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初探

2013-09-26张立亭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管理艺术初探课堂教学

张立亭

摘要 “发展是硬道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生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变革外,首当其冲的就是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主要最集中的教学。课堂教学管理则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课堂秩序,有效的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进而将新课改的理念和方式落实到实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究的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一课题。现在写出来,以供同仁借鉴和指正。

关键词 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初探

所谓课堂管理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遵循一定的规则,使课堂的教与学顺利进行,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对教学工作起着核心作用,常被看作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做起:

1 课堂管理是交流,而不是控制。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和交流,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致于学”。专家认为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首要因素是学生必须喜欢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要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教师除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文化感染学生外,还应像父母一样,能接纳和关怀学生,能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交流,既要做他们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去,用亲切而温和的语气跟学生对话,及时地了解他们学习中的疑惑,及时地引导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注意力,时时刻刻地关注他们中的每一位。要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不能轻易的否定和打击或讥刺他们。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和知识探究者的角色进入课堂,融入课堂。当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了,融入到有效学习之中了,课堂秩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最有序、最良好的了。而教师也就根本不用花心思去管理学生了。这时候,教师的身份就会真正意义上的成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对话者”的角色了。

2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管理是质的管理,而不是量化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很难和有效的教学分开。如果教师的教学生动有趣,内容难易适中,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就不会分心吵闹。反之,如果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学生就会丧失课堂学习的兴趣。而学生一旦丧失了课堂学习的兴趣,就会必然地出现诸如睡觉、说话或搞小动作等不良的举动。而这时,教师势必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这样,既影响了教师上课的情绪,又让学生产生厌学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当,甚至还会引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和矛盾甚或冲突。这就会严重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最核心的方法。改进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打破坛坛罐罐,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还学生以自由,把以往以教为主的课堂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意识,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其次,教师还必须作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掌握详细的背景材料,制作大量的教具和展示图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

3 善于赞扬学生

课堂管理是柔性的,而不是刚性的。俗语云:“学生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的。”这符合人的心理。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想获得赞赏的需求,年纪越小,获得赞赏的需求越强烈。凡是当过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验,破坏课堂秩序的,往往是那些厌学或者是不爱学习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往往是老师平时教训或惩罚最多的学生。当他们犯了错误时,第一次批评或惩罚可能对他们还有效果,但当批评或惩罚的次数一多是,他们可能就会无所顾忌,甚至出现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着干的现象。其实,如果教师能换个思维,换个方式,变批评为表扬,变惩罚为鼓励。那么,这些往日很调皮捣蛋的学生可能反而会表现好起来。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聪明又有爱心的老师总是会用放大镜寻找问题学生的优点,对那些缺点多的学生,我们不能“在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骨头里挑鸡蛋”。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寻找其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旦树立,那么他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这样,教师也就不用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管理自己的课堂,而可以以更多的精力去组织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和思辨等。

4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课堂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教育者的业绩。道家讲求“无为而治”,兵家讲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不管。不管不是说教师根本就不用管理学生,也不是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而是说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去调节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省意识的品质。孔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学生最缺少地就是反省自己。所以教师要在平时或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自省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省意识,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和蔼地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平和之心。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捣蛋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时,教师可以用眼神传达警告之意,或运用声音的变化和巡视走动来提醒学生,而不是大声的呵斥或批评学生。通常,学生做出“违规行为”前总会先窥视老师一眼,判断是否有被老师觉察,若是当学生看到老师时,立刻接触到老师的眼神时,他会心神一凛,就此收敛。如果学生分心前未被老师眼神捕捉到,已经出现不良行为,老师可以用警告的眼神盯着他,等待他的眼神接触,必要时提高声音诱其看老师,待眼神交接时,轻轻摇头表示不许再做。而对那些认真专注学习的学生老师也要及时地对他们投以赞许的眼神,可使学生受到鼓舞而更加努力。下课后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单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跟他们单独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的错误和危害。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省意识会越来越强。学生一旦养成了自律意识和自省意识,那么,课堂管理也就会变得轻松而和谐,同时,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强调课堂管理的同时,切不可本末倒置,走向极端。课堂管理本身只是手段,而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的绝对有序而妨碍了学生学习,即以手段为目标,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例如,教师因为学生不守秩序,就唠唠叨叨,长篇大论地训话,耗掉整节正课时间;或采用严厉的体罚营造安静服从的教室秩序,使学生感到紧张、害怕,类似这些做法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或身心发展,应加以避免。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课堂管理也是如此。适合自己的方法,能有效的牵引学生注意力进而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猜你喜欢

管理艺术初探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