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2013-10-02罗超兰喻世万邓开智冷明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4期
关键词:肛肠科外痔内痔

罗超兰 喻世万 周 毅 徐 征 邓开智 冷明敏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若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即称为环状混合痔,是痔疮发展的最后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1],最终需手术治疗。本院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环状混合痔患者312例,均为肛肠科住院患者,符合1994年《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2]之环状混合痔诊断,且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6例,男性74例,女性82例;年龄18~84 岁,平均(45.62±9.05)岁;对照组 156 例,男性 77例,女性 79 例;年龄 20~78 岁,平均(44.68±9.09)岁。治疗组伴发肛乳头肥大40例,肛裂25例,血栓性外痔51例;对照组伴发肛乳头肥大37例,肛裂28例,血栓性外痔48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晨行清洁灌肠,腰俞穴麻醉后,在截石位下手术治疗。且所有病例均在内痔的黏膜下注入1∶1消痔灵注射液;合并有血栓的予皮下剥离,有肛乳头肥大的予结扎切除,有肛裂的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术后控制排便1 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d;7 d左右拆除切口缝线;每日便后局部清洗,并用痔疮宁栓和马应龙痔疮膏换药至创面愈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外痔赘皮下缘向齿线方向作放射状小梭形切口至齿线上0.5 cm处,钝性加锐性剥离皮下痔静脉丛,用弯血管钳钳夹内痔基底部,1号线“8”字缝扎或双重结扎。剪去1/3残端。保留好肛管皮桥。术毕,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于创缘皮下注入亚甲兰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长效止痛,痔疮宁栓1粒塞肛,敷料包扎固定。治疗组选择内痔较大的混合痔,做传统外剥内扎术。选择内痔较小的混合痔,行纵切横缝:提起混合痔外痔皮肤隆起部位,作一长约1.0 cm的放射状切口,上端至齿线,下端至外痔体外侧缘0.5 cm,牵开切口两侧皮肤,潜行剥离皮下组织,并切除。用小弯钳钳夹外痔皮肤,钳夹方向与肛缘方向一致,于弯钳底部切除残余外痔皮肤后,用0号肠线行间断缝合。同法处理其他部位混合痔,从而对肛门进行了成形。术毕,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于创缘皮下注入亚甲兰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长效止痛,痔疮宁栓1粒塞肛,敷料包扎固定。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治疗率、愈合时间。参照《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愈合时间的判断:切口完全愈合,无分泌物,排便无出血、疼痛、无肿物脱出。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8.32±2.94)d,明显短于对照组之(21.20±4.40)d(P<0.01)。

3 讨论

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是国内外治疗混合痔最常见的一种术式,被认为是痔切除的经典术式。其优点是手术简单,对于单发或相互之间相对孤立的内痔根治效果较好。但其存在诸多缺点:治疗不彻底,创面较大,愈合时间长,容易导致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4]。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 10%左右[5]。1975 年,Thomson 首次提出了痔的新概念: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为肛垫(anal cushions),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呈右前、右后及左侧三叶排列,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的正常闭合,肛垫病理性肥大即为痔病[6-7]。肛垫具有特殊的黏膜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与复层鳞状上皮之间的移行上皮,即ATZ上皮,具有一定的免疫及内分泌功能,有精细的辨别觉,有多种化学性和机械性受体,可引发保护性的肛门反射,对维持正常排便活动有极其重要意义[8]。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笔者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进行皮下剥离,破坏的齿状线区域比较少,并尽可能地保留肛管皮肤和保留齿线及其附近黏膜组织,有效的保护了肛管ATZ区域,因而就尽可能地不影响或少影响肛门精细控便能力,从而保持肛管的完整性,进而保护了肛门的功能。因此,本术式术后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

综上,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在治疗的彻底性和保护好肛管皮肤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恢复解剖结构,减少组织创伤,减少术后出血,解决肛垫下移,减轻了痛苦,缩短了愈合时间及疗程,术后保证肛管排便精细控制,有效预防复发,一次性根治彻底,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林毅,蔡炳勤.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外科专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3]黄乃键.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6:620-697.

[4]郁俊文.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30(2):51-53.

[5]宋维亮,王振军.痔的现代治疗评价[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7(2):116-118.

[6]ThomsonWHF.Thenature of hemorrhoids[J].Br J Surg,1975,62:542-552.

[7]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J].中华肛肠病杂志,2001,21(3):26-39.

[8]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6-249.

猜你喜欢

肛肠科外痔内痔
血栓外痔,你的屁股爆过血管吗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
《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肛肠科疾病的疗效观察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