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契合
2013-09-26张振祥刘胜志荆雪
张振祥 刘胜志 荆雪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做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来源和重要指导方针,而“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实践。
关键词: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契合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1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些阐述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办法,体现了战略设计、宏观谋划与实施步骤、具体措施的统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这个新布局的形成,适应了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得更为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趋完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来源和重要指导方针,二者相辅相成、高度契合。
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发展”这个“第一要义”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共同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不以GDP为唯一追求,但又不是不要GDP,而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其他各项发展的关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面向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防止“单打一”的发展;强调协调发展,防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防止“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发展。阐明了离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背离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而且经济最终也搞不上去。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拉美国家,在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人均GDP从400多美元一下提升到1 000多美元,阿根廷甚至达到8 000多美元,创造出被人们普遍赞誉的拉美奇迹。然而,奇迹的背后,存在的是经济与社会畸形发展,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局动荡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进入80年代,拉美地区人均GDP则出现负增长0.9%,以至于被称为“失去的10年”。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国家中也严重存在,中东和一些非洲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事实上,世界上超过五分之四的国家都因为这一原因而不同程度地遭遇挫折,使发展既不全面,也不协调,更难以持续。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矛盾,而且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布局,无疑是破解这种发展难题的正确的、新型的发展方式,它既遵循了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具有开拓创新思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质量,满足生存和健康等自然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满足人的民主权利、人的价值实现、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等社会需求,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果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看作是解决人的发展之“形”,那么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则是解决人的发展之“神”,“形神兼备”才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才不至于失去前进方向,才会具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当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实现人民的幸福与安康,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相一致,与我们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相一致。“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群众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生动体现。
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党着眼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鲜明提出并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和国家这些举措,在实践中也收到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1个,5万多公顷湿地得到恢复。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3%,较“十五”末期增加5个百分点。至2011年底我国湿地面积位于亚洲第一(3 848万公顷)。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也有很大转变,如今,我国大多数昔日的林业伐木工人,放下了油锯和斧头,走进造林护林的行列。从“乱砍滥伐”到“封山育林”,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这不仅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跨越,它反映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对先进生产力的重新认识。过去,我们对于先进生产力的看法局限于传统的工业产业,如钢铁、铁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那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新的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则倡导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讲话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又汲取了世界各国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以宽广的世界眼光科学审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避免走一些国家已经走过的弯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重大举措。
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更要看到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然是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尖锐,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同时,摆在我们面前还有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要看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来实现的。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的增长,必然是低效率的。经济学的“木桶定律”启示我们,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深化各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本身就是一个统筹兼顾的发展战略,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经济建设要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战略部署,既包括建设的规划,又包括改革的规划,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又有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和途径,与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兼顾”上是高度统一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深刻把握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五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2-08-06.
[4]陈红太.回应三大挑战,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道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7).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6]展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光辉历程[EB/OL].求实理论网,[2012-07-12].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