酶通道,增加羟基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及释放,使脂化酶通路被激活,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可有效保护肠黏膜,恢复肠道功能[4]。芒硝润燥软坚、泻热通肠,可促进肠道内容物排出,使内毒素吸收减少,降低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厚朴行气除满、宽中下气,促进肠道蠕动而排便。桃仁、赤芍、玄胡等均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提高纤维蛋白原活性,促进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进而改善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除[5]。炒莱菔子主要用于消食除胀,减轻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恶心、呕吐是肠梗阻的主要表现,呕吐不止会导致药物吸收不稳定,影响疗效,代赭石、竹茹、半夏等可缓解胃肠道痉挛,使肠管由强直性收缩转化为节律性收缩,进而减少呕吐。诸药配伍,可共同发挥通里泻下、活血祛瘀、行气导滞之功效,缓解肠梗阻。
本观察表明,对此类患者术后采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其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1]张延龄,吴肇汉.实用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5.
[2]凌平.龚昆梅.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21-22.
[3]徐志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29.
[4]王彬.大承气汤治疗长春碱类药物化疗引起肠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59-1061.
[5]葛洪霞,许翠萍.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