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网上教学有效性的原则与标准探析

2013-09-28贺甲宁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有效性评价

贺甲宁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陕西 西安 710100)

一、有关概念理解与研究现状简介

1.基本概念界定。网上教学 (e-learning)是一种崭新的基于因特网的教学模式,亦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网上教学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网上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从而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真正转移到学习的主体——学生上来。它还包括教学资源调度,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其目标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网上教学不但适应了教学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被教的学生数量,这样就形成了教与学新兴模式,并且逐步向完善的体系化方向发展。由于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网上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日益显得重要。

“教学有效性”和“有效教学”在内涵上是一个概念,它们关心的主题都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以作为客体的活动结果是否符合活动主体需要为依据进行判断。同样,教学有效性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属性,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的高低进行价值判断,也就是说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网上教学有效性除了具有传统教学有效性基本含义外,还具有三个逐级递进的层面:底层表现为师生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广度,中层表现为网络教学资源与师生之间教学交互的深度,高层表现为网络教学对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价值观调校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效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学有效性内涵将不断发展和丰富,人们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也将不断变化 (戴仁俊,2009)。

2.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网上教学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的网上教学,尤其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网上教学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其比较重视对教学平台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的认识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它对于我国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意义重大。有关网上教学有效性的专门研究成果国外并不多见。国内的网上教学研究始于教育部批准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和普通高校建立六十余所网络学院之后,在网上教学的管理机制、教学模式与策略、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是网上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实效明显不足是其突出问题,如网上资源的质量及利用率不高、学生对网上教学活动的实际参与率偏低、师生教学互动不充分等,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网上教学有效性的正常发挥和体现,进而影响着远程教育的质量。

二、评价远程教育网上教学有效性的原则试析

网上教学有效性主要从效率、效益和效果方面来评价网上教学,还可以理解为评价网上教学的所有设施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有用性,参与网上教学的人员利用设施所进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网上教学有效性是网上教学体系整体运作结果所呈现的一种状态,因此对其评价也必然涉及该体系的各方面。评价的理论依据包括一般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成人教学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远程教学理论以及技术使用原理等,评价的对象是网上教学体系及其运作过程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教学设施配置与运行状况;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及使用状况;管理制度及其落实状况;学生学习状况及效果;教师导学状况及效果。教学有效性虽是教学结果的体现,但却是教学过程状况的客观积累,因此,在评价上述内容时必须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

1.整体设计以及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网上教学涉及网络设施、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衡量其有效性亦涉及上述领域,必须从整体上予以规范设计,将各领域的内容按其重要性进行有机结合并纳入评价系统,建立能够反映相应领域运行实际的操作评价指标,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各领域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

2.对教学体系设施制度的评价与主要参与人员的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网上教学设施是否达标,运行是否正常有效?教学管理制度和网上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是否达标?教学资源的公布是否及时有效等?这是实施网上教学的基础性条件,是教学有效性存在的前提条件。教学设施和制度是相对固化的条件,其能否体现有效性取决于使用该设施和执行或落实其制度的人员,即承担有关资源制作和导学职能的各类教师,掌握设施运行的技术人员,各级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参与网上教学的主体学生。有关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文件能否真正落实,教学资源能否有效使用,参与网上教学的各类人员的素质、观念是否达标和其言行导致的结果是否有效是关键因素。

3.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心原则。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参与网上教学的效果程度评价,该方面的评价指标设计和组织实施都要考虑教学点的地域差别和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围绕其个性特点、需求和学习行为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

4.务实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必须符合远程教育及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组织实施要严格规范,应在指标量化程度界定方面体现分级管理、有针对性要求的特点,兼顾地区的差异性以及各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评估指标及标准、评估过程应尽量量化以具有可操作性,特别要强调收集到及用作分析的数据信息要体现全面、有据、真实、有效。统计数据客观,摒弃虚假数据和信息,这是评价网上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5.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底线要求与等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要考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共性的客观评价又要考虑个性的主观评价,使二者有机结合。必须规定网上教学有效性的底线要求,这是判断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的界限,在底线规定的基础上分别规定其评价的等级要求,以便实施奖惩和激励。

6.客观性与导向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过程要能够客观反映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的现状,同时要考虑远程教育的创新性,教学改革的探索性,通过评价,凸显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引导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教学评估既要根据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又要挖掘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积极推广成果经验,以指导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要重视其各领域的数据统计结果,亦要重视各有关领域的过程发展状况,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才有望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参考指标体系内容刍议

提高远程教育网上教学有效性,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要为中心,结合网上教学实践的特点,系统设计规划,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参与率,切实强化网上教学支持服务,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促进远程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按其对象应分为六个模块,即网络教学设施配置与运行状况,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及使用状况,网上教学支持服务,学生学习状况及效果,教师导学状况及效果,综合评价。按照评估的具体内容,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一、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分值、评价效果要求、得分、备注等栏目。一级指标为上述六个模块,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是一级指标要求内容的逐步具体化。在评价等级要求方面,“评价效果要求”栏目重视各模块指标的基本要求或曰“底线”要求,这是合格要求,在此基础上实施单位可根据评价的实际状况和奖惩需要设立良好、优秀等级差,再具体细化规定评价标准 (参见《远程教育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参考指标体系》)。网上教学是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评价网上教学有否有效的基本标准。

远程教育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参考指标体系

四、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实施建议

远程教育网上教学有效性评价是网上教学检查评价的核心内容,其周期应以学期评价与年度评价相结合,以学期评价为主。以网络评价为主要手段,以各级教学点分级评价与系统综合评价相结合、学期或年度形成 (过程)性评价与学期或年度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评价为基本形式,其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本经历准备、实施、反馈三个阶段。

[1]戴仁俊.网上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综合版),2009,(2).

[2]武喜春.开放教育网络资源课程教学文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3]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 [J].开放教育研究,2003,(1).

[4]杨金来,洪伟林,张翼翔.网络学习行为的实时监控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8,(4).

[5]朱全友.如何使电大开放教育的网上教学更有效 [J].中国远程教育 (资讯),2011,(4).

[6]张伟远.网上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的模式建构 [J].中国远程教育,2008,(8)上.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有效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