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解决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2013-09-26冉中舟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思考

冉中舟

摘要 如何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是新时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积极推动当地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就如何全面准确掌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农村中小学校作为当地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理应联系工作实际,立足岗位职责,深入全面掌握文化建设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文化建设,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积极推动当地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求我们全面深入掌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引起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注意到,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对学校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严重的误区,比较典型的表现,有如下三种类型:

误区一:学校文化就是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它包括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简称校风。在我国,学校素有培养和建立良好校风的传统,一些取得成功办学经验并在社会上具有较高声誉的学校更有深切的体会,可是,如果我们把学校文化等同校风那就不确切了。

从学校教育的发展考察看,学校文化与校风有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学校文化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要大于校风,尽管人们对学校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具体看法尚不一致,但有一点却日趋统一,即学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建校发展和育人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狭义的学校文化则是学校所形成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因此,我们常说的校风属于狭义的学校文化范畴。

误区二: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

把学校文化建设看作学校文化娱乐活动是对学校文化的另一种狭隘的理解。现在,我们经常在有关报刊上看到,说某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搞得好,很富有特色,一般都是讲成立了一些社团,建立了一些活动室,开展了一些活动,其实这种理解很不全面。

学校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校园文化活动只是一种载体,通过活动,强化的应该是一种价值观。因此,学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学校群体的价值观的树立,这种群体价值观是全校师生认同的,它存在于全校师生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之中,体现在师生处理事物的一般准则、态度、意志、表现和行为习惯当中。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以日复一日,一再重复的警句格言形式出现,不仅影响现有的师生,而且也会影响即将跨入校园的新成员,给他们以心理上的约束和行为上的规范。

误区三:学校文化就是校园容貌

学校文化是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的统一体,而校园容貌只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尽管校园容貌是师生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所学校的风格,体现校园的个性,表现一个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并成为社会对学校作总的评价的起点,但它毕竟也代替不了学校文化的全部内容。

现在,有的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校园容貌这一外在表象;有的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上,把学校文化等同于文明卫生;有的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校园象征物(雕塑)、校园的建筑造型、色彩装饰等上面。不能否认,校园容貌可以起到反映并强化学校价值观体系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但学校文化建设如果只注重校园容貌,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并加以精心的培育和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就会失去它存在的真正价值。

从上述农村中小学对学校文化建设中几种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对学校文化认识存在误区,势必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理念的引领,将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严重的后果:要么使学校文化建设误入歧途;要么使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为此,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要求我们首先要对“什么是学校文化”有一个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树立正确的学校文化观念,以科学的学校文化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才能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科学地认识学校文化呢?近年来,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学校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具体看法目前尚不一致。通过对国内众多学校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总结,笔者认为,学校文化,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从本质上来说,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其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之源。从内容上来看,学校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既包括学校的建设设计,校园的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内容,也包括校风、教风、学风、集体舆论,规章制度等精神形态内容。从功能上看,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存在着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又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感染力量,对学校全体成员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思考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