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41例疗效观察
2013-10-02曹威敏
曹威敏
(浙江省天台县中医院,浙江 天台 317200)
淤胆型肝炎病程长,黄疸迁延不退,不易治疗[1]。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天台县中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患者80例,其中男性 45例,女性 35例;年龄 16~83岁,平均(42.8±6.9)岁;病程 14~60 d,平均(30.2±3.3)d。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纳差、疲倦乏力、皮肤瘙痒、大便颜色较浅或呈灰白色、肝脾肿大或有胁痛等症状。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5 s,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 μmol/L,所有患者均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无肝内占位及肝外梗阻性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西药保肝治疗,给予维生素K140 mL、维生素B60.1 g、维生素C 3g、辅酶A 100 U、654-2 5~10 mg肌注及门冬氨酸钾镁30 mL静滴,每日1次,必要时给予腺苷蛋氨酸500 mg。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肝解毒汤:茵陈蒿、白茅根各30 g,虎杖20 g,丹参、白花蛇舌草、桃仁、柴胡、赤芍及郁金各15 g,生大黄与甘草各6 g。若患者肝区疼痛、舌红、苔黄厚等加延胡索15 g,川楝子15 g,醋延胡索15 g;纳差、恶心呕吐、胸闷、苔厚等加制半夏、陈皮15 g,竹茹10 g;长时间黄疸加大赤芍40~60 g;大便秘结加桃仁10 g。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给予健脾舒肝汤:党参、白术、白芍、大黄、山楂、郁金各15g,枳壳、当归、川楝子、佛手、柴胡各 10 g,甘草6 g。每2日1剂,持续给药30 d。治疗前后均进行B超、CT及实验室检查等,并对肝功能进行详细记录。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主要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主要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异常指标降低>85%。有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或部分消失或异常指标降低≥48%。无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及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直接胆红素 (DBIL)、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均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TBIL、DBIL、GPT、TBA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观察组(n=41)治疗前TBIL(μmol/L) 207.8±125.5 DBIL(μmol/L)165.8±88.6对照组(n=39)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39.9±19.6*△ 222.4±112.3 70.2±36.1*27.4±30.2*△ 170.5±88.4 73.3±10.7*GPT(U/L) 430.4±275.1 66.5±22.6*△ 449.3±220.2 103.9±45.8*ALP(U/L) 131.2±34.6 81.4±39.2* 132.5±35.7 87.1±42.4*TBA(μmol/L)201.3±77.6 23.7±5.9*△ 203.6±75.5 63.6±8.8*ALB(g/L) 38.0±4.5 41.2±4.9* 37.8±5.4 38.2±5.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细胞胆汁分泌与排泄功能障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炎,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症状[2]。中医认为,淤胆型肝炎属“黄疸”范畴,主要病因为湿邪内蕴、郁久化热、湿热入肝造成肝脏疏泄功能障碍,胆汁不循常道,在周身肌肤溢出[3]。肝失疏泄,易发生气机失衡、气滞血瘀及湿热淤血相互为患等。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退黄、舒肝理气及活血消瘀。方中茵陈蒿、白花蛇舌草、白茅根、柴胡、虎杖具有清热解毒、疏肝透邪等作用;生大黄、赤芍具有疏肝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功效;丹参、桃仁具有活血消瘀、保肝护肝及保护肝纤维等作用;郁金具有疏肝解郁功效。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服用的健脾舒肝汤能疏肝利胆、加快胆汁排泄等[4]。门冬氨酸钾镁可使转氨酶含量降低,胆红素血症得到改善,从而治疗肝功能损伤。维生素K1可加快门冬氨酸功能的发挥,维生素B6与维生素C可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使肝内胆汁淤积导致的内毒血症现象得到改善,654-2可使肝内毛细胆壁血管平滑肌发生痉挛机率及血液黏度降低,微循环得到改善,使胆汁在肝内的通透性加大,从而有效发挥其治疗功能。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本观察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1]阎志欣,宋春霞,张伯鹏,等.舒肝宁联合甲硫氨酸维B1治疗慢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5):100-102.
[2]王德树,刘英姿.口服山莨菪碱在淤胆型肝炎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24(12):129-130.
[3]张艳玲,黄家琴,熊玮.病毒性淤胆型肝炎3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5):166-167.
[4]杨星福.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